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正朔

正朔

正朔,是由于我国古代天命理论,大一统思想,以及华夷之辨等古代思想理论的发展而产生的政治概念。即”正统“的意思。象征着一个王朝统治、代表中国的合法性与唯一性。而其他同时期并列的政权,则往往被称为是”番“、”虏“、”夷”、“贼"等等。

涵义

原义是某朝历法的第一天,由于汉及其前朝代更迭时,每更正朔以示新呈天命,因而在后来延伸为此意。

承有正朔并不意味着完全的统一,而是一个朝代对中国(华夏)衣钵的正统继承的资格。也因此,它与”偏安“不是对立的词语。

含义

引证

以下为”正朔“一词具有此意的引例。

陈庆之:”东魏甚盛,犹曰五湖,正朔相承,当在江左。 “(江左代指东晋

苻融:“晋虽僻陋呈越,乃正朔相承。”

王猛:”“国家戎族也,正朔会不归人。”

赵构建康,致书金朝:“愿用正朔,比于藩臣”。

同时,“正朔”一词也代表着我国古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存在与发展。

历史

承有正朔并不意味着完全的统一,而是一个朝代对中国(华夏)衣钵的正统继承的资格。也因此,它与“偏安”不是对立的词语。

秦兴师而求九鼎,曹丕在传国玺上刻字“大魏受汉传国玺”,我国历代对传国玉玺的追求,自晋朝南北朝以来南北的中国之争,乃至近现代时,新中国刚刚建立,就宣布要作为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而否认了蒋介石政府的合法性,都有一种对正朔继承的宣告的性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