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桥河南清真寺
李桥河南清真寺位于新蔡县李桥回族镇南头。始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年),因初建时为草顶,称草顶礼拜寺。解放后,清真寺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初建
李桥河南清真寺始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年),因初建时为草顶,称草顶礼拜寺。原寺位于今寺西南300米。
修缮重建
明洪武八年(1375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大将常遇春奉命重建清真寺。明万历年间(1613年)清真寺移址于洪河南侧。清爱新觉罗·颙琰年间(1769年)清真寺进行扩建。文化大革命”中,清真寺遭到严重破坏,众多文物被焚烧毁坏。后又经1975年洪水,清真寺被沦为废墟。1990年,经广大民族群众集资,载原寺址重建礼拜殿三间,水房三间,伙房和殡仪室各一间寺院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
规模建制
清嘉庆年扩建后的清真寺占地10余亩,寺院正中的礼拜殿为砖木结构,殿高10米左右,建筑面积180平方米。建筑物具有中国宫殿式建筑格式,明檐出厦,雕梁画栋,古香古色,肃穆壮观。礼拜殿前有花砖和彩石砌成的八卦乾坤路。
路北测有讲堂屋三间,阿訇宿舍六间。路南侧建有学堂三间,水房二间。清真寺东大门系牌坊式,门额刻有“清真寺”三个大字,右上角 万历 丑年建,左上角刻有爱新觉罗·颙琰 亥年重修。门楼两边坐立着两尊大理石的钢察兽。
寺院内植有银杏树一株,树胸径周长4米多,高30余米。据林业技术员鉴定,此银杏树的树龄已有300多年。它是李桥河南清真寺的历史见证。解放后,清真寺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寺原有石碑三通,一通系明洪武年间《御赞碑》,一通为常遇春重建清真寺纪念碑,一通是明万历年间重修清真寺碑。目前,除《御赞碑》外,其余两通碑均毁于1958年。
李桥河南清真寺坊上有回族600人,回族主要姓氏有:常 马 张 姚 杜 李 潘等姓氏。
自解放以来该寺的历任阿訇有:杜英杰 杜培龙等。
地理交通
李桥河南清真寺,又名前进清真寺或石庄清真寺,坐落在新蔡县李桥回族镇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