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衣
嫁衣是中国的传统风俗,特别是汉族婚礼时,新娘穿着的传统服饰。
概述
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嫁衣是女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服装,大多是由女孩自己从小就开始做,一直做到出嫁前才完成,这件嫁衣也因此寄托了女孩子少女时代全部的梦想。
古时,民间旧俗新娘的传统嫁衣是:头戴凤冠,脸遮红方巾,上身内穿红娟衫,外套绣花红袍,颈套项圈紫微大帝锁,胸挂照妖镜,肩披霞帔,肩上挎个子孙袋,手臂缠“定手银”;下身着红裙、红裤、红缎绣花鞋,千娇百媚,一身红色,喜气洋洋。
古时的嫁衣一定要量身定做,手工缝制,才能显现它的珍贵和唯一。
作用
嫁衣的主要作用就是把新娘塑造成一位新人的形象,并象征着她的人生新里程的开始。所以,新娘十分讲究她的嫁衣,因为这是她一生中最光彩的时刻。她越是重视自己的嫁衣,围绕嫁衣的习俗内容就越丰富,花样就越繁多,隐喻就越深,因而也就越发带有民俗的内蕴。
各地习俗
新娘穿新嫁衣也有俗规俗习
在富阳区一带,当花轿抬到女家,放在簸箕上面时,新娘才开始化妆换衣,换好小衫裤后,要立在蒸桶上面穿红棉袄和红棉裤。有趣的是头上戴好凤冠,准备穿大红裙时,要拿12个鸡蛋从裤腰里放下去,从裤脚下滚出来,俗传这样可使新娘婚后不论哪个月生孩子都如母鸡下蛋一般,快当,顺利。
福建泉州旧俗新娘在出嫁前的打扮叫“礼”。花轿到来时,新娘在送嫁娘的伴引下到厅中梳妆,俗谓“对轿梳妆”。由一被称为“宾”的有福的妇人为她加冠笄,然后由送嫁娘为新娘服褙子,“宾”为新娘穿肚裙,肚裙用红布做成,裙内有袋子,袋里放入皂荚,铁采尾,泥孩子,猪肉片等18样东西。
苍梧县一带新娘出嫁须穿黑衣、黑裤、黑袜,黑鞋,奇特得令人咋舌。浙江县山区,新娘须穿素服上轿,到了男家才换吉服举行婚礼。江苏靖江一带的新娘出嫁,也是—身朴素的打扮:土青布衣、土青布裙,俗称“掸草衣、掸草裙”直到现在穿得再时髦,再讲究的姑娘,到结婚时也非得设法做一套土青布衣裙来穿上。
陕北地区一带旧俗新娘子的打扮很是滑稽。准备上轿的新娘,穿上了红衣,绿裤,花鞋,头上戴了鲜花,干娇百媚,可是俗规要用锅黑把新娘漂亮的脸蛋涂得黑漆漆的,与花枝招展的服装形成了大反差。迷信传说,假若不这样做,在迎娶途中新娘要被鬼怪截去。
种类
在所有的嫁衣中,以鱼皮为材料,黄黑相间的赫哲族嫁衣最为贵重。这种嫁衣是用手工粗麻线缝制的嫁衣,材料原始简单,可服饰的衣袖、腰间等细微处居然镂空镶嵌着许多精美细腻的花纹,整套嫁衣别有一种粗犷原始的美感。
神秘纳西族摩梭人的“走婚”习俗,备受世人关注。该民族男女一辈子不结婚,13岁会举行成人仪式。其嫁衣由一种高高镶嵌着“星星”图案的帽子,以及背部绣着“月亮”图案的上衣组成。穿上“披星戴月”的嫁衣,则意味着可以成人“走婚”了。
土族传统嫁衣分外鲜艳醒目,用红、黄、绿、紫、蓝五色彩布圈缝制而成,远看如同美丽的彩虹。
女性文化
嫁衣是一个民族审美理想、审美趣味最高最集中的体现;任何民族婚俗都具有承传性,因而嫁衣式样、花色以及图案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们往往保留着一个民族最古老的图腾和象征符号。在传统意识中,“出嫁”是女人一生命运的重要转折,因而缝制嫁衣也是女子婚前“女红”活动的重要内容,女孩子把自己对未来生活的全部希望和憧憬都缝进嫁衣,因此,嫁衣中凝聚着独特的女性文化。
现状
现在,城市男女结婚时,新娘大多兜纱,长长的白裙拖地尺余,行步,两个小孩在后面拖着,这是受欧美国家婚俗影响的结果。
参考资料
《衣尚中国》解读良缘之美,探寻中式爱情真谛.m.toutiao.com.2022-05-17
徐孜 新中式嫁衣的雕刻者.m.toutiao.com.2022-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