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仙林星
南大仙林星是一颗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国际编号为187707。该小行星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于2008年3月2日发现,并于2012年12月28日正式命名。南大仙林星是南京大学在南京大学星、戴文赛星、曲钦岳星、苏定强星、方成星、孙义燧星、陆埮星、冯端星之后的第九颗小行星。它沿偏心率为0.155的椭圆轨道遨游在太空,距太阳平均距离为3.53亿公里,绕太阳一周需3.62年。南大仙林星的正式命名,意味着“仙林”这个地标进入了太空。
发现与命名
2008年3月2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了一颗小行星,被临时编号为2008EQ35。
2008年5月20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在发表的MPC上给以(187707)的国际正式编号,并确认紫金山天文台拥有发现命名权。
2012年12月28日,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国际编号为187707号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南大仙林星”。
小行星信息
南大仙林星处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沿着偏心率为0.155的椭圆轨道遨游在太空。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3.53亿公里,到地球的距离是不断变化的,最近时只有1.48亿公里,最远时有5.58亿公里,绕太阳一周需3.62年,它在其轨道上平均每日以168万公里的速度前进。
命名意义
按照国际小行星的命名规则,命名一旦获国际天文组织的批准,将成为该天体的永久星名,并为世界各国所公认,因而小行星命名具有国际性和历史性,是一项崇高的国际荣誉。
此前经国际小行星中心与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命名的已有南京大学星、戴文赛星、曲钦岳星、苏定强星、方成星、孙义燧星、陆埮星、冯端星等八颗南京大学系小行星。
参考资料
太空新增“南大仙林星” 南京大学系小行星增至九颗.凤凰网.2012-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