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隼鹰号航空母舰

隼鹰号航空母舰

太平洋战争开战初期,日本海军为弥补航空母舰的不足,开始把两艘快速邮船改装为航空母舰,就是飞鹰级二舰:鹰(Junyo)和飞鹰(Hiyo)。

隼鹰号航空母舰,由‘原丸号’客轮改造成的航舰,为飞鹰级航空母舰的1号舰。因国际局势日趋恶化,到1940年10月便被军方以契约明定的有事状态作为理由征收改造,因此实际上并没有真正作为邮轮营运使用。

历史发展

飞鹰级于1942年改装完成,航速25节,在建成后编入同一航空战队,其航速不足以跟上第一,第二及第五航空战队的主力航母。但由于中途岛战役中日本海军主力航空母舰损失尽,飞鹰级两舰反而成为战争中后期的主力航空母舰,多次出现在战场上。

1942年6月,“隼鹰”号和“龙骧”号编入北方部队,参加了中途岛—阿留申群岛战役。在南云的机动部队四艘航空母舰被击毁后,山本五十六一度打算急调这两艘航空母舰南下支援,考虑到时间仓促而放弃。两舰遂继续执行原计划,轰炸了荷兰港和临近的美国军队基地,支援北方舰队占领了阿图岛和基斯卡岛。

1942年10月,两舰编入近藤信竹海军中将指挥的前进部队参加了圣克鲁斯群岛战役。10月22日,飞鹰号航空母舰主机故障由两艘驱逐舰保护返回基地。随后的海空战中,“隼鹰”号的舰载机击沉了美国大黄蜂号航空母舰。这次海战也是日本海军最后一次取得航空母舰大战的战术胜利,但损失的舰载机比美军还要多,而且与美军不同,日本已经再也经受不起如此惨重的损失了。

此后的一年日本收缩防线,改组舰队以备大战。

1944年6月飞鹰级两舰编入第1机动舰队第2航空战队参加马里亚纳大海战,因为飞行员技术的低劣日军再次惨败,20日下午飞鹰号航空母舰被击沉,“隼鹰”号重创返回日本大修,也因而没有参加莱特湾海战而幸存到战后,1947年被解体。

性能参数

排水量:26,949吨;

满载排水量:29471吨;

全长:219.32m;

飞行甲母质:210.30mx27.30m;

吃水:8.15m(满载8.60m);

动力:56,250匹(二轴推进);

速度:25.5节;

续航距离12,251海里/18节;

舰员:1187名。

武备

40口径12.7CM双联装高射炮6座;

25毫米三联装机关枪19座;

25毫米双连装机枪2座;

25毫米单装机枪30挺;

12厘米28双连装喷进炮6座;

搭载机(常用+补用);

零式战斗机12+3机;

D3A18+2机;

九七式舰上攻击机18机;

合计53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