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天蚕蛾
樟树含樟脑,因而有驱虫作用,但也有少数昆虫可以克服樟脑的毒性,最常见的有樟天蚕蛾。
形态特征
雌蛾体长32~35毫米,翅尾100~115毫米,雄蛾略小。体、翅灰褐色。前翅基部褐色,前缘粉红灰白色;翅近中部各有1显著眼状纹,顶角外侧有2条紫红色纹;内侧也有2条黑褐短纹;外横线棕色,双锯齿状;翅外缘黄褐色,其内侧有白色条纹。后翅色斑与前翅略同。
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1代,以蛹在枝干及墙壁等处的茧内越冬。成虫多在傍晚或清晨羽化,趋光性强。卵产于枝 干上,每块有卵50~70粒。第一、二龄幼虫群集取食,第三龄后渐分散为害。成长幼虫受惊则头部缩于前胸下,以腹足和尾足紧攀树枝、静止不动。
种群分布
分布于福建省、河北省、山东省、浙江省、台湾省、江西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等地。
分类学
樟天蚕蛾成虫在每年初春羽化,交配后产卵于樟树上,众多幼虫会大量进食,快速成长,有时会将整棵樟树的叶吃光,但樟树几星期后又会长出大量新叶;除了樟树,樟天蚕蛾幼虫还经常会寄生于枫香树树上。幼虫有长刺毛,但无毒。成熟幼虫就在树干上吐丝作茧,待翌年初春破茧而出,成为美丽的樟天蚕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