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
南北朝,日本历史时期,存在于1336年至1392年,是指从源赖朝灭亡到室町幕府初兴的这段时期。
1270年镰仓幕府末期,皇室内部分裂为大觉寺统和持明院统两派。1336年,前者建都吉野,称南朝;后者建都平安京,称北朝,从而形成了南北两个天皇并立,彼此对峙纷争的局面。直到1392年,南朝合并于北朝,这一局面才告结束。
历史
后醍醐天皇消灭了镰仓幕府后,进行了第一次的王政复古,推行新政,史称建武新政。由于新政未能满足武士的要求,而且仅仅重用京都的公卿贵族,故引来武士不满。其中倒幕大将足利尊氏更为不满,他虽然被赐予天皇名字中的尊字,但他有意开幕府,而后足利尊氏逼迫后醍醐天皇退位,并立持明院统之光明天皇。光明天皇策封他为征夷大将军,建立室町幕府,是为北朝之始。而后醍醐天皇被迫退位后设法逃出,持着天皇象征的三神器退往大和(今奈良县)的吉野,是为南朝,至此南北朝终于形成,史书还称为“一天二帝南北京”。
经过多次攻防后,南朝势力衰退,终于南朝天皇把三神器交给北朝天皇,结束了南北朝时代。
直至20世纪初期幸德秋水提出当时明治天皇的正统性问题,明治天皇最后作出结论:以南朝天皇为日本的正统,北朝天皇保留名号,但不列入正统。
天皇
注:北朝第一位天皇为光严天皇,但光严即位时尚为镰仓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