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共享电单车

共享电单车

共享电单车(英文名:shared electric bikes),与共享单车类似,指的是由企业投放,通过扫码开锁,可循环共享使用的电单车。

2014年,共享电单车被人所熟知,同时发生了逾50起共享电单车融资事件,投融资规模超过300亿元。2017年8月,由于共享电单车存在安全问题,交通运输部等10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不鼓励发展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之后共享电单车企业转为在三四线城市、县级市发展。在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联合出台《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及解释说明,提出将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纳入共享交通设施建设和运营之中。同年4月15日实施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简称新国标)成为电单车的全新制造标准。2020年,共享电单车开始兴起,大批单车平台进驻共享电单车市场。截至2024年7月30日,全国投放运营共享电单车城市300多个,投放数量超1500万辆。

共享电单车是对共享单车市场的一种补充,也是对出行选择方式的优化改善。在疫情背景下,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密闭空间交通工具人员流动复杂,而共享电单车开放的行驶过程降低了人员流动传播病毒的几率,使得安全性显著提升。共享电单车的出现和兴起是在大交通时代,出行方式优化提升重要的一环。

历史沿革

2014年,共享电单车被人所熟知,同时发生了逾50起共享电单车融资事件,投融资规模超过300亿元,后来持续增长到2017年达到高峰,2017年共发生逾200起投融资事件,投融资规模超过一千亿元。2017年8月,由于速度较快、车辆生产没有统一标准,共享电单车在诞生开始就面临着发展和安全难题,交通运输部等10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不鼓励发展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在此情况下,共享电单车企业转为在三四线城市甚至一些县级市发展。

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联合出台《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及解释说明,提出将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纳入共享交通设施建设和运营之中。同年4月15日,实施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简称新国标)成为电单车的全新制造标准。新国标规定,电单车驱动行驶时,最高设计时速不超过25公里,整车质量(含电池)不得超过55公斤。除此之外,在电压、电动机额定连续输出功率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规定。于是2020年成为了共享电单车的爆发元年,大批单车平台进驻共享电单车即共享助力车的市场。截至2024年7月30日,全国投放运营共享电单车城市300多个,投放数量超1500万辆。

基本概念

定义

电单车即电动自行车,指“以车载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具有脚踏骑行能力,能实现电助动或/和电驱动的两轮自行车”,而共享电单车是指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

分类

截至2022年,在市场上运营的共享电单车主要是两类:电池不可拆卸式共享电单车和电池可拆卸式共享电单车。

由于电池不可拆卸式共享电单车在出现缺电的情况下,只能将整个车辆移回充电站进行集中充电,且电池容量较小,续航里程短,其投放的区域往往较小,比如大学校园和小区内部,相比于电池可拆卸式共享电单车,运营范围小的多,现已逐步被淘汰。目前大多数城市运营的都是电池可拆卸式共享电单车。

特点

作为共享单车的衍生品,共享电单车的出现为用户3-10公里出行提供了新的选择,且相比轿车出行,更加节能环保。共享电单车与共享单车相比,加入了电池系统,使行驶距离更长、更省力,用户体验更好。共享电单车的运营成本较共享单车更高,主要体现在:

主要品牌

按业务覆盖区域划分,共享电单车市场存在两类,一类是布局全国行业巨头,他们往往由共享单车行业巨头发展而来,如哈啰、滴滴青桔、美团等,均依托较为成熟的共享单车业务向共享电单车领域延伸,凭借数据、流量、运维等优势快速占领共享电单车市场,按投放量计算,2020年哈啰出行、青桔、美团共占据93.3%市场份额;另一类是深耕下沉市场的区域性,如永安行、松果、街兔(2019年与青桔电单车合并)等。

哈啰出行

哈啰出行具备流量优势。2017年起布局共享电单车业务,蚂蚁集团作为公司最大股东,不仅可以为哈啰出行完成导流,还可以依靠蚂蚁金融信用系统为用户提供免押金、支付结算等一系列服务,降低用户使用门槛。据亿欧智库,2020年6-11月,哈啰超过50%流量来自于“哈啰出行”小程序。

滴滴青桔电单车

滴滴青桔单车电单车由青桔和街兔整合而来。2018年初,滴滴出行分别推出了PB“青桔单车”和“街兔电单车”,由普惠出行与服务事业群下两个不同的事业部负责运。2019年6月,滴滴在普惠与出行服务事业旗下成立两轮车事业部,整合自有品牌青桔单车和街兔电单车。2020年3月,两轮车进一步升级为滴滴的独立事业部,并对市场上的街兔电单车进行了置换升级。

美团

2020年起美团投入电单车业务。经过少量试水后,美团大力布局电单车业务,仅2020年Q2就投放近30万辆共享电单车。2020年Q3,美团共享电单车日订单已突破200万。根据我们的测算,截止2021年上半年,美团共享电单车总量或已达到200万。

存在问题

非理性投车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出台后,仍然有许多不符合要求的电单车未被召回,而新的电单车仍在不断进驻市场。城市内已有饱和的共享单车,大批次的共享电单车涌入破坏了原本的市场平衡。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许多一线城市直接表明“城市内不鼓励发展共享电单车”。而在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由于政策管制相对宽松,反而让众多电单车平台在此争夺市场。交通工具的不发达限制了居民的出行,使得共享电单车在三四线城市相较于单车更得到广泛青睐。但也由于地级市、县缺乏完善的监管体制,致使各平台大量投放电单车造成了停放的乱象。在电单车抢占市场的竞争中,过量投放对城市面貌、交通安全、公共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共享单车还面临车辆丢失、车辆堆积成灾等问题都未得到妥善的处理的情况下,共享电单车的大肆进入更是雪上加霜。

停车存放

共享单车的进入让各个城市近几年都已增加了许多非机动车的停放点,大量的公共空间已被规划占用。共享电单车的路面调度难度和成本相较于共享单车没有太大上升,但由于共享电单车的特殊性需要不定时充电或者换电,所以为了便于平台线下维护人员的管理,在设计规划时所增添的规划点还纳入了充电或换电成本最小的考量。共享电单车停车点的叠加和增添与单车停车点相结合考虑,使用同一停车点会造成停车的过量饱和影响市容,使用过多停车点会带来运营成本的增加。以合肥市市为例,在青桔单车美团哈啰三家品牌共享电单车进入合肥市区内后,截至6月底共计设置了各类型非机动车停车点4000多个,在2020年薪增加了1000多个单车停放点。如何对停放点进行再优化再调整,再出行的高峰期对不同定位类型的地点,如地铁出入口、公交车站台、主要商业中心停放点的电单车数量调度,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思考。

骑行环境

两轮电动车是城市交通出行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上海市的日均出行人数约为5710万人次,选择骑行作为出行方式的比例约为三分之一,而电单车的骑行人次占骑行总人次中的比重高达七成。骑行出行的总人数几乎和上海市公交及地铁总出行人次之和相等。上海市的注册电动自行车总量已有1000余万辆,如若共享电单车进入,势必会拉大骑行出行者的总占比。尽管骑行占比居高不下,但电单车的安全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妥善的保障,相反由于快速的增长制约了其发展。由于现有城市道路大多尚未规划非机动车道的快车道和慢车道,早晚高峰期大量共享电单车占据了非机动车道,而共享电单车和自行车之间的冲突要远大于共享单车所带来的道路安全问题。目前我国部分城市地区的骑行环境还有待改善,政府的规划侧重点还未及时改进。尤其在三四线城市,往往是机非混合,没有新建的城市道路主干道、次干道、非机动车道,也缺少清晰的机非隔离设施。对于一线城市,原本就拥堵的道路骑行环境当引入大量的共享电单车后,非机动车道便不能满足正常行驶的要求,一些城市也将同样面临着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路权冲突的问题。正是考量共享电单车的引进是否会扰乱城市秩序,产生众多安全隐患,一线城市不鼓励对共享电单车的发展。

线下维护

电单车的便捷性得益于其电池的引入,尽管政府规范了电单车的电池标准,但电单车失火事故时有发生。尤其共享电单车面向的是所有居民,企业的线下维护十分重要。企业的线下维护人员应与停放点和实际的车辆投放量成正比关系。线下维护人员不单是完成出行高峰时期车辆的调度,还要定期检查电单车的电池安全性能,及早发现隐患并处理。电池的安全性如若不能得到保障,无论从公共安全的角度还是用户的体验及吸引性,都会对共享电单车的发展造成极大的消极影响。同时事故发生后的定责和索赔问题,也一直是骑行用户关心的问题。由于新兴产业和共享理念的不完善,共享经济的多个权利人发生冲突时,很难去界定承担责任的主体。如果消费者的索赔处理问题不能得到妥善解决,企业、厂商和用户三方互相推诿,会使得共享电单车企业的路变得狭窄。

政策监管

绿色产业目录

共享电单车纳入《绿色产业指导目录》,促进企业加速投放。早期,共享电单车运营存在诸多问题,如:过量投放、挤占公共交通道路资源、电池安全等。2017年,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对外发布《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规定了“不鼓励发展共享电单车”,使得行业推进陷入停滞状态。2019年,交通部等印发《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将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编入发展绿色产业目录,监管态度变化推动巨头加速布局。

安全技术规范

《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出台,共享出行平台先于行业全力推行蓄电池锂电化。2018年出台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全面规范了电动自行车各项安全性和指标,其中明确规定电动自行车重量不大于55kg。在相同续航能力下,铅酸蓄电池重量和体积分别约为锂电池的3倍和1.5倍,蓄电池锂电化成为行业趋势。共享电单车产品锂电化率高于总体电单车市场:传统电单车制造企业在电池锂电化方面较为保守,2020年中国电动自行车市场主流电池种类仍为铅酸蓄电池,占比约为76%;而共享出行平台把握住换锂东风,据测算,2021年共享电单车新投放产品锂电化率或超九成2,共享电单车在续航能力、使用体验等方面均有较好表现。

配额管理制度

采用配额管理制度,政府资源成为各平台拓展合作重要考量。除了北京等一线城市明确规定不发展共享电单车租赁,管理较为严格,其他各地政府将共享两轮车管理纳入日程,先后出台了配额管理制度,以控制投放总量、规范平台日常运营。目前主要为“一城一策”阶段,各地区的规定和标准并不完全相同。因此政府资源成为各平台选择地方合作伙伴的重要考量之一。在与政府沟通方面,哈啰青桔单车或与地方交管部门接触更多:哈啰作为市场先行者,与一些城市的政府有独家运营合作;而滴滴出行做网约车业务时已经积累了相关经验和资源,可以将资源嫁接给青桔。

参考资料

Hangzhou halts shared electric bikes.新华网.2024-07-31

为什么大城市几乎都看不到共享电单车?小地方反而有.新华网.2024-07-30

共享电单车行业潜力不断增长 下沉市场加速变革升级.新华财经.2024-07-31

共享电单车 暗流涌动5公里.梁河县人民政府.2024-07-31

你骑共享电单车吗?.微信公众平台.2024-07-31

【透视社·绿色发展】为什么大城市几乎都看不到共享电单车?.澎湃新闻.2024-07-31

新华视点|数百城投放超千万辆,共享电单车如何更好满足出行需求?.新华网.2024-07-31

共享电单车行业:盈利能力优于单车,哈 啰、滴滴、美团分享行业红利.东兴证券.2024-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