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寨遗址
最初的官寨建在盘果梁子上,大约是宋元之际迁至现址,经过扩修形成新老两座官寨。苍旺扎尔甲(1720年-1752年执政)仿照布达拉宫宫的样式,大兴土木,把两边连接起来,自称“第二布达拉”。官寨墙厚1米以上,设有土司卧室3处,以及梭磨、绰斯甲等土司的寝室和高级客房,还有萨迦县、宁玛、觉囊、格鲁、本波五个教派的14间经堂。
地理位置
中国丹巴县。
历史沿革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大渡河,巴底、巴旺一带部落首领罗布木凌(又叫郎索)归城,封授巴旺安抚使,从五品,管辖番民八百五十户。罗布木凌次子旺查尔管辖今巴底镇全境,称其为巴底土司。
乾隆三十八年(1778年)十二月,旺查尔之子安多尔(阿多)因随征金川有功,升为巴底宣慰使,从三品,次年定序为正三品,归康定市厅管辖。阿多之后,先后经历了根噶勿坚、穷裴哩、桑布洞支,卒凋迪、四丹增汪千、根卡汪绪、尼玛汪登(王寿昌)共7代土司。
邛山官寨就是巴底土司的官寨,称为夏宫,是土司一年主要生活起居的地方.土司是所辖地区的最高统治者,现存的土司官寨遗址建筑物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整个土司官寨是四合院建筑。坐北朝南,占地2000多平方米。主楼是房连建,中间古碉高九层,两边副楼高六层,主要用作仓库。东面房屋高五层,底层除两间牢房外其余都是佣人住房。其中第四层为土司卧室。南面设有进出的大门,同样在底层设有两间牢房,其余房间均系生活杂用。居中院坝分为上下两个,西面的院坝地势高一点,上面有行刑台,东面的院坝地势低一点,是奴隶们平时劳动的地方。巴底土司官寨气势恢宏,建筑精美,装饰豪华,雕工奇妙。官塞背后被密集的藏房所包围、拥戴,前面是六七百亩的平坦田野。大有千人共捧、万人齐朝之势。到了冬天,由于邛山海拔相对较高,天气寒冷,因此,土司老爷还专门在海拔较低的沈洛村修建了他的冬宫。冬宫建建筑仿造布达拉宫,气势不凡,非常壮观。冬宫和夏宫遥遥相望,任何一个地方,稍有风吹草动,土司不管身在何处,都能及时应对,所辖番民牢牢握在掌心。
由于文革期间的破坏,冬宫已经荡然无存,现在只有新修的佛塔才能唤回历史的记忆。冬宫---修建在大渡河河边(今沈洛村),官寨建在高出河岸70多米的崖岩上,官寨建筑群的最高点是建在山梁上的石碉,嘉绒话称"达约",整个土司衙门依山而建,矗立在悬崖上,远看十分宏伟壮观。这里海拔2120米,由于地处大金河边,日照充足,冬季暖和,所以当地人称之为土司的"冬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