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泥泉子镇
滋泥泉子镇,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地处市境东部,四面与上户沟哈萨克民族乡相邻。区域面积361.63平方千米。2018年,户籍人口17413人。滋泥泉子镇,史称白杨驿,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全镇总面积960平方公里,是国土面积的万分之一,总人口1.8万人,居住着汉、回、哈、维等七个民族,下辖9个中心村,11个党总支,43个党支部,党员870名,四老人员197名。现有耕地20万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打瓜、食葵、制种玉米、豇豆、辣椒、葫芦、中草药等,是全疆重要的粮食、蔬菜和畜产品生产基地以及文化艺术之乡。
历史沿革
1950年,设第三区。
1958年,为天山公社。
1980年7月,更名为滋泥泉子公社。
1984年,恢复乡建制,称滋泥泉子乡。
1995年12月,撤乡建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滋泥泉子镇地处市境东部,四面与上户沟哈萨克民族乡相邻。区域面积361.6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滋泥泉子镇地处平原戈壁地带,南高北低,南部坡度较大,中北部较平坦。
水文
滋泥泉子镇境内有白杨河由南向北流经,河道长30千米。
地形地貌
平均海拔585米,地势呈南平市高级中学北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其中南戈壁地带坡度较大,自然坡度在0.2~10%之间。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四季变化明显,年日照时数为2932.7小时,平均气温13.5℃,年均降水量248.4mm,年平均蒸发量1553.2mm,冻土深度202mm,无霜期174天。土地肥沃而广阔,历来为阜康市的重要产 粮区。
行政区划
2011年末,滋泥泉子镇辖1个居民委员会,9个村民委员会。
2019年10月,滋泥泉子镇下辖1个社区;9个八里庄。
652302103 辖28个村委会:
人口民族
2011年末,滋泥泉子镇辖区总人口17537人。
2017年,滋泥泉子镇常住人口17538人。
2018年,滋泥泉子镇户籍人口17413人。
经济
滋泥泉子镇牡丹花基地
2011年,滋泥泉子镇有耕地面积16.4万亩,人均9.4亩,农业总产值4.5亿元,比上年增长15.4%。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生产粮食5.8万吨,人均3307.3千克,其中小麦2.7万吨,玉米3.1万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葵、蔬菜等,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8万亩,产量3677吨;蔬菜种植面积1.7万亩,产量7819.6吨。畜牧业以饲养牛、羊、生猪、家禽为主,家禽饲养量265万羽,上市家禽261万羽,生产肉类1.4万吨,禽蛋4698吨,鲜奶1.2万吨;畜牧业总产值1.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0%。
2011年,滋泥泉子镇工业总产值达到3028万元,比上年增长15%,商业网点190个,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6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2%;城乡集贸市场1个,年成交额360万元。
2018年,滋泥泉子镇有13家工业企业,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个。
交通
2011年,滋泥泉子镇有已形成由公路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有县乡道路2条,总长度46千米。有客运站1个,日发客运汽车40班次,日均客运量600人次。
社会
基本概况
距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100公里。居住着汉、回、哈、维等七个民族,17000人,总面积960平方公里,有可耕地13万亩。主要生产制种玉米、黄药眠、大瓜、棉花、各种农作物制种。
文体事业
滋泥泉子镇工作会议
2011年末,滋泥泉子镇有文化广播服务中心1个,文化活动中心28个,各类文化专业户35户,各类图书室9个,藏书2万册。体育活动场地36个,3个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5%,有线电视用户3800户,有线电视入户率92%。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滋泥泉子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446人,专任教师35人。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在校生1237人,专任教师135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到100PERCENT,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002.1万元,比上年增长16%。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滋泥泉子镇有卫生院1所,卫生室9个。病床32张,固定资产总值445万元,专业卫生人员43人,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3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
2011年,滋泥泉子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1户,人数16人,支出5.3万元,比上年增长13%,月人均276元,比上年增长0.5%;医疗救助90人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28户,人数283人,支出40.7万元,比上年增长16%,月人均119.8元,比上年增长0.4%。供养农村五保人员78人,支出31.2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5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1.8万元,比上年增长6%。
名称由来
“滋泥泉子”地名之产生,顾名思义是依据该地从地表中流出的泉水有一种滋泥味,人们在开发该地生产活动中,依据这种地貌特点,天长日久,开拓者习惯的称该地“滋泥泉子”。清乾隆二十年(1755),清廷派遣大军开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讨伐准葛尔贵族集团武装叛乱,在战争时期,为适应军事的西部要,在沿途为传递文报,转运军粮,仅从哈密市经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到乌鲁木齐就设台站十九处。滋泥泉子是必经口之一,设白杨驿,在军事行动结束后,转向大量移民,恢复经济,发展生产,将为军事服务的台站,裁撤后为地方管理的驿站,来往驿运的车马 行人,在今滋泥泉子镇要通过一条南北向的阴沟(今滋泥泉子镇中沟一村)十分困难,过往的行人旅客以该地渗出的泉水有一种滋泥味,故称滋泥泉子,天长日久滋泥泉子就成为固定的地名,人们以“滋泥泉子”替代了“白杨驿”。
发展重点
今年,阜康市滋泥泉子镇按照市委、政府“扩牛羊、兴鸡禽、大力发展奶牛业”的思路,以鸡禽、肉羊、生猪和牛羊育肥为发展重点,全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该镇坚持“企业带动、小区带动、基地带动和大户带动”的模式,由农民散养逐步走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促进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方面支持企业做大做强,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入股的形式,引导养殖户与福康源禽业有限公司合作,新建鸡舍2栋,新建孵化社1栋。另一方面,引进大企业落户本地,建成年出栏生猪5300头的养殖场,加快了畜牧产业化进程。
参考资料
滋泥泉子镇.国学大师.2024-09-06
新疆昌吉州阜康市滋泥泉子镇.博雅地名网.2024-09-06
2019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国家统计局.2021-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