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氏家庙
洪氏家庙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庵埠镇梅溪管理区漕泊新漕村新屋盆形,是一座始建于明朝宣德年间的家族祠堂建筑,主要用于洪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该聂氏宗祠在明朝嘉靖年间进行了重修,现为潮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洪氏家庙也被称为“洪氏忠宣公祠”,因正殿供奉着宋朝名臣洪皓的画像,洪皓谥号忠宣。
建筑特色
牌楼
洪氏家庙的牌楼采用青砖青瓦建造,横开五间,重檐翘角歇山顶的设计使得拱门显得典雅大气。前檐下方雕刻有八仙过海图案,正中拱门上方书写着“洪氏家庙”四个黑色正楷字体,两侧拱门分别以“忠义”和“孝节”为主题,彰显了家族的精神追求。门前悬挂的对联“大禹成功弘万世,徽婺流芳;忠宣正脉贯三洪,竹林永茂”体现了洪氏家族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
庙宇
洪氏家庙为二进建筑,前栋由八根粗壮的圆木柱组成,形成了宽敞的天井和回廊。中栋设有八根紫红色的大抱柱,采用抬梁穿斗式木构架,前后屏风均为木刻穿花透光门,确保充足的光线进入室内。后殿忠宣堂供奉着洪皓及其后代的画像,两厢则摆放着洪氏各房列祖列宗的牌位。聂氏宗祠前坪原本种植有古柏,现已不存,但明朝大学士李东阳留下的诗歌仍能让人感受到当年的景象。
环境
洪氏家庙坐北朝南,周围环境优美,前朝台陂山,左侧有池塘,构成了一幅“书香门庭,当主文运”的画面。后方山脉层叠,与周边地形共同营造了一个适合居住的环境。虽然庙宇失去了原有的鲜明色彩,但在青山环抱中,增添了厚重的历史感。
额楹解读
洪氏家庙得到了多位名人的题额,包括户部左侍郎林熙春、福建省布政使黄琮、户部郎中夏懋学和中宪大夫云南提刑按察司副使张凤翼等人。这些题额和对联展现了洪氏家庙的文物价值和历史文化底蕴。
洪秀全纪念堂
1995年,洪氏后人集资重建宗祠,并设立了洪秀全纪念堂。工程历时两年,投资超过100万元,于1997年春季完成。新建的聂氏宗祠分为三栋,前栋为纪念堂牌坊,中栋展示太平天国事迹,后栋为忠宣堂。落成典礼吸引了众多族嗣和地方官员参加,活动受到了媒体的关注。
庙产
洪氏家庙原拥有公田数十余亩,其中一部分用于祭祀开支,另一部分用于奖励和支持洪氏子弟的教育。民国时期,洪氏族人在家庙旁边建立了义塾,免费提供教育机会。
家族历史
世祖
漕泊洪氏的始祖是唐朝李晔时期的将作监主簿洪玉。洪氏家族历代人才辈出,唐代洪玉的三个儿子洪华、洪蔚、洪茂均享有盛名,称为“唐三洪”。宋代洪皓及其三个儿子洪适、洪遵、洪迈更是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合称“宋三洪”。洪皓的第六代孙洪毅斋迁居漕泊后,洪氏家族在明朝出现了洪性、洪伦范、洪云蒸三位御史,即“明三洪”。
洪皓
洪皓(1088-1155),江西饶州人,北宋著名爱国大臣。他在南宋担任礼部尚书期间,出使金朝,被囚禁十五年,最终全节归来,被誉为第二个苏武。洪皓的儿子们也都成就非凡,尤其是洪适、洪遵、洪迈三人,他们与苏洵、苏轼、苏辙并称为“三洪”。
永新分支
洪氏家族的一个分支从江西永新迁移至漕泊,发展成为了竹林洪氏这一望族。在明代中叶,这个小村庄培养出了洪性、洪伦范、洪云蒸三位御史,他们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参考资料
海峡传薪.360个人图书馆.2024-08-24
攸县漕泊镇发现疑似洪秀全亲笔信件.株洲新闻网.2024-08-24
朱虹 曹雯芹:南宋杰出使臣洪皓.微信公众平台.2024-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