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博落回

博落回

博落回(拉丁学名:Macleaya cordata)是罂粟科博落回属的一种草本植物。其生于海拔150-830米的丘陵或低山林中、灌丛中或草丛间。适宜生长温度为22-28℃,喜温暖、湿润的环境。其分布于中国、日本

博落回的基部木质化,具乳黄色浆汁。茎高1-4米,绿色,光滑,多白粉,中空,上部多分枝。叶片宽卵形或近圆形,先端急尖、渐尖、钝或圆形,裂片半圆形、方形、三角形或其他,表面绿色,无毛,背面多白粉,被易脱落的细绒毛,常呈淡红色;叶柄上面具浅沟槽。大型复总状花序多花;苞片狭披针形。花芽棒状,近白色;萼片倒卵状长圆形,舟状,黄白色;花瓣无;雄蕊24-30,花丝丝状,花药条形;子房倒卵形至狭倒卵形,花柱长约1毫米,柱头2裂,下延于花柱上。蒴果狭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1.3-3厘米,粗5-7毫米,先端圆或钝,基部渐狭,无毛。种子4-6(-8)枚,卵珠形,生于缝线两侧,无柄,种皮具排成行的整齐的蜂窝状孔穴,有狭的种阜。其花果期是6-11月。

博落回作农药可防治稻阆中九香虫直纹稻弄蝶等。其根或全草可入药,其味苦,辛,性寒,具大毒。其具有散瘀,祛风,解毒,止痛,杀虫脒的功效。主治痈疮疔肿,深脓疱病疮疡湿疹,蛇虫咬伤,跌打肿痛,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痛,龋病痛,顽癣,滴虫性阴道炎玫瑰痤疮。博落回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并具有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名称由来

博落回始载于《本草拾遗》,曰:“博落回生江南山谷,茎叶如蓖麻,茎中空,吹作声如博落回。”故而得名。

形态特征

博落回属直立草本,基部木质化,具乳黄色浆汁。茎高1-4米,绿色,光滑,多白粉,中空,上部多分枝。叶片宽卵形或近圆形,长5-27厘米,宽5-25厘米,先端急尖、渐尖、钝或圆形,通常7或9深裂或浅裂,裂片半圆形、方形、兰角形或其他,边缘波状、缺刻状、粗齿或多细齿,表面绿色,无毛,背面多白粉,被易脱落的细绒毛,基出脉通常5,侧脉2对,稀3对,细脉网状,常呈淡红色;叶柄长1-12厘米,上面具浅沟槽。大型复总状花序多花,长15-40厘米,顶生和腋生;花梗长2-7毫米;苞片狭披针形。花芽棒状,近白色,长约1厘米;萼片倒卵状长圆形,长约1厘米,舟状,黄白色;花瓣无;雄蕊24-30,花丝丝状,长约5毫米,花药条形,与花丝等长;子房倒卵形至狭倒卵形,长2-4毫米,先端圆,基部渐狭,花柱长约1毫米,柱头2裂,下延于花柱上。蒴果狭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1.3-3厘米.粗5-7毫米,先端圆或钝,基部渐狭,无毛。种子4-6(-8)枚,卵珠形,长1.5-2毫米,生于缝线两侧,无柄,种皮具排成行的整齐的蜂窝状孔穴,有狭的种阜。

花果期

博落回的花果期是6-11月。

物种分布

中国长江以南、南岭以北的大部分省区均有分布,南至广东省,西至贵州省,西北达甘肃省南部。日本也产。

生长习性

博落回生于海拔150-830米的丘陵或低山林中、灌丛中或草丛间。其适宜生长温度为22-28℃,喜温暖、湿润的环境,喜肥、怕涝、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多种质地类型土壤及pH值4.86~8.50的土壤上均能生长,但以pH值中性至偏碱性、通透性好、土层深厚和光照充足的肥沃土壤为宜。其能够在干旱、严寒、缺碱的环境中生存,博落回表面的白色粉末起到植株抗旱的作用。

繁殖方式

种子繁殖

博落回的主要繁殖方式是种子繁殖。10月采收博落回的果枝,晒干并剥离种子,在阴凉干燥的地方贮存起来,第2年4月开始准备播种。播种前先进行催芽处理,将博落回种子在清水中浸泡11h左右,之后将博落回种子捞出,除去博落回种子表面的水分,待种子自然晾干。在博落回种子自然散开之后,将种子和细沙按1∶4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后播种。种植前在地里施足有机肥,施肥量为1000~1500kg/667m2。

种植时挖深2cm的浅沟,浅沟行距50cm,将拌匀后的种子和细沙撒播在沟中,种子撒播完成后覆土。表层土壤不需要压实,保持土壤疏松,覆土后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分根繁殖

博落回还可采用分根繁殖方式,春季3月在山区挖取野生博落回的返青植株幼苗,或者从植株老根选取适合的根状茎,保证每个根茎均带有两三个较为明显的芽眼。将采集回来的博落回根放置在荫蔽的地方,每天洒水进行保湿,保湿一两周,直至根段上出现明显的芽为止。博落回根段上的芽长至1~2cm时可以进行移栽。栽植地选用排水良好且疏松肥沃的壤土,栽植床周围设排水沟防止积水。挖深5cm的栽植沟,沟距50cm,将发芽的根段放入沟中,株距20cm,栽好后覆土,栽植时注意不要使已萌发的芽受损伤。

栽培技术

床地育苗

苗床地应选择背风向阳,地势较高、土壤肥沃、土质疏松的地块。苗床整地做到松而不空,肥而不露,土肥相融,“三相”(固、液、气)协调,满足幼苗对水、肥、气、热的要求。结合整地,一般每10m2施腐熟的厩肥或猪牛粪100~120kg,25%的复合肥1.5~2.0kg。翻耕土层20cm,细碎土块,除去禾本科杂草,按厢宽1.2~1.5m,沟深0.3m进行开厢整理苗床。3月上旬开始播种。播种前先将种子用水浸泡10~12h,捞出沥干表面水分,加入2倍量的细沙拌匀;按行距40~45cm开沟,沟深1.0~1.5cm,踩平底沟,均匀播种于沟内,覆盖1cm厚细土,稍加镇压,低拱农膜覆盖,保持土壤湿润。播种15d左右出苗率可达65%,出叶3叶1心时,逐渐揭膜炼苗。

营养钵育苗

用草碳、细砂、猪粪渣按2:1:0.5的比例配制成营养土。营养土需堆沤15d左右方可使用。钵的规格采用10cm×10cm,营养土装钵至3/4处,再将种子与少量砂子混拌后均匀地撒入钵内,稍加镇压,低拱农膜覆盖。

分根繁殖

越冬蔸可分生2~5株小苗。每年4月上、中旬可从越冬蔸挖取带有3~5叶的小苗进行分株移栽;在9月上旬时可从老根上挖取根状茎10~15cm,每节带有1~2个根芽进行移栽。

移栽及密植

当苗有4~5叶或苗高15~20cm时,抢晴天及时移栽。按行距50~60cm、株距35~45cm开挖定植穴,每穴l株。每667m2施有机肥800~1000kg作底肥,pH值在5.0以下的酸性土壤撒施75~100kg/667m2生石灰

田间管理

小苗初期需要较多的水分。春季多雨,根系形成较快,植株生长旺盛。当苗高35cm时,可结合中耕除草施追肥,每667m2施25%的复合肥20~25kg,并进行根部培土。随着气温不断升高,根系也不断发育完整,植株生长枝繁叶茂,进入粗放式管理。雨季要防止田间积水,以减少和防止病害的发生。博落回系多年生宿根植物,一次种植,可多年采收,每年只要重复上年管理工作即可。

病虫害防治

病害

博落回的病害主要是斑点病,危害叶片。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翌春在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借雨水、气流传播而引起侵染危害。

防治方法:

1.秋、冬季搞好清洁田园工作,集中烧掉病株残体。

2.可选用75%百菌清500倍液喷雾防治,视病情防治2~3次。

虫害

苗期有蚜虫为害植株,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喷杀。

采收加工

博落回植株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碱的含量是果实最高,叶次之,茎最少。叶片一年可采收2次,分别为7月上旬种9月下旬;蒴果最佳采收期为8月底至9月初。蒴果的血根碱和白屈菜红碱含量最高。采收的叶片切成细丝,将叶片细丝与蒴果分别用晾席晒干即可。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博落回作农药可防治稻阆中九香虫直纹稻弄蝶钉螺等。

药用价值

药用部位:为罂粟科植物博落回的根或全草。

性状鉴别:博落回根及根状茎肥壮。茎圆柱形,中空,表面有白粉,易折断,新鲜时断面有黄色乳汁流出。单叶互生,有柄,柄基部略抱茎;叶片广卵形或近圆形,长13-30cm,宽12-25cm,7-9掌状浅裂,裂片边缘波状或具波状牙齿。花序圆锥状。蒴果狭倒卵形或倒披针形而扁平,下垂,种子4-6粒。

药性:味苦,辛,性寒,具大毒。

功能与主治:散瘀,祛风,解毒,止痛,杀虫脒。主治痈疮疔肿,深脓疱病疮疡湿疹,蛇虫咬伤,跌打肿痛,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痛,龋病痛,顽癣,滴虫性阴道炎玫瑰痤疮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熏洗;或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博落回有毒,禁内服。口服易引起中毒,轻者出现口渴、头晕、恶心、呕吐、胃烧灼感及四肢麻木、乏力;重者出现烦躁、嗜唾、昏迷、精神异常、心律失常而死亡。

观赏价值

博落回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由于植株美丽,花朵鲜艳,开花繁茂,具有较强的观赏性,适合种植在园林。因此,园林中常种植博落回。

生态价值

博落回能够有效促进植被复苏,改善生态环境,为植被复苏创造有利的条件。博落回植株的根部具有较强的延伸性,具有较强的穿插性,能够提升植被的覆盖率。另外,博落回植株能够加速岩石风华,保持土壤中的水分,孕养水源。

注意事项

博落回在园林造景的应用中,由于其具有一定的毒性,要避免出现人为食用的现象,因此,在博落回植株附近应该设立禁止食用标志,并且详细介绍博落回植株的特性。

参考资料

博落回.物种2000官网.2025-02-15

博落回.中国自然标本馆.2025-02-15

博落回.植物智.2024-12-26

Macleaya cordata (Willd.) R. Br..物种多样性数据平台.2024-12-27

多科合作,上下联动,成功救治一名博落回中毒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永嘉县中医医院.2025-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