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红额骨顶

红额骨顶

红额骨顶是一种中型游禽,其显著特征为头部具有鲜艳醒目的红色额甲。

形态特征

红额骨顶拥有黄色的嘴巴,末端呈钝圆形。它们的跗跖短小,且短于中趾连同爪子的长度。这些鸟类大多通过潜水来获取食物,尤其是沉水植物。它们的脚趾上都有宽阔且分开的瓣蹼,这使得它们能够在水中灵活移动。红额骨顶的身体呈现出全黑或暗灰黑色的颜色,许多尾下的羽毛带有白色斑块。上半身有条纹,下半身则有横纹。雄性和雌性的外观相似。它们的身体短而侧扁,适应了在茂密的植物丛中穿行的生活习性。红额骨顶的头部较小,颈部短或适中,颈椎数量一般在14至15节之间。翅膀宽大而短圆,第一根初级飞羽比第二根短,第二根初级飞羽是最长的。第一根初级飞羽与第五根或第六根初级飞羽长度相等。尾巴短小,尾羽的数量在6至16枚之间,通常是12枚,尾端形状可以是方形或圆形。红额骨顶经常摇摆或翘起尾羽,以此展示尾下覆羽的信号颜色。它们的腿部和脚趾都非常细长,具备后趾,能够在其上的漂浮植物上行走。脚趾两侧延伸形成瓣蹼,用于游泳。

分布范围

红额骨顶广泛分布在南美洲地区,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合作共和国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为福克兰群岛)等地。

栖息环境及习性

这种鸟类的主要栖息地是沼泽地带,在距离水面不远的密集草丛中筑巢。它们的繁殖生活在北方地区,而在冬季会迁徙到南方越冬。红额骨顶对栖息地的选择较为广泛,可以在湿地、草地、森林和灌木丛等多种环境中生存。在非繁殖季节,它们通常单独活动,而在繁殖季节,则会形成季节性配对或家庭群体。特别是在秋季和冬季,它们倾向于集群生活。

饮食习性

红额骨顶属于杂食性鸟类,它们会在柔软的土地或者枯叶中觅食,主要寻找无脊椎动物作为食物来源。那些拥有粗壮喙的个体能够撕裂植物,从而食用种子、坚果、嫩枝、叶子等。此外,它们还擅长频繁潜水以搜寻食物,如各种昆虫及其美国白灯蛾、蜘蛛、倍足纲植物病原线虫软体动物门甲壳亚门、小型鱼类以及益鸟及其卵和早成雏

生长繁殖

红额骨顶实行单一配偶制度,即配对关系只在繁殖季节期间有效。它们善于游泳和鸣叫,尤其是在求偶和建立配对关系时,鸣叫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非繁殖季节,它们基本不会发出鸣声。红额骨顶在水边或水生植物丛中建造巢穴,两性共同参与筑巢工作。每窝产卵数量在5至10枚之间,每年产卵1至2次,孵化期大约持续14至24天。无论是孵化还是育雏,都是由父母双方共同承担。值得注意的是,红额骨顶在一岁时甚至不到一岁时就开始繁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