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瓣
唇瓣(拉丁语:labellum),亦称触唇,是瓣鳃纲口之背腹左右各1对三角形的瓣,也是兰科、美人蕉属、白玉簪科、姜科植物花朵的一个特殊结构。它不仅用于吸引昆虫前来授粉,而且为昆虫提供了一个着陆的平台。唇瓣是变形的花瓣,通常比其他的花瓣和萼片更大,形状不规则,因此非常引人注目。内面有许多由皱构成的纤毛上皮。
器官介绍
唇瓣 labial palp(us)
〔1〕籍纤毛运动将食物送入口中。Peronidia类的唇瓣特别发达,比鳃还大。口背面的唇瓣称外唇(external labial palp)或上唇,口腹面的唇瓣称内唇(internal labialpalp)或下唇。
〔2〕labellum,lip参见吸式口器。
〔3〕左右对称的花之花冠呈唇形者称唇形花冠(labiate corolla)。其中占花冠主体的唇状部称为唇瓣。大多花冠的构成单位为奇数(3,5等),这是作正面观时对位于下侧中央的构成单位所赋予的名称。因此在形态上为背轴侧的唇瓣是正常的(黄芩、狸藻属),兰科的花梗有180°的扭转,故向轴侧之一瓣即相当于唇瓣。也有几个构成单位愈合或集中而成的唇瓣(半边莲属),还有把假雄蕊称作唇瓣的例子(大花美人蕉)。这些都是象形的名称,形态学上尚未得到统一。合瓣花冠分成两部分时特称二唇形花冠(two-lipped,bilabiate),下唇中央若有膨出部则称为假面状花冠(personate)。
在兰科植物中,唇瓣的形态多样,例如石豆兰属(Bulbophyllum putidum)、狄萨兰属(Disa tripetaloides)与捧心兰属(Sudamerlycaste cinnabarina)等,它们的唇瓣形态各异,为这些植物的花朵增添了独特的美感。眼眉兰属(Ophrys)的苍蝇兰(Ophrys insectifera)等种类,其唇瓣模仿昆虫的外观,以此吸引特定的授粉者。杓兰亚科中的杓兰(Cypripedium calceolus)、林氏美洲兜兰属(Phragmipedium lindleyanum)等,其唇瓣形成了类似兜状的结构,为昆虫提供了着陆的场所。火烧兰属(Epipactis)的种类如Epipactis muelleri和Epipactis distans等,其唇瓣也具有独特的形态和功能。这些唇瓣的多样性不仅在于形态,还在于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吸引授粉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