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赛义德·毛杜迪

赛义德·毛杜迪

赛义德·毛杜迪(Sayyid Abul Ala Mawdudi,1903~1979),巴基斯坦伊斯兰教著名学者,被认为是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三大理论家之一。他出生于印度德干地区的奥朗则布小镇,来自一个苏菲长老家庭,其父亲是苏菲派契斯提教团的成员。

人物经历

赛义德·毛杜迪早年跟随父亲学习伊斯兰教知识,后来进入海德拉巴德的一所高等学校深造,但因故中途辍学。通过自学,他掌握了阿拉伯语波斯语乌尔都语英语,成为一名伊斯兰学者。在青年时期,他曾担任德里等地多家穆斯林报刊的编辑。1925年至1928年,他担任印度伊斯兰学者协会机关刊物《贾米叶特》(al-Jamiyat)的主编,并参与了泛伊斯兰的“严哈里发运动”,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并支持被废黜的土耳其末代苏丹。由于与协会意见不合,他辞去了主编职务,并返回海德拉巴德。1933年,他成为《古兰经集萃》月刊的主编。1937年至1947年,他积极参与印度的政治斗争,反对全印国大党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全印穆斯林联盟的政治分离主义运动。1941年,他创立了“伊斯兰促进会”,并担任主席(即埃米尔),致力于伊斯兰复兴运动。1947年印巴分治后,他与追随者迁居西巴拉合尔地区,其组织成为巴基斯坦历届政府的主要政治反对派之一。1953年春,他因参与要求取缔艾哈迈迪亚教派而被判处死刑,但后来在国际舆论的帮助下获得赦免。在穆罕默德·阿尤布·汗执政期间,他被禁止政治活动,其组织一度被迫停止活动。在布托领导的人民党执政期间,他抵制该党的伊斯兰社会主义理论和政策,谴责其世俗化倾向和政治腐败,继续倡导国家体制伊斯兰化,主张全面实行伊斯兰教法,建立名符其实的伊斯兰社会秩序。他的组织一度加入了由8个反对党组成的联合阵线,掀起了倒阁运动。毛杜迪生前曾出访埃及叙利亚约旦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土耳其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并通过记者招待会、专题讲座、演讲等方式,以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媒介影响舆论,宣传伊斯兰复兴的主张,寻求国内外的支持。

个人作品

其著作有120部,主要有《伊斯兰圣战》《古兰经注释》《先知传》《伊斯兰教之基础》《伊斯兰运动的道德基础》《伊斯兰复兴运动简史》《伊斯兰革命的过程》《伊斯兰教法和宪法》等。大部分著作已被译成英文、阿拉伯语等多种文字,影响相当广泛。

学说主张

毛杜迪复兴伊斯兰教的学说和主张主要包括两方面:

政治上主张建立名符其实的伊斯兰国家,认为国家必须承认安拉法度的绝对权威,以“沙里亚”为立国基础,实行伊斯兰法治,任何有悖于伊斯兰教法的政令、法规、政策必须废止;必须承认先知的尊严和权威,先知的“圣言”“圣行”为立法的依据和国家的指导原则之一;国家自身无立法权,但国家作为安拉的代理人有权代行安拉之律法、行使统治、管理国家;国家必须实行政治协商制度(Shura),可通过全体穆斯林直接协商或推举代表的间接协商来决定国家大事;国家必须以伊斯兰教意识形态为指导思想,由虔诚的穆斯林政治家管理,弘扬伊斯兰信仰,维护民众的权益。

在经济思想上主张实行伊斯兰经济制度,包括禁止利息和变相的放债取利,以投资、经营所得利润来代替利息,作为银行存放款制度的基础,并逐步将现有银行改造为伊斯兰银行;以天课制度来代替现行税制,以税收和宗教社会福利制度来缩小贫富差别,防止社会分配上的两极分化;认为人世间的一切财富皆归安拉所有,世人皆有同等的享用权,但因个人能力上的差异,导致财富分配上的不均,不宜以企业国有化和土地改革的方式变更“天然的”所有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