1. 简单百科
  2. 王绍经

王绍经

王绍经(1852-1927),原名景生,字小鹤,福建省高陂乡富岭村人。他是福建省永定一中的创办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在顺天府应乡试中式。次年被录为候选知县,但久未被任命,遂绝意仕途,转赴马来亚经商和从事教育。王绍经热爱祖国,热心公益,积极动员当地侨胞回国兴办实业,与永定区爱国侨领胡子春结为知交。后受胡子春委托,在马来亚各埠创办华侨学校,并处理国内的办学和实业投资等事务,甚著声誉。他还在新加坡创办华侨“育英中学”,亲自主持教务,卓有成绩。

人物简介

王绍经(1852~1927),福建省永定一中创办人。原名景生,字小鹤,高陂乡富岭村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在顺天府应乡试中式。次年录为候选知县,但久不见举,遂绝意仕途,转赴马来亚经商和从事教育。他热爱祖国,热心公益,积极动员当地侨胞回国兴办实业,以此与永定区爱国侨领胡子春结为知交。后即受胡委托,在马来亚各埠创办华侨学校,并处理国内的办学和实业投资等事务,甚著声誉。他还在新加坡创办华侨“育英中学”,亲自主持教务,卓有成绩。

1905年后,孙中山到南洋进行建立同盟会组织等革命活动。绍经深深服孙中山革命主张,经常协同胡子春给革命以有力的资助。武昌起义前,又受胡子春等之托,购买枪械弹药,并亲自从新加坡运送回国,以应起义需要。武昌起义后,光复永定的下洋胡建杨民军所装备的武器,就有其中的一部分。绍经对永定光复还作了一个重要的贡献,即福建省一宣布独立,他就到县城文教界努力扩大革命影响,争取到许多人士同情或参加革命。不久胡建杨率民军来县城,他马上组织这批人起来策应,使和平光复永定区得以顺利成功。

永定光复后,绍经致力发展家乡教育事业。民国元年(1912年)担任高陂区道山高等小学校长。翌年,永定县师范讲习所和永定中学成立,任所长兼中学校长;晚年,由于广东龙川县县的福建商界人士,力促他前去赓续父亲友鹤先生所创建的福建会馆事业,便在龙川住了几年,担任会馆主席,为当地福建商界兴旺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一如既往,尽力资助家乡的公益事业和平赈饥等慈善事业。民国16年(1927年)病逝于富岭。

人物评价

王绍经热爱祖国,热心公益,积极动员当地侨胞回国兴办实业。后即受胡委托,在马来亚各埠创办华侨学校,并处理国内的办学和实业投资等事务,甚著声誉。他还在新加坡创办华侨“育英中学”,亲自主持教务,卓有成绩。——福建省永定第一中学

人物事迹

王绍经考中过举人,参与过维新变法,后又积极支持辛亥革命,并在马来亚各埠创办华侨学校,在新加坡成了“育英中学”。民国元年(1912年)建立太平里道山高等小学。民国二年(1913年)创办永定区立中学。晚年时赓续其父王友鹤创立的福建会馆事业,担任会馆主席。

后世纪念

王绍经故居位于龙岩市永定区高陂富岭村,宅子名为隆德楼,又名乐善堂,始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其外大门门额刻着“外翰第”三个大字。

家族成员

父亲:王超。

儿子:王缵初,曾受南洋胡子春之聘,出掌拿哈教席。

曾孙:王为干,是民国时期富岭村第一个考上清华大学的人。

参考资料

王绍经.福建省永定第一中学.2024-07-26

首任校长王绍经:教育救国理念的践行者.福建省永定第一中学.2024-09-25

【土楼故事】富岭外翰第“父子举人”的传奇人生.微信公众平台.2024-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