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
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为1963年陕西省兴平市西吴街道豆马村出土的一件文物,为西汉的酒器,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的原型是古代繁衍生息在中国的苏门答腊犀。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长58.1厘米,宽20.4厘米,高34.1厘米,重13.34千克。整体造型为雄健的犀牛形,犀牛昂首伫立,身体肥硕,四腿短粗,肌肉发达,比例准确,体态雄健。
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的工艺精湛华美,造型写实逼真,通体布满华丽的错金银云纹,加上极细的金丝象征犀牛的“毫毛”;背部有可以启闭的活盖,在牛嘴的一侧有管流,设计精巧,结构合理实用,具有较高艺术价值。
原型
形态特征
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长58.1厘米,宽20.4厘米,高34.1厘米,重13.34千克。整体造型为雄健的犀牛形,犀牛昂首伫立,身体肥硕,四腿短粗,肌肉发达,比例准确,体态雄健。头部有双角,一前一后,两耳短小耸立,小目,尾尖稍翘,短腿粗壮有力,蹄为三瓣。尊背有一个形似马鞍,可以启闭的活盖,犀口侧有一管状短流,用以倾注。整个尊体饰有华丽的错金银云纹,并嵌有点点断续的金丝以象征犀身的毫毛。
制作工艺
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的制作工艺十分考究。犀牛通体布满华丽的错金银云纹,断断续续的金银丝就像犀牛身上的毛,装饰效果十分明显,给铜犀尊增添了一份华丽的美感。
出土发掘
1963年1月11日,陕西省兴平市窦马村农民赵振秀在村北断崖处取土时发现了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出土时被放置在一个大陶瓮中,还被孤零零地掩埋在土坑里,瓮中还有带钩、铜砝码、铜镜残片等物,随后将其上交;同年3月3日,该文物被送至中国国家博物馆。
馆藏与展览
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2023年5月30日,该文物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数说犀尊”展亮相。2024年12月3日,“文化中国行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专场活动在北京举行。
影响与价值
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作为实用重器,有着极为写实的风格,生动展现出艺术工匠写实技艺的显著提升,是这一时期青铜器里的上乘之作。其工艺极为精巧,造型逼真且自然,金、银色泽与铜胎底色相互映衬,尽显光辉,是中国古代工艺品中实用与美观完美融合的经典范例。特别是尊身通体错金银云纹的装饰,在精美绚烂之外,更散发着蓬勃的生命力,堪称中国汉代青铜器中极为独特的存在。
文物鉴赏
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的工艺精湛华美,造型写实逼真,错金银技术表现的装饰性极强的云纹,金色、银色与铜胎底色相映生辉。通体布满华丽的错金银云纹,加上极细的金丝象征犀牛的“毫毛”,既显得华贵,又不影响形体完整;背部有可以启闭的活盖,在牛嘴的一侧有管流,设计精巧,结构合理实用,具有较高艺术价值。
相关争议
经专家考证,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极有可能是西汉极为尊崇的礼器,在那个时期理应是供奉于朝堂聂氏宗祠或者存放于宫廷内室的关键宝物,一般并非寻常百姓能够持有。不过,针对这件器物的精准年代,专家们各抒己见,分歧较大。有专家表示:此犀尊出土于茂陵园区,依照历史文献记载,茂陵曾历经数次盗掘,故而犀尊有很大几率是刘彻的陪葬品,只是在被盗掘期间被遗留下来。
参考资料
【每日瑰宝】咸阳文物: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咸阳市地方志办公室.2024-12-04
这件犀尊|农民发现,郭老鉴定,国博收藏.咸阳文旅.2024-12-04
青铜奇葩——错金银云纹铜犀尊 | 国博·讲述.新浪微博.2024-12-04
陕西为何会出土与犀牛相关文物?从青铜世界看几千年前的生态密码→.央视财经.2024-12-04
“数说犀尊”展览在国博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4-12-04
走进“数说犀尊”展 智慧国博新体验.国家文物局.2024-12-04
(文化新纪行)“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展创结合.百家号.2024-12-04
错金银云纹铜犀尊或为汉武随葬品(图).新浪收藏.2024-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