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棋王

棋王

《Chess》(棋王/象棋)是由本尼·安德森比约恩·奥瓦尔斯(前ABBA组合成员)作曲、蒂姆·莱斯作词的音乐剧。它讲述了一个美苏冷战时代的故事:一位美国大师与一位苏联大师争夺国际象棋锦标赛冠军,同时也争夺一个女人——她是其中一位的助手,却与另一位相爱。虽然剧中角色并非影射任何现实中存在的人物,美国大师的人物形象(剧中名为Frederick Trumper)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鲍比·菲舍尔,而故事元素则受到了俄罗斯象棋大师维克多·科尔奇诺伊和阿那托里·卡尔波夫职业生涯的启发。

1984年秋,《棋王》发行了广受欢迎的概念专辑为剧院版演出筹集经费;1986年,它在伦敦西区正式上演,演出持续了三年。1988年,一个做了许多改变的美国版本在百老汇上演,但演出仅仅持续了两个月。《棋王》经常复排,多数的复排尝试融合英国和美国两个版本的元素,但目前还没有复排版本在伦敦西区或百老汇上演。

《棋王》在一次英国广播公司的“最重要的音乐剧”观众投票中位列第七。

最初发展

作品缘起

词作者蒂姆·莱斯一直想要创作和冷战有关的音乐剧。70年代中期,他曾与老搭档作曲家安德鲁·韦伯讨论,想要创作一部关于古巴导弹危机的音乐剧,但是这个想法一直没有实现。70年代后期,莱斯受到了1972年鲍比·菲舍尔鲍里斯·斯帕斯基“世纪之战”的政治阴谋的启发,想到可以借助美苏之间长期争霸的国际象棋竞赛来影射他的冷战故事。然而,1979年初,当埃里克·莱斯开始想要创作这一故事时,韦伯已经完全投入在了他自己创作的音乐剧《猫》中(两季之后,《猫》成为了伦敦西区最受欢迎的音乐剧,同时也是第一部引入大量工程人员以满足其复杂的技术要求的音乐剧,而后来的《棋王》在许多方面也借鉴了《猫》的范式)。

随后,美国制作人理查德·沃斯建议莱斯转而和刚离开ABBA、寻求进一步发展的本尼·安德森比约恩·奥瓦尔斯展开合作。作为ABBA的粉丝,莱斯答应了。他之后写道,自己毫无保留地展开合作,因为“ABBA的风格很有剧院的感觉”。在沃斯的陪伴下,1981年12月15日,莱斯与两位曲作者在斯德哥尔摩第一次见面讨论这一概念,他们迅速达成了开始项目的共识。

整个1982到1983年,三人专注于作曲和作词。莱斯会描述出他希望歌曲能表达出的情绪,玛丽安·安德森和奥瓦尔斯则创作出音乐后录成磁带寄给莱斯,之后莱斯根据音乐创作出歌词,并把完成的磁带寄还给安德森和奥瓦尔斯。

在最初的作品版本中,不少歌曲和安德森和奥瓦尔斯之前给ABBA写的歌曲有着相同特色。例如,“I Know Him So Well”的和声是基于1977年ABBA歌曲“I Am An A”的和声,而“anthem”的和声则用到了1980年ABBA歌曲“Our Last Summer”吉他独奏中的和弦结构。

奥瓦尔斯也会提供一些自己编写的歌词来强调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而莱斯发现其中的一部分“好得令人尴尬”,于是这些歌词中的一部分被结合到了最终的版本中,这些歌词中最著名的一句是“One night in Bangkok makes a hard man humble”。“Heaven Help My Heart”最初版本由ABBA成员阿格妮莎·福斯克格演唱,当时的歌名是“Every Good Man”,当时的歌词和现在完全不同,没有一句被采用到了现在的版本中。

录音小样

为了给在伦敦西区的演出筹钱、也为了观察大众的反应,在舞台版上演前《棋王》先推出了音乐专辑,这一策略在莱斯之前制作的另外两部音乐剧《基督万世超级巨星》和《艾薇塔》中大获成功。

由于词曲作者来自不同国家,1983年11月初《棋王》的第一张专辑在斯德哥尔摩发行,玛丽安·安德森自行录制了分层键盘部分,其它基础工作由他们经常合作的极地工作室完成,和声和管弦乐则在伦敦由安布罗歌手和伦敦交响乐团完成录制。这张专辑的音效设计和混合回声由ABBA的老搭档、极地工作室的Michael B. Tretow负责。

这张专辑(1984 Demo Recording)收录了以下歌曲:

Agadit Till Bergshagen - 未在音乐剧中使用

The Wild Heart - 未在音乐剧中使用

A Simple Board Game - 在剧中为“The Deal”,由曲作者比约恩·奥瓦尔斯演唱

Every Good Man - 在剧中为“Heaven Help My Heart”,由ABBA成员阿格妮莎·福斯克格演唱

National song - 在剧中为“anthem

When The Waves Roll Out To Sea - 未在英语版本的音乐剧中使用,在2002年出现在了瑞典版演出中,名为“Glöm Mig Om Du Kan”

Just Like That - 未在音乐剧中使用,由伊莲·佩姬演唱

When The Waves Roll Out To Sea - 未在英语版本的音乐剧中使用,由伊莲·佩姬演唱

伦敦概念版专辑

制作历史

1984年秋,《棋王》向世界发行了概念专辑(1984 Concept Album),唱片套上的说明文字用多种语言介绍了故事梗概,并提供了相关歌词和许多照片。该专辑精选了莫里·海德(Murray Head)、汤米·寇尔伯格(Tommy Körberg)、伊莲·佩姬(Elaine Paige)等歌手演唱的18首作品。

该专辑中的一首由Murray Head演唱、由Anders Glenmark和声的歌曲“One Night in Bangkok”,一经发行便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在美国的Billboard Hot 100榜单上排名第三,在加拿大得到白金认证。Elaine Paige和Barbara Dickson对唱的歌曲“I Know Him So Well”在英国的UK charts排行榜上位列第一长达四周,获得了Ivor Novello Award的最佳销售金曲奖。此外,这首对唱还被惠特妮·休斯顿和她的母亲一起演绎过,并收录在了她的专辑《惠特妮》中;芭芭拉·史翠珊也演唱过这首歌,并将其首次收录在了自己1985年发行的专辑《The Broadway Album》中。

1985年,“One Night in Bangkok”,“Nobody's Side”,“The Arbiter”,“I Know Him So Well”以及“Pity the Child”这些歌曲录制了由David G Hillier导演、专辑中歌曲演唱者出镜的MV,这些MV被收录在了名为《Chess Moves》的VHS录像中。

评论反响

概念专辑一经发行即收获了大量赞美,《滚石杂志》杂志评论称该专辑“令人眼花缭乱、几乎涵盖了所有流行音乐的概念”,《时代周刊》则称《棋王》是“摇滚交响乐合成的复杂而人性化的乐章”。

这张专辑在英国、西德和南非销量高居前十,在美国的Billboard 200上排名47,在法国澳大利亚分别排名39、35,在瑞典的唱片销量排行榜上高居第一长达七周,且与作曲家在瑞典的声望完全无关。这张专辑同时收到了许多著名奖项,包括德国的Goldene Europa、荷兰的Edison Award以及瑞典的Rockbjörn等等。

演员表

The American - 安迪·穆雷 Head

The Russian-Tommy Körberg

Florence - Elaine Paige

Molokov - Denis Quilley

The Arbiter - Björn Skifs

Svetlana - barbara Dickson

在最初的专辑中,两位象棋大师直接被称为“美国人”“苏联人”。

歌曲列表

CD1:

1."Merano" (6:59) – 小镇居民,The Russian

2."The Russian and Molokov" / "Where I Want to Be" (6:19) – The Russian和Molokov/The Russian

3."Opening Ceremony" (9:18) – 裁判和小镇居民,The Russian团队,推销商

4."Quartet (A Model of Decorum and Tranquility)" (2:17) – Molokov,Florence,裁判和The Russian

5."The American and Florence" / "Nobody's Side" (5:25) – Florence和The American/Florence

6."Chess" (5:44) – 纯音乐

7."Mountain Duet" (4:42) – florence和The Russian

8."Florence Quits" (2:52) – Florence和The American

9."Embassy Lament" (1:30) - 大使馆职工合唱

10."anthem" (3:03) – The Russian

CD2:

1."Bangkok" / "One Night in Bangkok" (5:00) – The American与和声

2."Heaven Help My Heart" (3:29) – florence

3."Argument" (1:50) – Florence和The Russian

4."I Know Him So Well" (4:16) – Florence和Svetlana

5."The Deal (No Deal)" (3:55) - The American,The Russian,Molokov和Florence

6."Pity the Child" (5:29) – The American

7."Endgame" (10:46) – The Russian,The American,Florence,Svetlana,和声

8."Epilogue: You and I" / "The Story of Chess" / "You and I (Reprise)" (10:24) – Florence,The Russian,Svetlana

主要角色

英国版音乐剧

西区初版音乐剧(1986-1989)

1986年5月14日,《棋王》在伦敦西区Prince Edward Theatre正式上演。当时的版本原计划由迈克尔·杰克逊 Bennett负责导演,但当选角、服装和经费预算完成之后,他由于身体原因离开了这一剧组,并在1987年7月2日逝世,时年44岁。Trevor Nunn接替他成为了导演。布景设计师Robin Wagner在接受《布景设计》一书作者的采访时说,Bennett原先想要打造一场“多媒体的”演出,包括加强的倾斜暗门、各种电视监控以及其它的科技化道具。Nunn接替他后则将自己一贯的现实风格运用到了演出中,但Bennett所定下的演出的基调依然呈现在了最后的表演中。演出用到的道具包括三面电视墙,其中主要的一面吸取了象棋大师William Hartston的评论,并按照多位读者的建议进行了外观设计。整体费用据估计达到了1200万英镑。这部剧在当时的制作规模是空前的,使用了最先进的技术手段。一排巨大的大屏幕电视悬挂于舞台上方。在整个演出过程中播放比赛中的现场新闻,或者历史片断,比如1956年的匈牙利革命。电视墙还可以旋转转换成演出需要的布景,如一座白雪覆盖的山顶,曼谷的金色寺庙,或者一个巨大的,人物可以在上面走动的棋盘。

西区舞台版扩展了概念版专辑的故事脉络,并增加了许多新的宣叙调。概念版专辑中的三位主唱Elaine Paige、Tommy Korberg以及安迪·穆雷 Head在舞台版上继续演绎了他们的角色,Barbara Dickson没能参演舞台版,Siobhán McCarthy表演了Svetlana的角色,这三年的演出中其余的演员包括Anthony Head,Grania Renihan,Ria Jones,David Burt和Peter Karrie。西区舞台版获得了影评人圈戏剧奖最佳音乐剧,并收获了三项1986年奥利弗奖提名。本剧在伦敦上演了三年,于1989年4月8日结束演出。

评论反响

《棋王》的首演激起了大量评论反响,《Variety》杂志评价本剧为“近年来伦敦西区最吸引人的演出之一”;而反对评论则包括“演出太长了”“音乐剧形式下肤浅而全无可能的故事情节”,《The Sunday Times》则总结说“好的音乐剧需要好的剧本,而本剧则是一片混乱”。然而大多数报纸对《棋王》的报道还是正面的。《每日电讯报》写道,本剧“是一个令人惊叹和称赞的惊喜”,《时代周刊》这样评价“这是一部很好的作品,用机巧精美的方式表达了浩瀚宏大的内容”,《Today》杂志则称《棋王》是一部“非常吸引人的杰出作品”。

剧情概要

序幕

Arbiter讲述着象棋的故事:古老的印度,一对兄弟为争夺王位而争战,其中一个战败而死。为了安慰他悲伤的母后,得胜的那一个儿子用假造的士兵在木板上演示了战争过程,说明不是他的过错。随后,这从错误中发明的游戏传遍了全世界。(The Story of Chess)

然后,Arbiter宣布,一年一度的象棋大赛,将由意大利小城Merano举办,由现任的世界冠军,来自美国的Freddie Trumper接受来自苏联的棋手Anatoly Sergievsky的挑战。

第一幕

Merano小城:市长和市民都对能举办这样世界瞩目的比赛感到非常激动,这场比赛将给他们带来国际关注,也带来游客和财富。(Merano)他们在车站热切地等待着世界冠军的来临,但Freddie却非常傲慢地穿过人群,不理会他们的欢呼。

Merano的酒店,Freddie和他的副手与恋人,出生于匈牙利、在英国长大的Florence Vassy在房间里读着各大报章对Freddie行为的评论。Florence要求Freddie不要在随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对苏联对手作出过分的举动(Commie Newspapers)。但在记者招待会上,Freddie仍然对记者显出非常傲慢和轻蔑的态度,最后一个记者不识时务地问及为什么他的副手竟是个女人,Freddie怒气冲冲地向记者挥以老拳,招待会不欢而散,留下Florence收拾残局。(Press Conference)

苏联棋手Anatoly和他的助手,受雇于苏联的Molokov从电视上看到了这一幕,Molokov觉得这个美国人简直不正常。但Anatoly认为并不这么简单,他是一个难以捉摸的对手。Molokov甚至建议Anatoly从Freddie的弱点——他身边的女人下手,以赢得比赛。但Anatoly拒绝,他说他只愿意凭实力赢得比赛,玩阴谋这些事,留给你们去做,我要的是一个真正想下棋的副手。(Anatoly and Molokov)当Molokov离开之后,Anatoly感慨万千,多年以来,他在棋坛力争上游,却依然感到自己无法得到真正的胜利,周围是虚伪的笑脸,自己为生活奔忙,背后时时有人在虎视眈。不知当这一切结束,自己将何去何从。(Where I want to be)比赛正式开始前,Arbiter召集双方到他的房间里商谈比赛的细节,双方团队都显出不友善的态度。(Diplomats)Arbiter则宣示着自己裁判的权威,不偏不倚的态度:棋赛规则简单明了,谁也不要想玩什么花样。(The Arbiter)我关心的只是棋赛,还是丢开政治,回到象棋的精神上来,众人唱起象棋的颂歌。(Chess Hymn)颂歌的庄严气氛很快被一群商人打破,他们把一切商品都与象棋扯上关系,目的就是要大赚一笔。(Merchandisers)

棋赛终于开始了,开始波澜不惊,但渐渐双方都变得剑拔弩张。最后Freddie掀翻了桌子,扬长而去。(Chess #1)

Molokov对裁判提出抗议,Florence为Freddie辩护,Arbiter一再重申比赛的规则,而Anatoly则对Florence的处境表示同情和不解。(Quartet)最后,Arbiter要求双方在24小时内回到场上比赛,否则比赛取消。 Arbiter离开了,留下Florence和Molokov继续商谈,期间,Molokov提到他和Florence同是“东欧伙伴”,激起Florence的愤怒,指责正是他们苏联人让她失去了一切。但最后,他们还是达成了协议,安排双方在Merano的一个小酒店会面,好让他们回去继续比赛。(florence and Molokov)

另一边厢,Freddie正在同Walter谈价钱,索要大笔的出场费。Florence回来,警告他如果他继续这样下去,将失去他唯一的朋友。而Freddie知道Florence为他安排和苏联人会面,大为不满,指责她忘记了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的始作俑者正是苏联人,他们不会有合作的诚意,她和苏联人合作,意味着对她父亲的背叛。(1956: Budapest is Rising))这一指责,刺痛了Florence,她审视自己的过去,这一切都有意义么?仿佛每个人都是参加着一场游戏,但大家遵循的准则都是不一样的,没有人能左右一切。谁都不可信任,只有自己才是可靠的。(Nobody’s Side)

Merano山顶的小酒店,Anatoly已经到了,夹在嘈杂的人群中,Florence推推搡搡地穿过人群,来到他身边,但周围的酒客正在唱着一首饮酒歌(Der Kleiner Franz{The Little Franz})他们发现没办法交谈,于是决定到外边去。

两人沉默了一段时间,等待着Freddie,各怀心事,Freddie一直都没有出现,两人开始攀谈起来,对双方都有了一定的好感。但这时Freddie突然出现,妒火中烧,再次指责她忘记了父亲的遭遇,Florence转身跑开。Freddie告诉Anatoly,他已经谈好了条件,他可以拿到更多的钱,他会回去继续比赛,所以,这次的会面根本是不必要的,可以在赛场上见,而他们绝不会成为朋友。两人怒目而视,各自离开。(Mountain Duet)

场景转到棋桌旁。棋赛继续,而Anatoly已经领先至5比1。(Chess #2)

Freddie大势已去,回到房间,他把怒气发到florence身上,说你现在满意了吧,我早该知道你这样的女人不值得信任,Florence则愤怒地表示,辞职不干了,没等Freddie说完便冲出了房间。(Florence Quit)留下Freddie一个人,回想起自己不愉快的童年。(Pity the Child)

场景转至Arbiter的房间,Arbiter在焦急等待的众人面前打开一封信,宣布由于Freddie的退出,Anatoly成为了新的世界棋王。苏联团队的一片欢庆,Florence独自站在一旁。Anatoly突然跑过去,挽起她的手离开了他错愕的同事。(Defection)

英国驻Merano的大使馆,Anatoly要求政治庇护,开始使馆的人员表现得相当冷淡,在随Florence一起到来的Walter的帮助下,使馆人员开始为他办理相关的文件。(Embassy Lament)

一旁的Florence心潮起伏,她知道自己已经爱上了Anatoly,虽然她不知道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又会怎么发展下去,只有上天能指引自己了!(Heaven Help my Heart)

办理好手续以后,Anatoly和Florence、Walter一起来到了Merano车站,立刻被记者团团围住,七嘴八舌地向他提问。Anatoly对安排了这一切的Walter感到非常愤怒。(Anatoly and the Press)一个记者问道:你为什么要离开俄罗斯?Anatoly回答说,我根本就没有离开什么!我对我所生长的土地的热爱,什么力量都不能征服。我是越过了边界,但我的心永远属于那里,祖国唯一的疆界,是在我心中。(anthem

第二幕

曼谷,一年一度的世界象棋大赛又将拉开帷幕。Anatoly以现任世界冠军的身份前来卫冕,对手是新晋苏联冠军Leonid Viigand。(Golden Bangkok)而Freddie则以记者的身份出现在曼谷,出现在兴奋的人群中,他显然有着自己的目的。(One Night in Bangkok)

“东方饭店”的房间里,Anatoly和Florence在电视上看到了Freddie,两人讨论起他前来的动机,谈论起即将面对的对手Viigand。Florence告诉Anatoly一个消息,他的妻子Svetlana,也来到了曼谷。最终,这一刻还是要到来,不管面对他们的将是什么,他们两人相信,自己深深爱着对方,追逐着自己的幸福,或许这一次,这个故事会有个美满的结局。(One More Opponent , You And I)电话响了,通知他们参加一次由Walter安排的专访。Florence说正好问问Walter他到底是不是知道什么内情。

苏联代表团的房间,Viigand正埋头于棋盘,Molokov和他的属下听到了Anatoly和Florence的所有对话,Molokov对他忧心忡忡的同事说,这次不必担心,因为这次和他们合作的不是怀有异心的Anatoly,而是一台可靠的“苏维埃机器”Viigand。(The Soviet Machine)

当人人都大醉或熟睡之后,Molokov给Walter打了个电话,说他手里有个“好消息”,可以作为一个合作的筹码。他有证据证明Florence 的父亲还活着,如果Walter能设法让俄方得到棋盘上的“小小胜利”,那么他就可以释放Florence的父亲,让对方欢庆“人权的胜利”。然后,他把一封信交给侍者转交Walter。

场景转至采访现场,接到了Molokov的信件的Walter告诉Freddie,之前的约定作废,他可以随心所欲地向Anatoly发动任何攻击,并递给他一张拟好了的提问提纲。Anatoly到场,发现即将对自己进行采访的是Freddie,既惊奇又愤怒,但还没能提出抗议,便已经开始面对直播的镜头了。 Freddie毫不客气地将问题集中在了政治和私人生活上,并且出人意料地播放了Svetlana的片断,Anatoly扯下话筒,气冲冲地离开了现场。(The Interview)

廊曼国际机场,Svetlana到达了曼谷。她回顾过往的爱情与生活,仿佛讲述别人的故事,而悲哀的是,自己正是故事的主角。(Someone Else's Story)

东方饭店的大厅,仿佛已经变成一个巨大的棋盘,Arbiter上场,在他眼中,所有的人类感情都集中在这里,而他们所做的一切,正如一场特异的棋赛。曼谷的Dusit Thani Hotel,Molokov走出了他的第一步棋:他要求Svetlana劝说她的丈夫回到家里,不要沉浸在光荣的梦想里,这样她才会得到想要的生活,否则今后的日子将不堪设想。两天之后,Svetlana走出了她的下一步棋:她去见了Anatoly,告诉他,野心与梦想能持续多久?如今似乎是得到了自由,得到了他想要的生活,但背后依然有人虎视眈眈,这一切结束以后,又将何去何从?东方饭店,Walter走出了他的一步棋:他告诉Florence,她父亲还活着,Molokov答应,如果她能让Anatoly在比赛中放水,那么她的父亲将会得到释放,而且得到释放的不仅仅是她父亲一个人。但Florence表示,她不会相信他,也不会答应他。于是,两个操纵者走出了下一步:Walter去见Freddie,告诉他比赛的胜负将关系到Florence的父亲和其他人,让他去劝告Anatoly。但是Anatoly拒绝了Freddie的提议。 Freddie在绝望中向他过去的爱人走出了最后一步:他去见Florence,告诉她,Anatoly不会为她作出牺牲,而自己已经改变了很多,只有自己才爱着她。(the Deal)在这一场人人参与的棋赛中,谁会得到胜利,谁也不知道。

在这场没有最后约定的约定之后,大厅中只剩下florence和Svetlana两人坦诚相见,两人都觉得,只有对方才能给予Anatoly他真正想要的东西,两人都觉得自己难以了解深爱着的这个男人。(I Know Him so Well)

一座僻静的寺庙,僧侣们在颂经,Anatoly走进来,他收到一张神秘的字条,约他在这里见面。而原来约他前来的是Freddie,他告诉Anatoly,Viigand的印度防御走法有着致命的破绽。Anatoly大惑不解,为什么他要帮助自己?Freddie告诉他,这是由于自己热爱象棋,他不能容忍像Viigand这样一个庸才胜出。(Talking Chess)

最后的决战到来了,Molokov、Walter、Svetlana、Florence各自猜度着Anatoly会作出怎么样的选择,所有人都仿佛在他耳边喧嚷。而Anatoly终于作出了决定,放手一搏,下出惊世一局,获得了比赛的胜利!(End Game)

人群散去,赛场上只剩下Florence和Anatoly两人。Florence向他表示祝贺,Anatoly作出解释,如果他为Molokov让棋,他便和Molokov一样了,他必须取得胜利,以换取自由,决定何去何从的自由。而Florence则说,事实上,不存在自由,他必须回去,回到妻子的身边去。尽管他们一直都在追求心中的渴望,但是,最终也只能假装这样的故事能有美满的结局……(You and I: Reprise)

场景转到机场,Anatoly和Florence做了最后的拥抱,然后分手,Anatoly跟随到来的Molokov、Svetlana等人登上了飞机。Walter来到机场。 Walter对florence说,Anatoly的表现,让人惊异。Florence回答说,这并不令人奇怪,而且,他回到苏联去了。而自己失去了爱人,什么也得不到。但Walter回应说,实际上,Anatoly选择回去,是给了她一个希望,如果她父亲还活着的话,他们会很快设法让他得到释放的。尽管并不能肯定他还活着,但也不能肯定他已经死去,所以情况不会变得更糟,也就不妨存有希望。anthem的旋律重新响起,这个象棋的故事也告一段落。(finale

注:维基百科上伦敦舞台版的剧情写的其实是丹麦版的剧情,因此在此假设两个版本剧情完全相同,直接引用了爱音客论坛上enjolras大人的丹麦版剧情介绍

演员表

Frederick Trumper, The American – Murray Head

florence Vassy – Elaine Paige

Anatoly Sergievsky, The Russian – Tommy Körberg

Alexander Molokov – John Turner

Walter de Courcey – Kevin Colson

The Arbiter – Tom Jobe

Svetlana Sergievsky – Siobhán McCarthy

少校 of Merano – Richard Mitchell

T.V. Presenter – Peter Karrie

Civil Servants – Richard Lyndon, Paul Wilson

歌曲列表

第一幕

• "The Story of Chess" — 裁判和和声

• "Merano":

• "Merano" — 小镇市长和和声

• "Freddie's Entrance" — Freddie和Florence

• "Merano (Reprise)" — 合唱

• "Commie Newspapers" — Freddie和Florence

• "Press Conference" — Freddie, Florence, 以及记者

• "Anatoly \u0026 Molokov" / "Where I Want to Be" ① — Anatoly和Molokov / Anatoly和和声

• "Diplomats"② — Molokov, Walter, 以及和声

• "The Arbiter" — 裁判和和声

• "Hymn to Chess" — 和声

• "Merchandisers" — 和声

• "Chess #1" — 纯音乐

• "The Arbiter (Reprise)" — 裁判和和声

• "Quartet (A Model of Decorum and Tranquility)" — Molokov, Florence, 裁判, 以及Anatoly

• "Florence and Molokov" — Molokov, Florence, Walter, Freddie

• "1956 – Budapest is Rising" — florence和Freddie

• "Nobody's Side" — Florence和和声

• "Der Kleine Franz" — 和声

• "Mountain Duet" — Florence和Anatoly

• "Chess #2" — 纯音乐

• "Florence Quits" — Freddie和Florence

• "Pity the Child" — Freddie和ensemble

• "Defection Scene" - 纯音乐

• "Embassy Lament" — 英国大使馆职工

• "Heaven Help My Heart" — Florence

• "Anatoly and the Press" — Anatoly和记者

• "anthem" — Anatoly和和声

第二幕

• "Golden Bangkok" / "One Night in Bangkok"— 纯音乐/ Freddie和和声

• "One More Opponent" / "You and I"— Anatoly和Florence

• "The Soviet Machine" — Molokov和和声

• "The Interview" — Walter, Freddie, Anatoly

• "Someone Else's Story"③ — Svetlana

• "The Deal" — 裁判, Molokov, Svetlana, Walter, Florence, Freddie, Anatoly, 以及和声

• "I Know Him So Well" — Florence和Svetlana

• "Talking Chess" — Freddie和Anatoly

• "Endgame" — Molokov, Walter, florence, Anatoly, Svetlana, 以及和声

• "You and I (Reprise)" — Florence和Anatoly

• "Finale" — Walter和Florence

注:①这两首歌在一些录音中被合并为同一首歌

②这首歌有时也被命名为“U.S. vs 苏联

③这首歌实际上在百老汇的演出中第一次出现,但之后就被加入了所有基于伦敦舞台版剧情的演出中,因此伦敦版的剧情概要也提到了这首歌曲

美国版音乐剧

百老汇初版音乐剧(1988)

在伦敦西区的演出之后,主创团队认为本剧应该从头到尾彻底地重塑一遍,因此他们为美 国观众创造了《棋王》的第二个重要的舞台版本,在剧本和音乐上都和英国版有着明显的区别。Trevor Nunn引入了剧作家Richard Nelson专门为纽约百老汇观众创作的新剧本。由于Nunn不满意之前佩姬所演绎的Florence一角,他也引入了更加年轻的新演员饰演Florence,且他坚持让Nelson将这一角色设定为美国人。整个故事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尽管故事的框架是一样的,设定、角色和大量情节都变得完全不同。本尼·安德森告诉《Variety》杂志:“伦敦版和纽约版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伦敦版只有大概两到三分钟的对话,而为了说清楚一些剧情,纽约版几乎有三分之一都是对话。”这些改变导致棋赛的比分也需要重新安排,而百老汇版的录音专辑也和伦敦版有了巨大的区别。Robin Wagner重新设计了舞台,在剧中运用了开创性的、在全剧中不断移动的塔台设计,以求获得“电影般的流畅”。

由于90分钟的中场休息(据报道舞台发生了一些故障),1988年4月11日的第一次预演持续了长达四个小时;到了1988年4月28日的首演之夜时,演出的时长缩短到了3小时15分钟。尽管票务的反响还不错,百老汇版本并没有持续多久,在17场预演和68场常规演出后就结束了。“在演出结束的晚上,我就在哪儿,独自唱着、哭着。”《时代周刊》的评论家Richard Corliss这样写道。

百老汇版(投资高达六百万美元)自其上演以来,据《Variety》杂志的评价,“做了大量的调整,加强了这部剧的戏剧性”,但在六月中旬时这部剧就很难支撑下去了。Gerald Schoenfeld,这部剧的联合出品人,指出演出无法继续的原因:“我们的音乐剧大概有80%的上座率,这看起来是很好的,但大约50%的观众购买的是特殊的半价票。如果上座率100%但所有人都买的是半价票,我们将会破产,而且这个季节也不是旅游旺季。这部剧需要一周350,000美元的净收入来保持收支平衡,但从4月28日以来只有几周实现了这种收入……你得考虑你未来的收支情况。”(《USA Today》,1988年6月21日)

剧情概要

美国版在角色设定、歌词、歌曲顺序上都和英国版全然不同,美国版的《棋王》全剧只有一场比赛而非两场,第一幕展现的是比赛的第一部分,这部分比赛在泰国的曼谷举行,而第二幕展现了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的第二部分比赛。而在美国版中,现任冠军换成了Anatoly Sergievsky,最终国际象棋锦标赛的获胜者则是Sergievsky-Trumper。

序幕

1956年,在匈牙利事件的革命中,Gregor Vassy冷静地在向他四岁的女儿Florence解释国际象棋的来源和历史,直到苏联人将他们分开("Prologue" / "The Story of Chess")。

第一幕

数十年后,一场国际象棋锦标赛在泰国曼谷举行,来自美国的挑战者Freddie Trumper,和他的象棋助手兼女朋友——已经成年的Florence一起来到曼谷("Freddie's Entrance")。在媒体招待会上,Freddie对记者发火,Florence则斥责了只追求新闻轰动的记者们("Press Conference")。当今的世界冠军,来自苏联的Anatoly Sergievsky和他的助手Molokov一起观看了媒体招待会,并对对手的行为进行了讨论。Anatoly被要求去陪大使下棋,他感到作为世界冠军的职业生涯充满了空虚的名利("Where I Want to Be")。与此同时,Freddie的财务代理人Walter给Freddie安排了大量商业活动,Florence担心这些活动会影响Freddie的发挥,她与Freddie发生了争吵,并给Freddie表演了一招精妙的棋术,告诉Freddie这是Anatoly在之前的比赛中使用的招数(How Many Women)。

在赛场上,Walter Anderson安排了一系列和象棋相关的商业活动,他为这些俗丽的商品和喧嚣的叫卖而洋洋自得(Merchandisers)。比赛前各方代表都代表自己的阵营发言,虽然这场比赛不该被政治影响,但比赛无疑反映了东西方的意识形态冲突。裁判试图号召大家将注意力集中到象棋比赛本身上。(US vs 苏联 / Hymn to Chess)

最终,棋赛终于开始。然而,Freddie突然终止了棋钟,并指责Anatoly利用吃酸奶的机会作弊。Anatoly和他的团队坚决否认,但Freddie拒绝道歉,愤然离去(Chess #1)。裁判和Molokov被这种对象棋的蔑视和对苏联的侮辱激怒,他们一边走向裁判的办公室,一边悲叹这种行为的危害。同时,Florence和Anatoly也在讨论这一情况,他们都感到自己的行为不过是形势逼迫(A Model of Decorum and Tranquillity)。

裁判提议两位选手第二天都回归赛场,Florence和Molokov同意各自让己方选手当晚见面详商。在旅馆房间里,Florence指责Walter煽动Freddie离开赛场,她告诉Freddie当晚应该去和Anatoly见面谈判,但Freddie认为Florence的行为是一种背叛。Freddie提起了florence匈牙利的出身,告诉她帮助苏联人就是背叛她自己的父亲。Florence被激怒,他们再次争吵(You Want to Lose Your Only Friend?)。Florence开始思考她和Freddie的关系到底应该何去何从,她是否应该离开Freddie、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Someone Else’s Story)?Freddie则试图借酒消愁,在纸醉金迷的曼谷夜生活中忘掉一切(One Night in Bangkok)。

Florence到达约见的餐馆,但Freddie没有出现,她不得不和Anatoly独处,两人尴尬地聊了起来,但发现双方互相吸引,不知是怎样的疯狂让他们拥吻(Terrace Duet)。Freddie终于出现,刚好看见了这一幕,他愤怒地指责Florence背叛了他。他告诉Anatoly,有一位象棋爱好者提议支付10万美元奖金,因此他决定回到赛场(Who’d Ever Think It?)。

但是,目睹恋人变心的痛苦还是让Freddie无心比赛、连输数场。他不断指责Florence,终于,忍无可忍的Florence选择抛下Freddie离开曼谷(Chess #2 / So You Got What You Want - Florence Quits / A Taste of Pity)。Florence一边收拾行李,一边思考着自己的人生(Nobody’s Side)。在地下停车场,Florence刚要离去,Walter出现,给了她一封来自Anatoly的信。原来,Anatoly想和Florence在一起,Walter安排了这一切,Anatoly成功在停车场摆脱了监控他的苏联人,和Florence一起奔向机场。在机场,CIA给Anatoly介绍了美国东西海岸的不同风情(East / West)。

Walter在机场安排了一些记者采访这位叛逃的国际象棋冠军,但Anatoly说自己的选择只是听从内心的呼唤,而非出于任何政治原因。他依然爱着他的祖国(anthem)。

第二幕

八周之后,裁判到达了肯尼迪机场,他将要飞往布达佩斯,那里将举办国际象棋锦标赛的第二赛程。记者围攻中,他表示他能够控制比赛正常进行(The Arbiter’s Song)。在参加棋赛的诸位到达布达佩斯时,他们刚好遇到一队匈牙利合唱团在为了政要峰会练歌(Hungarian Folk Song)。

Anatoly去与离开莫斯科的三位旧友见面,Florence则漫步在这童年时居住过的城市之中。她走进一间教堂,却巧遇了Molokov,对方愿意帮助她找到曾经的居所。Florence开始思考她与Anatoly的关系(Heaven Help My Heart)。同时,Freddie正在接受记者采访,记者告诉他Florence和Anatoly住在同一间旅馆,Freddie被激怒了,Walter劝他冷静,说他比Anatoly厉害得多(No Contest)。

Anatoly回到旅馆,告诉Florence说他的妻子Svetlana也在Molokov的操纵下来到了布达佩斯,而Anatoly不得不去见她(You and I / You and I – Reprise)。Molokov告诉Anatoly,他的妻子自从他叛逃之后,就过着非常艰难的生活,Svetlana失去了住所和车辆,她的兄弟被单位开除,Anatoly的兄弟也被牵连。Anatoly的名字已成为一个无法抹去的污点。比赛继续,Anatoly的情绪大受影响。Freddie赢了两场比赛,并在记者面前吹嘘(Freddie Goes Metal)。

Molokov有所发现,当他和Walter一起在赛场外抽烟时,他告诉Walter一件重要的事情,florence的父亲还活在苏联的监狱中,苏联人愿意用他换回Anatoly。Molokov希望Walter配合自己的计划(Let’s Work Together)。

在一家餐馆里,当Anatoly出去接电话时,Walter告知了Florence她的父亲可能还活着这件事,她表示想要见到自己的父亲。这时Molokov来了,带着Svetlana。Anatoly打电话回来,告诉Florence他可能得回到苏联去,Florence伤心地走出餐馆透气,Svetlana也跟了上去。两位伤心的女人谈论起她们共同爱着的男人,她们都不知如何爱他、如何懂他(I Know Him So Well)。

Walter告诉了Anatoly关于Florence父亲的事情,这让Anatoly感觉更加内疚。他告诉Florence他需要冷静一周来准备比赛,Florence同意了,但她觉得Freddie不会答应。Florence去与Freddie讨论这件事,Freddie粗鲁地赶走了她。Freddie想起了他的童年,正是他悲惨的童年造就了他现在这样任性的的性格(Pity the Child)。

Molokov带着florence去见了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并告诉她这就是她的父亲。当老人唱起一首匈牙利摇篮曲时,Florence相信了他的身份(Apukad Eros Kezen / Lullaby)。

最后一局棋赛开始,大家都在争论Anatoly会不会出现。最终,他憔悴地出现了,但他的妻子、家庭、恋人让他痛苦不堪,他绝望地输掉了比赛,选择回到苏联。Freddie成为了新的棋王(Endgame)。

Florence独自一人留下,这时Walter告诉她,那个老人并不是她的父亲,Anatoly回归苏联,换回的是一名CIA成员,而这些Anatoly并不知情。florence意识到一切都是谎言,感到了深深的痛苦和孤独(Anthem – Reprise)。

演员表

Frederick Trumper, The American – Philip Casnoff

Florence Vassy – Judy Kuhn

Anatoly Sergievsky, The Russian – David Carroll

Ivan Molokov – Harry Goz

Walter Anderson – Dennis Parlato

Arbiter – Paul Harman

Svetlana Sergievsky – Marcia Mitzman

Gregor Vassy – Neal Ben-Ari

Young florence – Gina Gallagher

Nikolai – Kurt Johns

Joe and Harold (embassy officials) – Richard Muenz and Eric Johnson

Ben – Kip Niven

歌曲列表

第一幕

"Prologue":

"The Story of Chess" – Gregor

"Freddie's Entrance" – Freddie

"Press Conference" – Florence and Reporters

"Where I Want to Be" – Anatoly

"Argument"– florence and Freddie

"Merchandisers"– Walter and Vendors

"Diplomats" – Molokov and Delegates

"Chess Hymn" – ensemble

"Chess #1" – Instrumental

"Quartet (Model of Decorum and Tranquility)" – Molokov, Florence, Arbiter, and Anatoly

"The American and florence" – Florence and Freddie

"Someone Else's Story" – Florence

"One Night in Bangkok" – Freddie and ensemble

"Terrace Duet" - Florence and Anatoly

"Who'd Ever Think It?"– Freddie

Chess #2 – Instrumental

"florence Quits" ‡ § / "A Taste of Pity" – Florence and Freddie / Freddie

"Nobody's Side" – Florence

"Reporters" – Reporters

"anthem" – Anatoly

第二幕

"The Arbiter" – The Arbiter and Reporters

"Hungarian 民俗音乐 Song" – Ensemble

"Heaven Help My Heart" – florence

"Winning" – Walter and Freddie

"You and I":

"You and I" – Florence and Anatoly

"Where I Want to Be (Reprise)" – Svetlana

"You and I (Reprise)" – Anatoly and Svetlana

"Freddie Goes Metal" – Freddie

"Let's Work Together"– Molokov and Walter

"I Know Him So Well" – Florence and Svetlana

"Pity the Child" – Freddie

"Father's Lullaby" (Apukád erős kezén) – Gregor and Florence

"Endgame" – Arbiter, Nikolai, Ben, Freddie, Anatoly, and Ensemble

"You and I (Reprise)" – florence and Anatoly

"Finale"– Florence

复排与演唱会版本

80年代

百老汇的演出结束后,1989年1月,《棋王》在卡内基音乐厅举办了一场反响极好的演唱会。当年9月,在1989年象棋世界杯结束之后,Judy Kuhn和两位伦敦西区版的演员(Körberg和Head)在斯德哥尔摩举办了演唱会。

90年代

1990年,在冷战即将结束时,《棋王》进行了持续七个月的全美巡回演出,演出主要基于百老汇版本,但用了大量伦敦版的歌曲。演出十分成功。与全美巡演同时,《棋王》也在芝加哥开始了为其四个月的驻场演出,同样是Anatoly输掉比赛的结局。苏联解体后,《棋王》在外百老汇短暂地复排过一段时间,Tim Rice重新改写了剧本,将比赛时间设置在1972年。

1990年,由Jim Sharman导演的《棋王》在澳大利亚悉尼上演,剧本由Tim Rice在百老汇版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写。这一版本将florence的祖国由匈牙利改成了捷克,因此"Budapest is falling"的歌词也改成了"布拉格 and Mr. Dubček"。之后,1997年,这一版本在墨尔本进行了复排,并由在概念版专辑中唱过Svetlana部分歌曲的Barbara Dickson扮演Florence。

1994年,在瑞典哥德堡市,《棋王》进行了演唱会表演,表演主要按照伦敦版的剧情。演员包括Tommy Körberg、Karin Glenmark、Anders Glenmark等。

1990\u00261996年,《棋王》进行了两次在英国的巡回演出。1995年,《棋王》在美国的洛杉矶也进行了复排。

2000-2009

2001年,由Craig Revel Horwood导演的丹麦版《棋王》正式上演,该版本剧情与伦敦首演版几乎相同,且发行了一张有2张CD的专辑《Chess: Complete Cast Album》,这张专辑包括了几乎完整的伦敦版全剧录音,并增加了百老汇版中“Someone Else's Story”这首歌。

2002年的 瑞典复排版,剧本由Björn Ulvaeus、Lars Rudolffson和Jan Mark共同创作,在原有的两版剧情上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削弱了政治因素,并加入了两首新歌,包括Svetlana的“Han är en man, han är ett barn”(他是个男人,他是个男孩)以及Molokov的“Glöm mig om du kan”(如果你愿意,请原谅我)。这一版本的演员包括:

Anatolij——Tommy Körberg

Florence——Helen Sjöholm

Svetlana——Josefin Nilsson

Freddie——Anders Ekborg

Alexander——Per Myrberg

该版本由瑞典电视台录像并发布了瑞典语的DVD,这也是《棋王》迄今为止发布的唯一的舞台版官方录像。同时,该版本也发布了大受好评的CD《Chess På Svenska》。在这一版本中,仅有一场比赛且上下两幕都在意大利小城梅拉诺,Anatoly最终选择输掉比赛回归苏联。

2003年,在百老汇的新阿姆斯特丹剧院,美国演员基金会(Actors Fund of America Benefit Concert)举行了《棋王》演唱会。这场表演同时包括了两个版本的剧情,大部分时候按照伦敦版演出,第一幕在梅拉诺,第二幕在曼谷,但结局是Anatoly输掉比赛。这场演出的演员表如下:

Freddie——Adam Pascal

Florence——Julia Murney

Anatoly——Josh Groban

Alexander——Norm Lewis

Svetlana——Sutton Foster

裁判——Raúl Esparza

2008年,在英国皇家爱尔伯特音乐厅华纳唱片举办了两场由伦敦爱乐乐团伴奏的《棋王》演唱会。这一版本被Tim Rice认定是“官方版本”,包括了伦敦版中几乎所有的对话,并发行了官方的录音CD和录像DVD,名字都是《Chess in Concert》。演唱会版本的演员表如下:

Freddie——Adam Pascal

Florence——Idina Menzel

Anatoly——Josh Groban

Svetlana——Kerry Ellis

Alexander——David Bedella

Walter——Clarke Peters

裁判——Marti Pellow

2010年至今

2010年,匈牙利复排版的《棋王》在布达佩斯演出。这一复排基于2008年阿尔伯特演唱会的版本,匈牙利语的歌词由Ágnes Romhányi译配。之后的数年,这一版本反复演出,并发行了匈牙利语的CD。

2010年,新世纪的第一个《棋王》美国复排版本在弗吉尼亚州上演,剧情按照百老汇版本,由Eric D. Schaeffer导演,演员包括饰演Freddie的Jeremy Kushnier、饰演Anatoly的Euan Morton和饰演Florence的Jill Paice等。

2010年起,《棋王》进行了全英国的巡回演出。这一版本主要按照08年的演唱会版剧情,但有了几乎全新的编排。

2011年起,《棋王》开始在德国演出。之后的数年,该剧的德语版本在德国各地多次进行复排。

2012/13年,《棋王》在日本举办了日语的演唱会。2015年,《棋王》的舞台剧版本在日本上演。

2013年,《棋王》第一次重回伦敦西区进行了复排。

2014年,《棋王》三十周年纪念演唱会在瑞典的达哈拉举行。

2015年,《棋王》在澳大利亚进行了复排。

2015年,《棋王》韩语版在韩国首尔演出。

参考资料

1986年奥利弗奖名单.oliverawards.2016-03-18

Chess - Broadway Synopsis.weebly.2017-01-02

《棋王》各版本.Onstage.2017-01-07

US Tour.Weebly.2017-01-06

棋王各版本.Weebly.2017-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