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小二仙草目

小二仙草目

小二仙草科有6属,约120种,分布于热带温带地区,主产大洋洲,该植物为陆生、沼生或水生草本,叶互生、对生或轮生植物。

正文

科小二仙草科 Haloragaceae

洋二仙草科大叶草属

小二仙草目是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列出的一个目,有2科,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取消这个目,其属下的小二仙草科直接合并到虎耳草目之下,洋二仙草科单独设立一个大叶草目, 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

外部链接

ITIS中的小二仙草目

分类地位

小二仙草科(Haloragidaceae)是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蔷薇亚纲(Rosidae)、小二仙草目(Haloragales)的一科。

种属分布

1、小二仙草科有6属,约120种,分布于热带温带地区,主产大洋洲。中国有两个属:狐尾藻属(Myriophyllum Linn. )、小二仙草属(Haloragis J. R. et G. Forst),8种,南北都有,其中狐尾藻属是生长在淡水水域中的沉水植物。

2、小二仙草科植物在欧洲白垩纪和第三纪沉积中就已发现,在第三纪和第四纪地层都曾发现狐尾藻属叶片的化石。可见该科较为古老。

形态特征

小二仙草科植物为陆生、沼生或水生草本,叶互生、对生或轮生。花两性或单性,单生或组成穗状花序复总状花序伞房花序或假二歧伞房花序;萼管与子房合生,萼片2~4或缺;花瓣4,8或缺;花药基着,2室,纵裂;子房下位,2或4室,花柱2或4;胚珠每室1,悬垂。果为坚果或为核果。种子具胚乳,胚直立。染色体基数x=7,8,11。花粉粒具3或4孔,扁球形至圆球形;极面观具棱,萌发孔滴型,孔圆形,边缘厚;外壁厚1~3微米,覆盖层光滑(小二仙草属)或粗糙(狐尾藻属);外壁外层网状,具明暗图案:外壁内层比外层厚。

经济意义

狐尾藻属植物多为湖区的绿肥资源,并为一些鱼群的产卵场所,入药可以清热解毒。小二仙草是优良的羊饲料,全草供药用,有利水祛湿、散消肿之效。

亲缘关系

小二仙草科可能与欧洲大陆西部干旱地区的Datisoaceae科近缘,而与大叶草属〔又称洋二仙草科(Gunneraceae),仅根乃拉草属(Gunnera)1属50种,分布于马来西亚太平洋岛屿南半球热带地区〕的亲缘关系相当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