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蕈树科

蕈树科

树科(学名:Altingiaceae),又名枫香科,是被子植物门的一个小科,包括3个属,共18种乔木。这些树木分布在亚洲和美洲,其中亚洲有所有的3个属17种,只有一种北美枫香原产于美洲。这些树木的叶子类似于槭属,可以提取树脂和香料。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分类法将这些属单独列为一科,属于虎耳草目

形态特征

蕈树科均是乔木植物,有时高达40米,落叶,雌雄同株;含有存在于树皮、木材和树叶中的芳香树脂化合物的分泌管;边材白色;单被毛,只存在于叶神经腋,否则无毛。叶互生,螺旋状,长叶柄,单叶,掌状3-7裂,边缘有细锯齿,具齿或很少全缘,掌状脉,辐向;托叶小,落叶,生于叶柄基部。

花序不定,花序梗长;由雄蕊簇组成的顶生总状花序的雄花序;雌花序腋生,球形头状下垂。花小,单性或雄全同株,辐射对称,无梗,不显眼;在雄花中缺少花被,在雌花中有12-50个不发育的花被状裂片或鳞片;雄蕊(1-)4-10(-100),花药基着,通过纵向狭缝开口;子房(半)下位,合心,心皮2和在先端离生,双室,花柱2,宿存,各具柱头。果实由球状的室间开裂的蒴果组成,果来自整个花序,通常形成一个复果,直径3厘米,由硬化样式武装;外果皮革质;内果皮骨质。种子多数,卵球形,有翅,坚硬,干燥,橙黄色。

词源

蕈树科的学名Altingiaceae由模式属蕈树属学名Altingia(现为枫香树属Liquidambar的异名)的复合形式Altingi-加上表示科的等级后缀-aceae构成。该词为复数形式,故在做主语时应与动词的复数形式搭配。本科中文名亦由模式属中文名“蕈树属”中的专名“蕈树”加上“科”字构成。其他单纯的中文别名有 阿丁枫科,详见蕈树属条目的“词源”一节。本科又有别名 枫香科,则以枫香树属的别名“枫香属”命名。

生长环境

生境为凉爽的高地地区,潮湿的混交林,主要位于山边或溪流旁。分布在新热带,自墨西哥至尼加拉瓜。常见于 松属栎属森林中。发现于海拔800-2,100米。可以是优势树,尤其是在危地马拉的科班雨林(Coban forests)中。

分布

原产地:美国(亚拉巴马州、阿肯色、康涅狄格、佛罗里达、肯塔基州路易斯安那州西弗吉尼亚州北卡罗来纳州俄克拉何马州宾夕法尼亚州、卡罗莱纳州、佐治亚州田纳西州得克萨斯州密西西比州密苏里州伊利诺伊州印第安纳州)、灵鹫山阿萨姆邦孟加拉国、伯利兹、柬埔寨、中国、东爱琴海、东喜马拉雅、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韩国、老挝、爪哇小巽他群岛马来西亚、墨西哥、缅甸尼加拉瓜苏门答腊岛泰国土耳其鳑鲏

引入:比利时、纽约、意大利和西班牙

科属类别

蕈树科包括蕈树属Altingia(11种,生长在东南亚)、枫香树属Liquidambar(共4种,2种生长在东亚,1种生长在西亚,1种生长在美洲𩽾𩾌)和半枫荷属Semiliquidambar(3种,都生长在中国)。

主要价值

该科多数种类的树脂供药用及香料用,木材很有价值,亦为养香蕈的母树。

保护现状

蕈树科15种植物物种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8年 ver3.1。

濒危(EN)1种;易危(VU)1种;数据缺乏(DD)5种;无危(LC)8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