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复生
潘复生,男,汉族,1962年7月出生于中国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工学博士,国际镁合金科学家和铝合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矿业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荣誉教授,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大学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1977年10月,潘复生参加工作,次年在合肥工业大学粉末冶金专业就读,后来于1982年在重庆大学金属材料专业攻读硕士学位,1985年—1992年,潘复生在重庆大学先后担任助教、讲师、教授等。1993年,潘复生加入九三学社。随后于1995年赴德国国家材料研究所任客座科学家,同年于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06年,潘复生赴英国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做访问教授。2008年,担任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次年被评为“中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011年,潘复生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3年,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青年科学奖一等奖。2016年,潘复生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任高级访问学者。次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2018年,潘复生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随后又于2022年获得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潘复生专长镁合金、铝合金、工具钢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已发表SCI收录论文450多篇,出版著作12部(本),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4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40多项,制订并获批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多项。他是国家万人计划(特支计划)首批领军人才,“何梁何利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美国杜邦科技创新奖”获得者。
人物经历
1977.10--1978.10 浙江兰溪市和平中学教师。
1978.10--1982.09 合肥工业大学化工系粉末冶金专业本科,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2.09--1985.06 重庆大学金属材料专业硕士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
1985.06--1993.04 重庆大学冶金系教师,1992.12评为教授(其间:1991.10--1992.10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
1993.04--1993.11 重庆大学冶金系副主任。
1993.11--1998.11 重庆大学研究生部副主任兼研究生院(筹)副院长。1995.10聘为博士生导师(其间:1990.10--1994.10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获工学博士学位;1995.12--1996.07德国国家材料所客座科学家)。
1998.11--2007.06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2001.07九三学社重庆市委副主委,2005.03正厅局长级(其间:2002--2003日本千叶大学访问教授;2006--2007英国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访问教授)。
2007.06--2008.09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大学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九三学社重庆市委副主委。
2008.09--2012.12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重庆大学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九三学社重庆市委副主委。
2012.12--2015.01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重庆大学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九三学社重庆市委副主委、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兼)。
2015.01--2017.04 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重庆大学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九三学社重庆市委副主委、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兼)(其间:2016.06--2016.08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高级访问学者,聘为荣誉教授)。
2017.04--2017.12 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重庆大学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兼)。
2017.12,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重庆大学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2019.01.04 免去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职务。
2023.06 当选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六届委员会主席。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潘复生在镁合金新材料与新工艺、铝合金板箔材与锻件、铁基工具材料等方向取得多项原创性成果,特别是在高塑性镁合金、镁合金成形(型)加工、镁合金纯净化、化合物相变细化、铝合金板箔材与锻件等方面有重要创新,发明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镁合金和新工艺技术。
• 学术论著
截至2018年9月,潘复生发表SCI收录论文45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130多项,出版著作12部(本)。
• 学术交流
截至2017年9月,潘复生被国际会议组织者邀请做大会特邀报告20余次,他还多次担任国际会议的主席或副主席,是第一届、第二届中英先进材料研讨会和第三届中欧材料会的中方主席,第3届、第4届和第5届国际镁合金会议大会主席,20多个国际学术会议的学术委员会委员。
•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7年9月,潘复生先后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15次(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
人才培养
• 教育思想
潘复生当了老师之后,他将导师丁培道的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中,鼓励大家创新、与市场接轨、与国际接轨,不断培养大家的好奇心,让大家了解国际发展动态并参与到产学研用的各个阶段。
• 指导学生
截至2017年6月,潘复生培养博士后17名,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90多名。
荣誉奖项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潘复生多年致力于解决镁合金材料塑性差、加工成形难、纯净度低等关键难题,承担完成一批国家级项目和多个国际合作项目,建立了国家镁合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镁合金产业化基地,在高塑性镁合金、先进成形加工技术和深度纯净化等领域取得重要创新成果。(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评)
他(潘复生)的能力很强,站位很高,尤其是在对整个镁产业的大局把控上。(德国镁中心Karl Ulrich Kainer教授评)
参考资料
潘复生.中国工程院院士馆.2024-02-21
潘复生.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2024-02-21
致敬科学家丨探索“镁”好未来——潘复生.重庆科技馆.2024-02-21
潘复生.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4-02-21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2024-02-21
潘复生.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2024-02-21
潘复生 从农宅里走出的工程院院士.金华日报.2024-02-21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央广网.2024-02-21
(受权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新华网.2024-03-07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 潘复生.中国工程院.2019-03-21
导师介绍 潘复生.重庆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2019-03-23
潘复生 院士.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8-03-19
九三学社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各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2023-06-29
《当代党员》:“镁”梦成“金” 潘复生院士的镁合金研发之路.重大新闻网.2024-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