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美学》是2004年昆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邢建昌、姜文振。该书主要阐述了除却这种对“美”的实用性的分析,审美本身对于人类而言也有着一种不能抵挡的诱惑力。在每个原始民族中,我们都发现他们有许多东西的精细制造是有外在的目的可以解释的。
基本信息
书名:美学
图书编号:1246806 出版社:昆仑出 版社
/国别:中国大陆
出版日期:2004-10-01
版次:1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爱斯基摩人用十水合碳酸钠石所做的灯,如果单单为了适合发光和发热,就没必要做得那么整齐光滑。翡及安人的篮子如果编织得不那么整齐,也不见得就会减低它的用途。澳大利亚人常把巫棒削得很对称,当然即使不那么整齐,巫棒也不至于不适用。因此,这种将审美意识自觉不自觉地灌注到生产生活中的行为既验证了审美意识源于审美冲动的本能,同时也标明“美”本身的巨大魅力已足以强化人类的审美感知力,唤起强烈的审美意识。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审美价值的确立最终还得循着社会进步的轨迹方能得以实现。原始社会发展过程中生产力的提高的确为实用价值向审美价值的转化创造了条件。狩猎工具的进步,使狩猎活动得以成功进行。在此基础上,狩猎工具在实现其实用价值之后,原始人开始以审美意识关注这些工具,在上面雕刻美丽的纹理,或在手柄等处加以装饰。在不违反实用价值的前提下,赋予其审美的价值。在原始生活的水平已能使原始人获得躯体劳作后的自由空间的情况下,原始人得以从事一些带有审美意味的活动。比如布须曼人会在模拟特殊的人和动物不甚正确的动作中得到最大的快感。更能表明审美价值内涵的丰富性的,当属澳大利亚人的带有三百条白兔尾巴的腰饰。这动人的腰饰意味着澳大利亚人不仅实现了腰饰的实用价值,同时更赋予它新的审美价值。而且这腰饰代表着佩带者具有猎人的强大技能,这便是在审美价值的基础上更深化了一层关乎审美的强大精神意蕴。
图书目录
第一节美学的历史
第二节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第三节美学学科的人文品格
第一章审美发生
第一节审美发生理论辨析
第二节审美发生的条件和契机
第三节审美发生的原初形态
第二章美是什么
第一节中西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第二节对美的本质研究历史的理论反思
第三节美是什么
第三章审美领域
第一节自然美
第二节社会美的核心——人的美
第三节形式美
第四章审美形态
第一节审美形态概说
第二节中西文化语境下的审美形态
第三节审美形态的哲学分析
第五章审美心理
第一节审美心理要素
第二节审美心理过程
第三节审美愉快
第四节审美超越
第六章艺术中的美学问题
第一节艺术中的审美创造
第二节艺术作品的本体构成
第三节审美意象与意境
第四节门类艺术的审美特征
第五节艺术的审美接受
第七章
第一节审美教育的历史及其当代意义
第二节审美教育的性质和特点
第三节审美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关系
第四节审美教育的功能
第五节审美教育实施的途径和方式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