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原温
河原温(On Kawara,1932年12月24日 - 2014年7月10日)是一位当代艺术中重要的日本观念艺术家,自学成才,在1953年创作了第一批雕塑作品。从1959年起,他离开日本,到美国和欧洲旅行。位于纽约的大卫·兹沃纳画廊(David Zwirner Gallery)于2014年7月10日宣布日本著名观念艺术大师河原温逝世,享年81岁。
人物经历
河原温(On Kawara),观念艺术家,自1965年起居住在纽约市的苏豪区,过着隐居生活。他从不在公众场合露面,可算是一位“看不见”的艺术家。河原温于1932年12月24日出生在日本刈谷市。1951年从谷高中毕业后,他搬到东京。1959年,河原温前往墨西哥,他的父亲在那里是一家工程公司的总监。他在墨西哥停留了三年,绘画、上艺术学校并探索这个国家。从1962年到1964年,他在纽约和巴黎之间来回移动。在定居纽约之前,他游历欧洲,直到1965年才定居纽约市,直到去世前一直是间歇性的居民。
以1965年定居美国纽约为分界线,河原温的创作分成了两个阶段。赴美之前,他以素描作品响誉画坛,画作呈现的是具体的事物。他也曾在墨西哥逗留,尝试创作实验艺术作品。在定居美国纽约之后,他的创作风格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从具象走向观念,创作题材也从具体事物变成了“存在”“时间”等抽象概念。1966年之后,他就没有再出现在任何公开的场合之中,没有留下任何照片及采访记录,也从不把关于自己的任何信息和形象投放到作品之中。从此,他成为了一位藏身迷雾之中的“看不见”的艺术家。我们不难发现,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对自己存在于时间之中的简单记录:已经超过了两千张的“日期绘画”;定期寄给朋友的含有“我依然活着”信息的明信片;还有卷浩繁的“一百万年”。河原温的某些作品看似简单,但其创作过程其实也并非容易。以“日期绘画”为例,河原温会在特定的某一天里,用极其细致和繁琐的笔法去完成一张构图简单的日期画,如果在当日无法完成,这张画就会被销毁。通过对“生命”和“时间”的呈现,河原温用简单而又残酷的方式提醒着人们,在卷帙浩繁的历史图层里,人的生命只是寥寥数笔。生命的意义何在,也许,他已经用自己的方式向观众揭示了答案。
河原温属于一个广泛的国际概念艺术家群体,这个群体在6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将艺术剥离个人情感,将其几乎简化为纯粹的信息或想法,并大大减少了艺术对象的重要性。与劳伦斯·韦纳(Lawrence Weiner)、约瑟夫·科苏斯(Joseph Kosuth)、汉娜·达博文(Hanne Darboven)等人一样,河原温特别重视语言。
David Zwirner画廊于2014年7月10日宣布日本概念艺术家河原温(On Kawara)逝世,享年81岁。
个人作品
河原温的主要作品有在1966年7月4开始创作的《今天》系列和《日期绘画》作品系列,从1966年到1979年9月17日的自传《我读过》《我遇见过》《我去过》《我逗留过》系列。
主要成就
河原温(On Kawara)个展“Date Painting(s) in New York and 136 Other Cities”在纽约David Zwirner画廊开幕。这场展览展出了150多件由艺术家本人挑选出来的作品,别出心裁地呈现了河原温从1966年至今的著名的“日期画(Date Painting)”(即“Today”系列画)。这场展览同时在David Zwirner画廊位于525与533 West 19th Street的两个展厅中展出。河原温的作品在艺术市场上备受关注。2007年,他的一幅“日期绘画”在纽约佳士得拍卖行以18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2014年,另一幅日期绘画“1987年5月1日”在纽约佳士得拍卖行以近200万美元的价格成交。
纽约这座城市在河原温的“Today”系列中扮演着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因为他的第一幅日期画(“JAN.4,1966”)是在纽约完成的,而且该系列的大多数作品也都是在纽约完成的;此外,三幅在1969年7月第一次载人登月期间创作的作品(“JULY16,1969”、“JULY20,1969”以及“JULY21,1969”)也都是在纽约完成的,这三幅作品的尺寸是河原温在日期画中使用过的最大的尺寸(61x89英寸)。当时的剪报与这几件画作同时在展览里展出,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叙事元素。同时展出的还有“一百年的日历”:一本来自20世纪,另一本来自21世纪。从自己出生的那天开始,河原温用黄点在日历上系统化地标注出了他生命中的每一天,然后用绿点记录在一张完整的日期画上(红点则表示那一天完成了不止一幅画作)。
人物特点
河原温自己写的简历上也从不写出生日期,而是给出一个量化性的描述,告诉观众他活了多少天。比如,“到1992年的5月7日为止,活了21,684天。”这种对“存在”和“时间”的精准追求一直与他的作品有着密切的关系。
河原温不相信真正沟通的可能性。任何概念在简单的传递与接收的过程中都会被暗中破坏,这种破坏来自于对语言的过分信任和对逻辑的高估。按照河原的看法,与其去竭力说明真实的含义,不如去废止想象力。对于河原作品的理解不可避免的指向盎格鲁-奥地利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命题。二者都首先关注哲学的语言问题并且二者都认为无论哲学还是语言都是无效的。他们认为语言和哲学会回到一种自我分析,即以自己分析自己的结构,并必会最终陷入一种无限的重复或者封闭的循环。语言和哲学会变得毫无意义并且最终必会陷于沉默。
艺术形象
河原温(On Kawara)个展“Date Painting(s) in New York and 136 Other Cities”在纽约David Zwirner画廊开幕。这场展览展出了150多件由艺术家本人挑选出来的作品,别出心裁地呈现了河原温从1966年至今的著名的“日期画(Date Painting)”(即“Today”系列画)。这场展览同时在David Zwirner画廊位于525与533 West 19th Street的两个展厅中展出,展现了河原温持续的艺术实践中时间与地域的范围这主要以他对时间、空间与意识的概念所使用的冥想性方式为特色。自开始创作“Today”系列以来,每一年的日期画都将被集中到一个能产生情感共鸣的大型装置中;综合选择出来的在纽约创作的画作专门放在了一个展厅中进行展示,另一个展厅则将展出河原温在其它城市旅行时创作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