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石榴星

石榴星

造父四也被称为仙王座 μ 星(Mu Cephei)或威廉·赫歇尔的石榴石星(Herschel's Garnet Star),是一颗位于仙王座的红超巨星特超巨星,也是银河系中已知最巨大与最明亮的恒星之一。因它的颜色呈现石榴石般的红色而得名。其恒星分类为 M2e Ia。天文学家从 1943 年开始将造父四的光学频谱视为分类其它恒星的基准。

信息

石榴星即 造父四(仙王座 μ,Garnet Star,意思是红石榴 / 舞者),位于仙王座。亮度在 +3.43 ~ +5.10 等之间变化,变光周期约为 3.5 年,属于半规则变星。它是一颗 M2红超巨星(或特超巨星),绝对星等 -7.63 等,距离地球约 2840 ly,半径约为太阳的 1260 ~ 1650 倍,质量约为太阳的 19.2 ± 0.1 倍,光度约为太阳的 2.83 × 10^6 ~ 3.4 × 10^6 倍,表面温度约为 3750 K ,是银河系中已知最大最亮的恒星之一,也是肉眼能够观测到的最大恒星星体之一。

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曾经注意到红色的造父四,并形容它有“非常美好的石榴石深红”,类似鲸鱼座蒭藁增二,所以这颗恒星也被称为赫歇尔的石榴石星。意大利天文学家朱塞普·皮亚齐在他编制的星表中称呼这颗恒星为Garnet sidus ,捷克天文学家安东宁·贝奇瓦尔(Antonin Becvar)在他编制的星表中可能为了避免与天龙座μ星混淆在一起,而称呼这颗恒星为 Erakis。阿拉伯语则称呼石榴星为 al-Rāqis 。

英国天文学家约翰·罗素·欣德在 1848 年发现造父四的光度会产生变化,不久普鲁士天文学家弗里德里希·阿格兰德加以确认欣德的观测。从 1881 年开始,天文学家对这颗恒星的光度变化纪录几乎不曾间断。

性质

因为造父四是一颗非常明亮的红超巨星,所以它是肉眼可见最巨大的恒星之一,也是银河系中已知最巨大的恒星之一。北半球的观测者比南半球的观测者容易观测到造父四,最佳观测时间是八月份至隔年一月份。

天文学家目前对于造父四的距离仍有疑问,目前有对于其距离有多个数据。依巴谷卫星的测量结果为 0.62 ± 0.52角分,表示它距离太阳为 1612 pc。天文学家将造父四与参宿四大小互相比较后,认为距离是 390 ± 140 pc。2005 年则估计它距离太阳 573 ± 99 pc。最新数据其距离介于 1333 ~ 2857 pc 之间,但是这个值似乎是一个错误的结论。因为造父四的视直径达到了参宿四的 40%,所以如果它距离地球远达 5000 ly,它的半径将超过太阳的 3000 倍,这是违背目前恒星模型理论的。目前大多数数据显示造父四的距离在 2400 ~ 2800 ly 之间。结合其视直径,可以推算出造父四的半径为太阳的 1260 ~ 1650 倍。

造父四的平均半径约为 1455 R⊙。目前只知道 盾牌座 UY,天鹅座 NML,仙王座 VV A,维斯特卢 1-26,WOH G64,人马座 VX,仙王座 RW,天鹅座 KY 和 仙王座 V354 比它大。如果地球只有高尔夫球那么大的话,造父四的直径将会超过两座金门大桥的长度。该星的质量为 19.2 ± 0.1 倍太阳质量,相信其初始质量会更大。

造父四是一颗变星,属于 SRc型的半规则变星的成员之一。它的亮度以 2 ~ 2.5 年的周期在 +3.43 ~ +5.1 等之间变化,平均则是 +4.08 等。没有固定的变光模式。造父四淹没在大量的星际尘埃之中,因此它的光芒比实际上要减弱了 2.1 等。如果没有尘埃气体的遮挡,造父四将会是一颗醒目的 2 等亮星(1.97 等),这也说明了造父四真正的绝对目视星等达到了 -7.63 等,即比太阳亮 9.6437 × 10^5 倍。如果考虑红外波段的能量,造父四的平均亮度将是太阳的 2.83 × 10^6 倍,绝对热星等达到 -9 等。当造父四总体辐射能量达到峰值时,其总辐射总量将达到太阳的 3.4 × 10^6 倍,成为目前已知最明亮的恒星之一。极高的光度(与红超巨星盾牌座 UY 相当)使其有时被归类为特超巨星

造父四目前是一颗不稳定的恒星,亮度、大小及温度都产生不规则变化。它已经接近恒星演化的尽头,将氦借由核融合转为碳,而主序星则是将氢借由核融合转为氦。这种情况显示造父四将“很快”成为一颗超新星,虽然可能还要经过数百万年之久。当它成为超新星时,会经由爆炸将其大部分甚至几乎所有物质向外抛散,并向周围的星际物质辐射激波。造父四最终将成为一个黑洞。

这颗恒星光球估计温度为 3750 K,一层壳状的组织则包覆在外,并延伸至恒星半径至少 0.33 倍距离的位置,温度为 2055 ± 25 K。这层壳状的组织由恒星喷射出的物质所构成,内含星际物质,例如CO、H2O及SiO 。这层球状的壳层延伸至距离恒星 6″ 的位置,扩散速度为10 km/s,年龄介于 2000 ~ 3000 年之间。造父四每年损失的物质大约 10^-6 倍太阳质量。

天文学家在观测造父四发射出的物质后,认为在恒星半径一倍(约 1240 倍太阳半径)至两倍(约 2480 倍太阳半径)的范围内存在尘埃与水所构成宽广的环带。

造父四是一颗单星,因此很难测定其质量。根据测定距离的不同,造父四的质量有从 15 ~ 35 倍太阳质量的多个数据。作为最大最亮的红超巨星之一,天文学家相信造父四有足够的质量演化成超高温的沃尔夫·拉叶星。造父四最终将成为一个特殊的超新星,与 10 ~ 20 倍太阳质量之间的普通大质量恒星不同,造父四这样的超级巨星将会成为罕见的 Ib 或者 Ic 型超新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