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多用途战斗机

多用途战斗机

多用途战斗机是指具有完成对空和对地攻击双重任务的战斗机,是在第三代战斗机的基础上改型或直接研制的新一代战斗机。能更好地应对未来战争中战役、战术的新需求。它是能通过更换设备、换装武器或改型来执行多种作战任务的战斗机,既可遂行空战任务,又可遂行对地攻击任务。

由于战斗机的研制费用越来越高,已经没有哪个国家有足够的财力能够再像以前一样分开研制用于空战的歼击机和用于对地攻击的强击机,而是将两者合而为一,将战斗机设计成一机多能或者一机多型。多用途战斗机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如法国的“幻影”Ⅲ和瑞典的Saab-37“雷”等。60年代后发展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研制初期就要求具备空战、截击、对地攻击、侦察等多用途功能,如狂风战斗机;另一种是研制初期要求突出某一项功能,尔后再提高多用途作战能力,如F-15战斗机F-16战斗机等战斗机。

多用途战斗机拥有较强的均衡作战能力,故而逐渐成为各国研制的主流。美国F-35、欧洲“台风”、法国阵风战斗机、俄苏-30战斗机、中国歼-16歼-31都可以定性为多用途战斗机。

产品介绍

多用途战斗机至少应具备几种基本特性,才能完成所赋予的任务。第一是生存力,如果战斗机不具备这一点,则敌方可牢牢地控制其空域,迫使战斗机只敢在火力圈外发射武器,使武器投放精度下降。战斗机编队必须能够探测地面和空中威胁,然后通过规避或作战来保护自己。第二点是瞄准传感器很关键。战斗机发现目标并精确攻击目标的能力是依靠使用这些传感器来达到的,包括雷达和光电装置,它们可以提供实时的瞄准数据给飞行员和航空武器系统

第三点是选择能解决所有目标的武器。精确制导炸弹和现代短距空空导弹是必需的,最好装备中距空空导弹和火力圈外发射武器。有些战斗机买主在选择战斗机时,把传感器系统和武器系统作为选择的决定因素。战斗机的一项中心需求是支援,战斗机是高度集成的系统,需要制造商的积极参与(包括改进和培训),用户才能正常地使用它。

主要特点

一是突防能力强。随着数字化电传操纵系统和地形跟踪设备以及红外、微光夜视设备等的广泛应用,现代多用途战斗机可在全天候、低空超低空等条件下进行突防和突出。

二是载弹量大。现代多用途战斗机普遍装备了半主动主动雷达(红外)型中距拦射导弹、红外近距格斗导弹以及空对地导弹反辐射导弹或各种制导炸弹,载弹数量多,吨位大。

三是航程远。现代多用途飞机通过采用先进的航空技术,并具备空中加油功能,因而增大了航程和作战半径,提高了远程奔袭的作战能力。

四是攻击精度高。现代多用途飞机能携带各种空地精确制导导弹、炸弹,攻击精度高,毁伤能力强。

五是自卫能力强。现代多用途战斗机不仅具有很强的攻击能力,而且还装备有完善的电子防御设备。加之现代多用途飞机多是从第三代战斗机改进改型而来的,保持或提高了原有的空中机动能力,这也使之生存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未来展望

随着战斗机的研制费用越来越高,已经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以前那样把用于对空的战斗机和用于对地的轰炸机分开研制了,而多用途战斗机拥有较强的均衡作战能力,所以在未来,多用途战斗机一定是各个国家研制的主流。

举例

saabaj-37雷攻击机

SAAB-37多用途战斗机又称为“雷”式战斗机,是瑞典空军装备的主要战斗机种之一。该机由瑞典著名的萨伯-斯堪尼亚公司(简称萨伯公司)生产。根据瑞典空军提出的一机多用思想,研制工作于60年代开始,在萨伯系列飞机中首次推出了这种全天候多用途战斗机。SAAB-37战斗机机长16.40米,翼展10.60米,机高5.90米。最大起飞重量17000公斤,在11000米高空,飞行速度为M数2.0,在100米的超低空,飞行速度也可达到M数1.1,作战半径500-1000公里,实用升限18000米。saabaj-37雷攻击机在气动外形设计上采用了三角翼飞机鸭式布局,具有良好的短距起降性能。机上装有1门30毫米奥利康航空机炮,射速每分钟1350发,备弹150发。机身和机翼上有7个外挂点,可携带2-4枚“天空闪光”空空导弹和2枚AIM-9L“响尾蛇”空空导弹,必要时,还可外挂航炮吊舱。为了提高该机的对地攻击能力,瑞典空军还专门为SAAB-37研制了一种“VIRGO”破片杀伤延迟落下型低阻炸弹,并可在低空高速平飞时投放,对炮兵、防空导弹和车辆集结地的毁伤能力较强。saabaj-37雷攻击机的机载设备也很先进。主要配置是PS-46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中央数据处理机,座舱平视显示器,多普勒导航系统,自动驾驶仪等。此外,由于SAAB-37战斗机在设计时突出了可靠性、维修性等方面的要求,飞机的良好率相对较高。

苏-30战斗机

苏-30多用途战斗机是苏霍伊飞机实验设计局苏-27战斗机基础上改进而成的战斗轰炸机。其研制工作始于80年代初,最初的两架原型机在80年前首飞,被命名为苏-27PU或苏-30。当时苏联空军并没有计划装备该型飞机,因此这两架飞机由试飞院买下。其中的一架曾两次参加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俄罗斯的苏-27战斗机毫无疑问是一种优秀的第三代战斗机,中国经过与苏联/俄罗斯艰苦的谈判,于90年代中起开始购入和仿制苏-27SK/SMK战斗机。在苏联/俄罗斯,苏-27的改进自80年代苏-27定型就已经全面展开。作为单座战斗机的共同特性,苏-27战斗机的使用经验表明,现代空战带给飞行员的工作量很大,加上高机动产生的高过载、大航程产生的长时间留空,使飞行员在单独应付复杂的作战情况、机载电子综合设备和机载武器时手忙脚乱。这不利于挖掘战斗机本身的性能潜力。为此,许多先进战斗机加入了第二名飞行员。这名飞行员一般不负责具体航行操纵和近距格斗,将精力集中于负责操作机上雷达、通信等各种电子系统,观察空情,甚至为单座战斗机提供预警、通信和指挥。同时因为有了第二名飞行员,战斗机更适合执行危险而复杂的对地攻击任务,一名飞行员可负责驾驶战斗机进入攻击路线,观察周围空情,另一名则控制火控系统和武器,发起攻击。假如只有一名飞行员,攻击效果和生存力肯定会有所降低。如美国、法国就分别发展了F-15E和幻影2000D等双座战斗轰炸机。在这种思想下,苏联军方决定以苏-27UB双座教练机为基础研制生产这种双座战斗机。研制工作始于1986年,总设计师伊戈尔·伊万诺夫航空武器系统的设计师是维克托·加鲁申科。研制中首先解决了加装空中受油系统的问题。空中受油管装在机头右侧,不增加飞机的阻力,不影响机载雷达工作。该系统后来为苏-33战斗机苏-35ub战斗机苏-34战斗轰炸机所采用。这架空中加油型苏-27UB飞机于1987年首飞,随后完成了莫斯科-共青城-莫斯科的不着陆飞行,飞行距离13440千米,连续飞行15小时42分,4次空中加油。1988年开始,苏-30战斗机研制工作转入正规。设计中将苏-27战斗机UB的基础上改进一种采用空中受油系统、新型导航系统、先进的惯导系统和火控系统的双座战斗机,命名苏-30。1989年12月31日苏-30在伊尔库茨克飞机制造厂机场首飞。

幻影2000战斗机

“幻影”-2000是由法国达索飞机制造公司研发生产的一款性能较为出色的第四代轻型多用途战斗机,从1983年服役至今,仍是法国空军的主力机型之一。据资料显示,目前法国空军还装备有26架单座型的“幻影”-2000-5F以及65架双座型的“幻影”-2000D。此外,还有相当一批早期型的“幻影”-2000C退役后被法国空军封存备用。

参考资料

军工行业:中航沈飞深度报告.网易.2024-10-20

第四代先进战斗机.中国科普博览.2024-10-20

讲武谈兵|法国将向乌克兰交付“幻影”战机,对乌军有何意义?.澎湃新闻.2024-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