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海
李卫海,男,1976年4月生于山东省青州市,籍贯莱西市。现任中国政法大学军事法研究所所长、教授、法学院院长助理,拥有法学博士学位。
人物经历
教育背景
1998年 石家庄市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步兵学院步兵指挥专业
2003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海洋法与海战法专业法学硕士学位
2006年苏州大学宪法与行政法专业法学博士学位
出国经历
2008年,弗里堡大学联邦主义研究院短期培训
2010年,美国国务院国际领导者访问项目(ILVP)
2013年,日本国际交流基金(Japan Foundation)访问项目
2014年,日本神户大学国际协力科客座教授
基本简历
1)1993.09-1997.07就读于青岛大学法学院国际经济法专业,获法学学士,学位论文《论担保物权中的登记问题》获优秀学士论文;
(2)1997.09-1998.07毕业后入伍,是总政治部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选拔的第一批大学生军事指挥军官,就读于石家庄市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步兵学院步兵指挥专业;
(3)1998.07-2000.09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某部,先后任排长、团政治处干事、政治指导员、师干部科干事、集团军干部处干事等职务;
(4)2000.09-2003.04就读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海洋法与海战法专业,师从第一位海洋法海战法教授吕北安先生,获法学硕士学位,学位论文《军事征用与补偿研究》获优秀硕士论文;
(5)2003.04-2003.09担任中央军事委员会法制局法制秘书;
(6)2003.09-2006.06就读于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宪法与行政法专业,师从著名法理学家周永坤先生,获法学博士学位,学位论文《紧急状态下的人权克减研究》获优秀博士论文;
(7)2006.07—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军事法研究所,主要研究领域为应急管理法制、美国军事法治、海洋法与海战法;讲授的课程主要是军事法学(本科生选修课)、民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法学(国防生学位限选课)、外国军事法学(研究生学位限选课)、军事法理学(研究生学位必修课);
(8)2009.04-2010.04借调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程参与国防动员法立法工作,部分参与人民武装警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外交人员法立法工作;
研究领域
紧急法治、美国军事法、海洋法与海战法
讲授课程
行政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军事法学、民防与国防动员法学、外国军事法学、军事法理学、军事行政法学
其他学术经历
(1)2008.08.12—09.12在弗里堡大学联邦主义研究院访学;
(2)2010.01.07—02.04参加美国国务院国际领导者访问项目(ILVP)—2010年度法学访问项目,访问美国国土安全部及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最高法院、圣昆廷死刑监狱、斯坦福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美国军事司法研究院等实务与学术机构;
(3)2010.06.12—18与公安部维和负责同志代表中国参加瑞士GenevaCenter for 证券 Policy举办的安全与法律年会;
(4)2011.06.09—15参加高雄市海洋科技大学举办的“21世纪的海洋教育”研讨会,并作主题发言。
(5)2013年,日本国际交流基金(Japan Foundation)访问项目
(6)2014年,日本神户大学国际协力科客座教授
主持课题情况
〔1〕《采取非和平方式解决台海问题中的若干法律问题》,课题负责人,国家台湾事务办公室2008年1月1日委托;
〔2〕《新世纪新阶段世界主要国家军队推进依法治军建设研究》,课题负责人,中央军委法制局2008年9月1日委托;
〔3〕《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法治建设:中国军事法部分》,课题负责人,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11月1日委托;
〔4〕《关于北京市奥运立法评估——\u003c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u003e评估》,课题负责人,北京市人大2008年12月1日委托;
〔5〕《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调处机制研究》,课题负责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10年7月10日委托;
〔6〕《自然灾害救助过程中国家武装力量动用研究》,课题负责人,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9月1日委托;〔7〕《国家武装力量规范动用研究》,课题负责人,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2009年10月1日委托;
〔8〕《军人保险的中国模式与立法保障》,课题负责人,泰康人寿集团2010年11月1日委托;
〔9〕《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民防空法律体系》,课题负责人,国家人防办2011年07月1日委托;
〔10〕《中国保安企业开展海外业务的法律与监管》,省部级重点课题主持人,公安部于2013年9月1日委托;
〔11〕《\u003c中国红十字会法\u003e的修改与完善》,横向课题主持人,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于2013年12月1日委托;
〔12〕《美国海洋执法体系对维护南海权益的启示》,省部级重点课题主持人,国家海洋局南海维权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14年6月1日委托。
社会任职
• 中国人民解放军法律战专家组成员
• 北京军事法学会秘书长
• 北京台湾法研究会理事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立法工作组成员
• 《中国军事法学论丛》执行主编
• 《中国国际人道法评论》执行编辑
主要成就
(1)《紧急状态下军队动用问题研究》,在2004年第四届军法会议上获得二等奖;
(2)《立足军事斗争需要,加强军事征用法制研究》,在2003年第三届军法会议上被评为优秀论文;
(3)《紧急状态下的人权克减研究》获2010年首届中国青年法理学学术奖三等奖;
(4)《中国军事法治三十年》,获中国法学会改革开放法治三十年征文一等奖;
(5)《论国防动员体系与应急管理体系的衔接》获得民政部和军事科学院举办的“现代灾害应急体系理论建设征文”一等奖
个人作品
(1)《何谓规范意义上的国防动员》,载《法学杂志》2011年第8期;
(2)《美军交战规则及军法顾问的作用》,《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3)《执法与救助:自然灾害中美国武装力量角色的法理分析——兼以美国卡特林娜飓风为例》,载于《比较法研究》2010年第1期,并由《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5期转载;
(4)翻译法国著名思想家让·博丹代表作《主权论》,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08年12月出版;
(5)《紧急状态下的人权克减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11;
(6)《论平民不受军事审判》,载《中国军事法学论丛》第二卷,2008.03;
(7)《反恐战争中的另类军事审判》,载《中国军事法学论丛》第一卷,2007.11;
(8)《中国军事法学论丛》(执行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11-2011.06
(9)《紧急权的宪政期待》《东吴法学》2007.7
(10)《行政紧急权的模式之争》,《行政法学研究》第2期,2006年5月
(11)《人道的基本标准》《人权研究》(徐显明主编)第5卷,2005年12月
(12)《危机因应之道》《理论探索》(中文类核心期刊)第5期,2005年8月
教材与专著类
• 01.《紧急状态下的人权克减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8月
• 02.译作让·博丹《主权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 03.担任《中国军事法学论丛》执行主编,方正出版社,至2013年5月已出版六卷
• 04.担任《中国国际人道法评论》执行主编,2012年5月出版第一卷
论文类
• 01.《立足军事斗争需要,加强军事征用法制研究》,载于《海军军事学术》2003年第3期
• 02.《行政紧急权的模式之争》,载于《行政法学研究》,2006年第2期
• 03.《危机因应之道》,载于《理论探索》2005年第6期
• 04.《紧急权的宪政期待——美国紧急状态下动用军队源流论》,载于《东吴法学》2006年春季卷,法律出版社2007年6月版
• 05.《“反恐”战争中的另类审判》,载于《中国军事法学论丛》第1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6月版
• 06.《和谐社会与开放的中国军事法》,载于《中国军法》2008年第1期
• 07.《平民不受军事审判》,载于《中国军事法学论丛》第2卷,方正出版社2008年4月版
• 08.《中国军事法治三十年》,获中国法学会改革开放法治三十年征文一等奖,省部级奖项,2010年4月
• 09.《论台湾的全民防卫动员准备体系》,载于《中国军事法学论丛》第3卷,方正出版社2010年4月版
• 10.《执法与救助:自然灾害中美国武装力量角色的法理分析——兼以美国卡特林娜飓风为例》,载于《比较法研究》2010年第1期,并由《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5期全文转载
• 11.中国国防动员体系与应急管理体系衔接研究》,获2010年度中国民政部、军事科学院“中国特色现代国家减灾应急体系建设征文”一等奖,省部级奖项,2010年12月
• 12.《美国交战规则及其军法顾问的作用》,载于《中国军法》2010年第3期
• 13.《美国的交战规则》,载于《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0年第8期
• 14.《中国军人干休所运营现状及未来发展调查报告——以某集团军干休所和某市民政局军休所为例》,载于《中国军事法学论丛》第4卷,方正出版社2011年4月版
• 15.《何谓规范意义上的国防动员》,载于《法学杂志》2011年第8期
• 16.《中国大陆海洋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载于《东吴法学》2011年秋季卷
• 17.《中国大陆2012年“两会”的法政解读》,载于台湾《中共研究》2012年第3期
• 18.《和谐海洋与中国首艘航母入列的意义诠释》,载于台湾《海峡评论》2012年11期
• 19.《美国私人安保业的“军事化”、法律规制与评判》,载于台湾《中华国际法和超国界法评论》2014年第10卷第1期
• 20.《中国军事法治建设之路:现状与未来发展》,载于《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5年第1期
• 21.《我国安保业转型的法学思考——美国私人安保“警察化”的启示》,载于《政法论坛》2015年第2期
• 22.《武警角色的法理分析》,载于《法学杂志》2015年第7期
• 23.《中国海上航运的安保模式及法律保障》,载于《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并由《新华文摘》2015年第19期全文转载
• 24.《韩国海洋教育的现状、评判与未来发展》,载于《中国政法大学教育文选》2016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