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预算
复式预算它是把国家同一个预算年度内的全部预算收入和支出按性质进行划分,分别汇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以特定的预算来源保证特定的预算支出,使收支之间具有相对稳定对应关系的预算编制方式。
国际实践
丹麦制度
1927 年,丹麦开创了复式预算制度,将政府预算按照经济性质划分为“普遍预算”和“资本预算”。然而,由于政府投资范围广泛且经济政策基础薄弱,导致复式预算制度实施效果不佳。此外,随着公共支出中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债务收入无法确保用于投资。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丹麦恢复了单式预算制度。
美国制度
美国联邦政府自1933年7月1日起实施复式预算制度,将其预算分为“正常预算”和“非正常预算”两部分。正常预算涵盖政府行政上的经常性收支,主要通过税收筹集资金;而非正常预算,即紧急预算,则通过发行国债筹集资金,主要用于公营事业、公共工程投资和耐久性资产的经营。对正常预算采取节约措施,追求预算平衡;对非正常预算则采取赤字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1935年,美国经济开始复苏,许多人转向反对政府干预经济,随后最高法院宣布多项“新政”立法违宪。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新政”结束,联邦政府也随之放弃复式预算制度。目前,美国联邦政府实行“统一预算”,虽然形式上类似于单式预算,但在财政支出方面仍按经济性质进行分类,因此也可视为某种形式的复式预算。美国联邦财政预算支出主要包括全权预算支出和法定支出两类。
日本制度
日本实行复式预算制度,中央预算分为“一般会计预算”、“特别会计预算”和“政府关联机构预算”三大类。一般会计预算是管理中央政府的一般性财政收支,它以税收、国债收入等为来源,为中央政府的行政管理、社会保障、教育、公共投资等活动提供财力支持。特别会计预算是分类管理型事业预算,包括五大类:事业特别会计预算、管理特别会计预算、保险特别会计预算、融资特别会计预算和整理特别会计预算。政府关联机构预算则是指各政府关联机构的财务预算。
法国制度
法国的复式预算制度将政府预算分为“经常性业务”和“临时性业务”两部分。经常性业务又称固定项目,包括总预算、专项账户和附属预算。临时性业务又称临时性项目,包括专项账户、贸易账户、贷款账户、预付款账户、货币业务账户和与国外政府结算账户。
预算作用
复式预算相对于单式预算,有助于加强预算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具体表现为:区分经常性预算与建设预算的收支情况,增强预算透明度;建立稳定的预算收支对应关系,方便分析预算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加强管理和监督;明确国家预算平衡状况,坚持经常性预算收支平衡,建设性预算量力而行;促进国际间的信息交流,借鉴国际经验,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参考资料
丹麦.知乎.2024-10-22
美利坚合众国.知乎.2024-10-22
日本.知乎.2024-10-22
世界上最浪漫的国家——法国.知乎专栏.202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