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司马错

司马错

司马错(生卒年不详),秦惠文王时名将。司马错历事秦惠王、秦武王姬瑕三朝,前后三十六年。司马错是司马迁八世祖。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采纳了司马错的伐蜀之策。据《战国策齐策四》记载:他对秦王说:“欲富者,多广其地;欲强兵者多富其民;欲王者多博其德……今夫蜀西僻之国也,戎狄之长也,取其地足以广国,得其财足以福兵缮民。故拔一国而利天下不以为暴,利尽四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符,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他这番对伐蜀形势的分析,使秦惠文王连声称“善”。

司马错南征北战三十多年,三征巴蜀,一入楚境,前后四次出征。为秦国的强大立了大功。

人物生平

灭亡蜀国

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16年)巴国和蜀国互相攻打,都来向秦国告急求救。秦惠文王想出兵攻打蜀国,但顾虑道路险峻难行,并恐怕韩国可能会前来侵犯,所以犹豫不决。

司马错与张仪在秦惠文王面前争论不休,张仪主张应先攻打韩国,司马错力排张仪之议,认为攻打韩国将导致诸侯联合对抗秦国,攻打蜀国则既可得其人力、物力以充实军备,还可占据有利地势顺水而下攻打楚国。秦惠文王采纳司马错的建议,决定出兵攻打蜀国。同年秋天,司马错与张仪、都尉墨等率军从石牛道出兵攻打蜀国,与蜀国军队在葭萌(今四川广元)交战,蜀王兵败逃到武阴(今四川彭山东);同年十月秦军灭亡蜀国,将蜀王贬号为蜀侯,而任命陈庄出任蜀国相国。秦国吞并古蜀国以后,更加富庶和强盛而轻视周围各国。

平定叛乱

秦惠文王十四年(公元前311年)蜀相陈庄杀死蜀侯,归降秦国。

秦武王元年(公元前310年)因陈庄背叛秦国,司马错受命协助平定蜀地之乱,甘茂诛杀陈庄。

秦昭襄王六年(公元前301年)蜀地郡守、蜀侯公子煇(秦公子,名煇,受封蜀侯,蜀地地方长官)在蜀地作乱,反叛秦国,司马错奉命讨伐叛军。司马错诛杀公子煇以及郎中令等二十七人,蜀地之乱平定。

伐魏攻楚

秦昭襄王十二年(公元前295年)司马错当时担任国尉,率领军队攻打魏国的襄城。

秦昭襄王十四年(公元前293年)将领白起接替司马错担任国尉。

秦昭襄王十六年(公元前291年)司马错担任左更,受命率军攻打魏国,夺取魏国的地(今河南济原南);攻打韩国,夺取韩国的邓地(今河南邓州,一说今湖北襄阳)。

秦昭襄王十八年(公元前289年)司马错担任客卿,与大良造白起率军攻打魏国的垣城和河雍二城,秦军拆断桥梁夺取二城。之后,秦军抵达轵地,夺取魏国大小城池六十一座。

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86年)司马错率军攻打魏国的河内,秦军打败魏军,魏国献出安邑给秦国以求和,秦国将城内百姓驱赶回魏国。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司马错奉命调动陇西县军队,从蜀地进攻楚国的黔中郡(今湖南省西部、贵州省东北部),秦军击败楚军,夺取楚国黔中郡,迫使楚国割让出汉水以北和上庸(今湖北西北部)之地给秦国。

家族成员

主要成就

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16年),司马错率军伐蜀,灭亡蜀国。

秦昭襄王十八年(公元前289年),司马错率军伐魏,夺取魏国六十一城。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司马错率军伐楚,夺取楚国黔中郡。

人物评价

刘禹锡《登司马错古城》:“将军将秦师,西南奠遐服。故垒清江上,苍烟晦乔木。登临直萧辰,周览壮前躅。堑平陈叶满,高秋蔓绿。废井抽寒菜,毁台生鲁谷。耕人得古器,宿雨多遗镞。楚塞郁重叠,蛮溪纷诘曲。留此数仞基,几人伤远目。”

史籍记载

《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

《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第十》

《战国策·卷三·秦策一》

艺术形象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司马错.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2024-01-23

登司马错古城.古诗文网.2024-07-30

二十四史系列 J5 史记 汉·司马迁.国学网.2024-07-30

《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第十》.国学原典.2024-07-30

卷三 秦一.www.guoxue.com.2020-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