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兰州轨道交通

兰州轨道交通

兰州轨道交通,是中国甘肃省兰州市的一项综合性公用事业工程。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兰州轨道交通已开通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兰州轨道交通2号线两条线路,线路总长34.96公里,共设车站27座。

2012年6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关于印发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发改基础「201211636号)正式批复了兰州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4年3月28日,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全线开工。2019年6月23日,甘肃省首条轨道交通线路——兰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通试运营,标志着兰州正式进入“地铁时代”。2019年12月28日,兰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正式上线开通微信乘车码、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乘车码、电信“翼支付APP”等扫码乘车服务。2023年6月29日,2号线一期工程开通试运营。2023年12月31日,兰州轨道交通单日客流量突破60万人次,达到64.12万人次,单日客流强度达1.92万人次/千米。兰州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分为远期和远景。远期线网总长度约131千米(新增线路96千米),其中:大运量骨干线为1号线、2号线;中运量辅助线路是3号线、4号线、7号线。远景线网包括:5号线廊道、8号线廊道、3号线与4号线延伸廊道及2号线支线,远景线网总长约251千米。

兰州轨道交通科研项目“兰州地铁隧道下穿黄河强透水卵漂石地层关键技术研究”曾荣获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城市轨道交通科技进步二等奖,《IT治理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应用探索》荣获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信息化最佳实践优秀案例奖。兰州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对提升城市功能、节约利用城市空间、缓解主城区交通压力、丰富市民出行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兰州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沿革

1979年,兰州市第一次在国家批准实施的第二版总体规划中提出建设轨道交通项目,但因各方条件不成熟,这个提议搁置多年。1992年,兰州市政府开始了地铁建设的前期研究工作,自2000年以来,历届甘肃省委、省政府和兰州市委、市政府做了大量基础研究工作,曾先后三次委托不同设计单位编制《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将修建轨道交通纳入了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2008年1月,委托上海市政设计院和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分别编制《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同年,成立了由兰州市市长任组长的“兰州市轨道交通前期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项目的前期推进和建设筹备工作。由于无法达到国家对申报地铁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要求,因此拟建的只是城市轻轨。

2009年2月,《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由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关于上报兰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请示》(甘发改交运「20091119号)呈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3月,通过招标确定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为《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单位,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为《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单位。

2010年5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适时启动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7月31日,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9月6日,兰州市人民政府批复了《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兰政函字「2010156号)。同月,向国家相关部委上报了《关于恳请批准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请示》,至此,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正式上报国家有关部委进行审批。11月16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委托,由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在兰州市主持召开《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评估会,国家发改委、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咨公司有关领导及国内轨道交通领域专家对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进行评估。

2011年1月25日,根据甘肃省编办《关于成立兰州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办公室的通知》(甘机编办通字[2010]106号)精神,成立了兰州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办公室。2011年4月15日,国家住建部委托甘肃省住建厅邀请全国城市轨道交通方面的权威专家,对《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进行了评审。

2011年4月27日,国家环保部对《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了审查。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审查后上报国务院审批的所需要件全部上报国家发改委。7月11日,兰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轨道交通建设的若干意见》(兰发「2011122号),对轨道交通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领导体制和服务机制、规划的协调和管理、资金的筹措和管理、征地拆迁和安置、施工过程的协调和管理以及建设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等做了明确规定,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10月10日,兰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注册资金5亿元。公司为市属国有企业,主要承担兰州市轨道交通项目的融资、建设、运营、管理及以轨道交通资源为主的多元化产业开发任务。

2012年6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关于印发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发改基础「201211636号)正式批复了兰州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2年7月9日,兰州市轨道交通试验段开工奠基仪式在1号线世纪大道站举行。

2013年4月1日,“金城一号”盾构机于世纪大道站下井组装;6月1日,“金城一号”盾构机组装完成;6月3日,“金城一号”开始世纪大道-迎门滩区间右线掘进;8月7日,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甘发改交运[2013]1354号文件批复了《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3年9月18日,轨道交通试验段(世纪大道-迎门滩区间)右线区间全线贯通,世纪大道站正式封顶。2013年12月31日,轨道交通试验段(世纪大道-迎门滩区间)左线区间全线贯通,实现试验段双线贯通。

2014年2月23日,兰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正式对外公布兰州轨道交通形象标识。标志着兰州轨道交通有了专属的代表性元素符号;3月28日,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全线开工;11月1日,中国首条下穿黄河地铁隧道工程--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迎门滩至马滩区间开始施工。

2015年4月27日晚,西关十字站环岛下基坑贯通。同日,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3号、4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式通过专家评审。2016年5月14日,兰州轨道交通2号线正式开工;10月23日,兰州地铁1号线首列车辆运抵兰州;

2017年11月16日,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全线隧道实现“洞通”;2017年11月27日,兰州市轨道交通东岗主变电站成功带电启动。2018年3月2日,兰州轨道交通与中国银联正式签订移动支付合作协议,此举标志着兰州轨道交通将实现全场景手机闪付与银联二维码支付,兰州轨道交通正式运营时,乘客只需用智能手机或银联IC信用卡移动支付便可过闸机。2018年12月3日,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全线实现短轨通。2018年12月26日,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东六站试运行;12月30日,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全线综合联调联试工作正式启动。

2019年3月8日,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完成全线综合联调联试工作;6月18日,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顺利通过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专家评审,正式获得批复;6月23日,兰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通试运营,这也是国内首条下穿黄河的轨道交通线路,标志着兰州正式进入“地铁时代”。首日客流量达22.62万人次。2020年09月28日,兰州地铁1号线省政府站将开通试运营。

2021年10月30日,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启用新运行图。2023年3月,兰州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进入安全评估阶段;6月20日消息,兰州轨道交通3号线和兰州轨道交通7号线前期工作即将展开;6月29日,兰州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正式运营。2023年9月20日,为进一步服务好行动不便的重点特殊群体乘客实现无忧出行,兰州轨道交通正式推出爱心预约接力服务,为有需要的乘客提供“进站—候车—乘车—出站”的全过程陪同式客运服务。2024年1月18日,兰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限量发售计次票,售卖车站为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所有车站。

路网状况

运营线路

兰州轨道交通各运营线路详见下表:

运行图

运营与服务

运营时间

兰州轨道交通各运营线路首末班车时间见下表:

线路走向

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从东到西的站点分别为东岗站、焦家湾站、拱星墩站、省气象局站、五里铺站、兰州大学站、东方红广场站、省政府站、西关站、文化宫站、小西湖站、七里河站、西站什字站、西客站北广场站、土门墩站、马滩站、兰州海关站、兰州城市学院(省科技馆)站、深安大桥南站、陈官营站。

兰州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线路西起东方红广场站,随后向南沿平凉路经邮电大楼至兰州火车站,向东沿火车站东路至红星巷站,再转向北沿瑞德大道、张苏滩路、雁园路敷设,途经团结新村站、五里铺站、张苏滩站、均家滩站至终点雁白大桥站。

客运流量

2019年6月23日,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开通试运营首日(9时至22时),总客流量共计22.622万人次。试运营首月,线路总客流量达525.6135万余人次。

截至2020年1月13日,兰州市轨道交通累计发送旅客3412万人次,累计运营里程达125.6万千米,日均发送旅客16.79万人次,列车正点率99.99%,运行图兑现率100%。截至2020年10月31日,兰州轨道交通最高日客运量为2020年10月1日的30.12万人次。2020年,兰州轨道交通客运量为5248.1万人次,列车运行图兑现率为99.99%,正点率99.99%。

2021年“国际劳动节”小长假期间(含节前),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共累计开行列车1950列次,运营里程4.47万列公里,累计发送旅客161.91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26.98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客运量累计增加90.85万人次,增幅为227%。

截至2023年7月14日,兰州轨道交通线网运营单日客流量达到41.61万人次,单日客流强度达1.24万人次/公里。其中,1号线当日客流量32.69万人次,2号线当日客流量8.92万人次,换乘客流量5.33万人次(1号线向2号线换乘2.69万人次,2号线向1号线换乘2.64万人次)。2023年9月28日,兰州轨道交通线网运营单日客流量达到56.71万人次。其中,1号线当日客流量43.16万人次,2号线当日客流量13.55万人次,换乘客流量8.78万人次。

2023年12月31日跨年运营日,兰州轨道交通单日客流量突破60万人次大关,达到64.12万人次,这是继2023年7月14日当天客流量达到41.61万人次,8月18日当天客流量达到48.81万人次,9月28日当天客流量达到56.71万人次以来,再次刷新的单日客流量纪录。

管理规章

设备设施

车辆设施

一号线

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运营车辆采用A型电动客车,初期共配置车辆26列,6辆编组,共计156辆车。每列编组由4辆动车和2辆拖车组成,总长139.98米,坐席330人,定员载荷1860人,最大载荷2460人,最高运行速度为每小时80千米。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电动客车于2016年1月5日启动列车主体结构生产制造。中车长客股份公司在列车上首次运用了抗风沙技术,这也是中国地铁研发技术的一次新突破。

1号线电动客车车体由国际最流行的A型铝合金车体构成,使用符合国际最高标准的铝合金原材料,使用寿命为35年,同时还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搅拌摩擦焊接技术,执行最严格的焊接强度准则。车体结构通过了国内最高等级、符合欧洲标准的撞击吸能测试,即使受到轻度撞击也能保持车体不受损坏。同时,列车还具有专业监测系统和振动监测系统,随时监测列车的行驶情况。在舒适度方面,1号线电动客车采用了能够多等级调节的空调装置,具有预冷、通风等多种功能,也体现了明显的节能特征。为了减少噪音污染,通过对车辆噪声源区域进行特殊处理,提高车辆的隔音降噪能力,再加上国内高隔音等级的贯通道,保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也能保持车内的安静与稳定。此外,整车还采用LED光源,寿命更长且安全环保。

2号线

兰州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运营车辆采用标准地铁80A型电动客车,初期共配置10列六辆编组。列车总长140米,车体最大宽度3.09米,高3.83米。每列坐席330人,定员载荷1860人,最大载荷2460人。每列车编组由4辆动车和2辆拖车组成,采用动力分散的成熟牵引模式,最高运行速度为每小时80公里。

2号线一期工程电动客车工业设计方案以“西驰骏马,飞腾兰州”为主题开展设计,车头上部曲线的分割犹如骏马的头部,简约的红色色带从车头延伸至整个车顶,黑色色带从车灯处上扬与红色色带衔接,宛如疾驰的骏马,飞扬的马鬃,征拓天地,纵瞰风云,尽显磅礴之势,寄寓着兰州飞速发展的态势。

列车采用了行业先进的LCU无触点逻辑控制技术,可完全替代车辆电气控制系统中传统的继电器等触点部件,不仅优化了列车逻辑控制,而且提供了更有效的故障诊断及综合保护功能,采用无机械触点的冗余驱动方案,使车辆控制更安全、更可靠、更经济。列车设计阶段充分考虑了变频空调、客室电热、超大屏LCD动态地图、LED光源等城市轨道交通亮点技术,为乘客提供更舒适的乘车体验。全自动、多等级的变频空调含预冷、自动冷、手动冷、通风、强风、制暖等多种模式,并内置了空气净化装置,能够有效杀菌、消毒、去异味,另外采用变频控制技术,使节能减排特征更加显著;43寸超大屏LCD动态电子地图,为乘客提供实时站点信息、预到站时间、站厅信息、出口信息、开门侧信息等,使整个人机交互界面更加智能、更加友好;每节客室采用2路独立控制的LED光源,当一路LED光源故障,另一路LED光源仍能满足客室照明需求,大幅提升了客室照明的可靠性,而且LED光源设备寿命更长且更安全环保。

列车牵引系统采用国际上最成熟、最先进的动力分散型高压IGBT逆变技术,通过更加精准的变压变频控制技术控制鼠笼式交流感应电动机驱动列车。列车在最极端的载荷和坡度条件下具备正常运行和救援的能力。同时,列车采用了克诺尔汽车制动系统,配置有制动能量回收装置,最大限度使用电制动能力,并将电制动回馈的能量供给线路上其他运行列车或者中压送风系统,大幅提升列车节能特征。

运行系统

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设有东岗车辆段、陈官营停车场,在兰州西站北广场站附近设共用控制中心1座(与兰州轨道交通2号线共享),在兰州西站北广场站、东方红广场站附近设主变电所2座。

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车站公共区通风降温系统是由直接蒸发冷却机组设备进行温湿度调控,同时,全高站台门采用开式系统,可有效地与外界交换空气,达到“新风”“降温”的效果。该系统还具备系统安装成本低,不需单独建机房、节约占地面积,运行噪音低,运行成本低等优势。

票务信息

票价标准

(一)计价方式:经市政府审核批准,兰州轨道交通实行里程计价,即乘客乘坐轨道交通1次,在120分钟内,按照实际乘坐里程计算票价。

(二)计价标准:起步价为2元可乘4公里,晋级里程为“4、4、6、6、8、8”,即3元可乘坐8公里、4元12公里、5元18公里、6元24公里、7元32公里、8元40公里,40公里以上每加1元可乘坐8公里。

车票种类

(一)单程票:乘客可在轨道交通车站站厅内自动售票机(TVM)处购买,且在当日运营时间内有效;乘客只能在购票车站进站,乘坐车费以内的车程,出站时由闸机回收。

(二)免费单程票:针对票务政策优惠规定中特殊人群和轨道交通公安人员持有效证件在车站客服中心按规定发售免费单程票后乘车,且在当日运营时间内有效。乘客仅在领取车站进站,出站时由闸机回收。

(三)预制单程票:经过编码分拣机预先赋值的单程票,乘客可在客服中心或临时客服中心处购买,可在任一车站进站,乘坐车费以内的车程,出站时由闸机回收。

(四)应急纸票:AFC设备故障、大客流等情况下作应急备用的纸质车票,乘客可在客服中心或临时客服中心处购买,在购买车站边门处进站,乘坐车费以内的车程,从边门出站,出站时由车站工作人员回收。

(五)纪念卡:根据重大节日或有纪念意义的活动,有计划发行的车票,其使用规则以当次发行票卡规定为准。纪念卡售出后概不退换,需在规定的有效期内使用,车票不回收、不挂失、不退卡。

(六) 计次卡:发行时限定使用次数,在有效期内限单人使用,车票不回收、不挂失、不退卡。

(七)计期票:在规定有效期内不限次数乘坐轨道交通,可从任一车站进站乘车,出闸时车票不回收。

(八)交通智能卡:由兰州轨道交通发行的具有互联互通标识的车票,包括标准卡和优惠卡(含敬老卡、老年卡、学生卡及爱心卡),其购买及使用按发行公告为准。

(九)多元化车票:新型支付车票,主要包含联机预授权(乘客持带有闪付标识的中国银联标准金融IC卡(含贷记卡以及与兰州轨道交通合作的部分银行的借记卡)以及手持移动设备卡(承载带有闪付标识的银联标准金融IC卡信息的手机等移动设备,如使用了实体卡为带有闪付标识的银联标准金融IC卡的Apple PaySamsung Pay、HCE、Huawei Pay小米Pay等云闪付产品的手机))和二维码电子车票(兰州轨道APP、微信支付宝翼支付),可从轨道交通任一车站进站乘车。

优惠规定

特殊人群

1.兰州市重点优抚对象,具体包括户籍在兰州市的在乡中国工农红军老战士、西路军老战士、失散红军老战士、在乡老复员军人、革命烈士遗属(父母或生前抚养人)、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父母或生前抚养人)凭《甘肃省优抚对象抚恤补助金领取证》;现役残疾军人、退役残疾军人、现役残疾武警及退役残疾武警凭《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伤残人民警察凭《中华人民共和国伤残人民警察证》;甘肃省一、二级残疾人和外省视力一、二级残疾人凭《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证》(二代或三代均可)办理爱心卡后免费刷卡进站乘车。以上证件如属于兰州地区颁发的,不可凭纸质证件领取免费单程票,必须要办理爱心卡;如属于非兰州地区颁发的,可凭有效证件办理爱心卡,也可凭证件在客服中心处领取免费单程票后乘坐兰州轨道交通;如持证人员为现役伤残军人/伤残人民警察,不判断批准机关,可办理爱心卡,也可凭有效证件领取免费单程票。

2.现役军人凭相关有效证件在客服中心领取免费单程票后乘坐兰州轨道交通,有效证件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证》、《中国人民解放军职工证》、《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干部证》、《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证》、《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官证》、《中国人民解放军义务兵证》、《中国人民解放军学员证》、《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证》、《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文职干部证》、《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文职人员证》、《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士官证》、《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义务兵证》、《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员证》。

3.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和退休士官凭相关有效证件在客服中心领取免费单程票后乘坐兰州轨道交通,有效证件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离休干部荣誉证》、《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退休证》、《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干部退休证》、《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离休干部荣誉证》、《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退休证》、《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文职干部退休证》。

4.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人员凭相关有效证件在客服中心领取免费单程票后乘坐兰州轨道交通,有效证件包括:《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干部证》、《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消防员证》、《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学员证》、《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退休证》、《专职消防员工作证(甘肃省)》、《消防文员工作证(甘肃省)》。

老年人

1.60—69周岁的老年人(必须对年对月),无户籍限制,可办理老年卡后享受5折扣值优惠。

2.年满7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必须对年对月),无户籍限制,可办理敬老卡,在工作日非高峰时段及节假日可免费乘坐轨道交通,高峰时段(早高峰:7:00—9:15时,晚高峰:17:30—19:30时)持敬老卡乘车按老年卡收费标准计费。

儿童

一名成年乘客可免费带一名身高不足1.3米(含1.3米)的儿童乘车,超过一名的,按超过人数购票。

学生

学龄在18周岁以下的兰州市中小学生(具体范围为本市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市教育局批准的职业中专及职业高中一二年级学生),可办理学生卡后享受5折扣值优惠。

普通人群

办理标准卡后可享受9.5折优惠。

多元化车票

具体乘车优惠政策以相关公告发布信息为准。

导引标识

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车站装饰装修坚持标准化和个性化设计相统一的原则,在综合考虑满足使用功能、周边环境识别、建筑艺术效果等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各车站客流预测、周边地域文化特征以及在城市政治、经济、交通和历史文化演进过程等方面的影响,将车站分为重点站和标准站两个层次进行装饰装修。陈官营站、兰州城市学院(省科技馆)站、兰州西站北广场站、西关站、东方红广场站、东岗站等6座车站设为重点站,其他14座车站均为标准站。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标准站的装饰设计以“简洁、大气、明快”为总体设计原则,以满足使用功能为主,巧妙融入兰州作为黄河历史文化名城的共性元素符号,彰显独特的地域文化识别特色。

东方红广场站

东方红广场是兰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车站北面为广场主席台,该车站装修风格注重突出其政治中心地位,保持车站内装饰色调和广场主席台色调和谐一致,以红色和白色为主色调,红色主要用在墙面、柱面和横梁边缘,结合向上绽放的曲线造型,寓意兰州蒸蒸日上、蓬勃发展,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进。

兰州城市学院(省科技馆)站

世纪大道站位于安宁区,该区为兰州教育文化密集区,车站装饰设计方案的造型灵感来源于文化传播的工具——书籍。将书本翻开的造型,通过变换角度,抽象整合为本方案独特的造型理念。

陈官营站

陈官营站是1号线一期工程始发站,为地下一层车站,站厅层位于地上,因此采取透明天窗的设计思路,吊顶装饰材料选用彩印天蓝色铝板来模拟天空,结合灯光,营造室外天窗的效果。

换乘站点

技术与标准

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的施工管理过程中,首先采用静态风险评估,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并持续更新完善。有效进行安全风险分析,风险源分类与分级,列出风险清单,提出风险控制措施建议,将风险控制在源头,为安全管理决策和指导安全生产的层级化管理提供依据。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对所有风险源进行动态跟踪,根据工程工况、工艺、工法、周边环境并结合监测数据分析,科学的评判各工点的安全状况,提出每阶段风险关注点、重大风险源及建议措施,有针对性地部署下阶段工作,实现风险源动态跟踪、评估,实时了解工程安全状态。

采用闭环流程管理,综合现场工况、周边环境变化及监测数据变化,适时发起不同级别的四色(红橙黄蓝)预警,结合短信推送功能,提前发现异常情况,调取相应资源,组织不同层次技术力量及时处置,加速参建各方风险管控工作的响应速度,全程记录警情处置过程,并可通过风险管控信息化平台实现预警、响应及消警的闭环管理,体现风险管控工作质量,也为后续建设总结并积累了相关经验。

特色与价值

工程技术

在1号线一期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兰州轨道交通建设者们先后攻克了盾构下穿黄河,红砂岩地质条件下车站与隧道施工等世界级技术难题,同时还在盾构下穿小西湖立交桥、侧穿解放门立交桥,下穿张掖路地下步行街等城市轨道交通隧道建设中创新了多种工艺工法,取得了多项发明专利。

文化特色

兰州市轨道交通标识以渐变的蓝色圆形为背景,是汉字“兰”的变形,将飞驰的列车造型、地铁轨道形态与“兰”字有机结合。将“兰”的上半部分巧妙抽象为飞驰的列车造型,下半部分透视变化为地铁轨道形态,合理布设于“圆”形的轨道交通隧道里。既展现出了兰州独有的地域特性,突出图形的专属性,又体现出了轨道交通的行业的核心元素。通过笔触的透视变化强化了动感效果,仿佛疾驰的列车沿着铁轨在幽深的隧道里行进,徐徐向上,呼啸而出,寓意着兰州轨道交通事业蒸蒸日上,快速发展,也喻示着兰州不断向现代化大都市迈进的时代特色。标识以蓝色为主色调,象征科技与安全,寓意兰州轨道交通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轨道交通隧道里。

建设规划

背景

为充分发挥兰州市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和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支点城市作用,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2015年批复的线网规划基础上,由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新一轮线网规划》。

规划范围与期限

规划范围:以兰州市域为研究范围,重点研究《兰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确定的城镇适宜建设区。

总体规划

(一)利用既有和规划的市域郊铁路线。

(二)远期线网:线网总长度约131km(新增线路96km),其中:大运量骨干线为1号线、2号线,线路长约53km(已建成约35km);中运量辅助线路为3号线、4号线、7号线,线路长约78km。

1号线为大运量骨干线,起于西固区化工街,止于城关区东岗站,全长32km。一期工程陈官营至东岗段已于2019年6月23日通车运营。

2号线为大运量骨干线,起于安宁十里店,止于雁白大桥站,全长21km。一期工程东方红广场至雁白大桥段已于2023年6月29日通车试运营。

3号线为中运量辅助线,起于2号线雁白大桥站,止于科学城片区,全长约19km。

4号线为中运量辅助线,起于1号线东岗站,止于东部科技新城,全长约19km。

7号线为中运量辅助线,起于经开北拓片区,止于兰州站,全长约40km。

(三)远景线网:为保障城市长远发展,在远期线网的基础上,规划预留城关-科学城-新城-兰州新区的5号线廊道,盐池-九州-东方红广场的8号线廊道,3号线与4号线延伸廊道及2号线支线,远景线网总规模约251km。

所获荣誉

科研项目“兰州地铁隧道下穿黄河强透水卵卵石地层关键技术研究”荣获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城市轨道交通科技进步二等奖,《IT治理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应用探索》荣获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信息化最佳实践优秀案例奖。

价值意义

兰州轨道交通的开通,使兰州步入“地铁时代”,将有效缓解兰州市地面交通压力,改善城市交通秩序,为群众提供更为方便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提升了兰州市的品位和形象,对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中国政府网、《甘肃日报》评)

实施轨道交通项目,是适应兰州城市化持续发展需求,完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强化兰州区域性交通枢纽地位的现实需要;是拓展兰州城市发展空间,增强市域各组团联动的现实需要;是完善城市综合交通功能,缓解交通压力的现实需要;也是减少城市环境污染,降低能源消耗,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兰州区域性特大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

参考资料

官宣 | 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将于6月23日上午9时开通试运营.官网.2024-01-24

À¼ÖݵØÌú1ºÅÏßÊ Õþ¸®Õ¾¿ªÍ¨.甘肃经济网.2024-01-24

运送乘客237.1亿人次,新增运营里程1168公里…2021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成绩单.微信公众平台.2024-01-24

综合交通大会战 | 兰州市着力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微信公众平台.2024-01-24

跨年夜,兰州再次迎来“人从众”火爆场面.澎湃新闻.2024-01-24

兰州市轨道交通票务政策.官网.2024-01-24

兰州市轨道交通建设新闻发布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4-01-20

兰州轨道交通大事记.凤凰网.2024-01-24

圆梦之路.甘肃工人报.2024-01-24

兰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通试运营.新华网.2024-01-20

兰州轨道APP、支付宝、微信、翼支付乘车码怎么用?看这里.中国甘肃网.2024-01-20

兰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兰州市轨道交通.2024-01-20

2023年12月31日 兰州轨道交通单日客流量突破60万人次.每日甘肃.2024-01-20

关于《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新一轮线网规划》的公示.兰州市自然资源局.2024-01-22

金城驶入“地铁时代” 戳进来 一起感受“兰州速度”.百家号.2024-01-24

兰州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开通在即 总台记者带您抢先体验!.央广网.2024-01-20

门槛升高 项目冻结 兰州地铁半只脚被挡在了门外边.凤凰网甘肃综合.2024-01-24

403 Forbidden.中国政府网.2024-01-24

兰州城市轨道交通 建设规划接受评估.凤凰房产.2024-01-24

兰州人33年的地铁圆梦历程.凤凰网.2024-01-24

兰州地铁“金城一号”盾构机下井.新浪网.2024-01-24

兰州轨道交通形象标识正式公布 逾2万件作品参选.央广网.2024-01-24

兰州轨道交通3、4号线一期工程可研报告通过专家评审.中国甘肃网.2024-01-24

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全线综合联调联试工作正式启动.兰州日报.2024-01-24

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顺利通过试运营基本条件评审.兰州市国资委.2024-01-24

开通倒计时!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顺利通过试运营基本条件评审.百家号.2024-01-24

兰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通试运营.新华网.2024-01-24

兰州地铁开通首日总客流量22万余人 列车正点率达100%.搜狐网.2024-01-24

兰州“地铁”一号线省政府站开通试运营.澎湃新闻.2024-01-24

@兰州市民 30日起,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启用新运行图.澎湃新闻.2024-01-24

开通在即!兰州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进入安全评估阶段.微信公众平台.2024-01-24

兰州轨道交通3号线和7号线前期工作即将展开.微信公众平台.2024-01-24

兰州轨道交通正式推出爱心预约接力服务.兰州轨道交通.2024-01-24

兰州轨道交通计次票上新,1月18日起限量发售.百家号.2024-01-24

聚焦!走近兰州地铁1号线 了解列车+车站最新情况.百家号.2024-01-24

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6月23日上午9时开通试运营.百家号.2024-01-24

6月29日9:36,兰州地铁2号线开通试运营!.百家号.2024-01-24

迈入换乘时代!兰州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开通试运营.人民网.2024-01-24

票价查询.官网.2024-01-24

兰州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进展情况 发布时间:2015-12-21 13:21:30.官网.2024-01-24

兰州地铁开通首日总客流量共计22.622万人次.百家号.2024-01-24

兰州市地铁试运营首月总客流量逾525万人次 正点率99.98%.搜狐网.2024-01-24

24.9万人次!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单日客流量再创新高.百家号.2024-01-24

30.12万人次 10月1日兰州地铁单日客流量再创新高.网易.2024-01-24

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数据速报.百家号.2024-01-24

日均发送旅客26.98万人次 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高水准完成客运任务.人民网.2024-01-24

兰州轨道交通线网运营单日客流量首次突破40万人次.兰州新闻网.2024-01-24

突破!兰州轨道交通昨日客流量达56.71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微信公众平台.2024-01-24

跨年夜兰州轨道交通客流量达64.12万人次.百家号.2024-01-24

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办法.官网.2024-01-24

兰州轨道交通乘客须知.官网.2024-01-24

兰州市轨道交通条例(七).官网.2024-01-24

兰州轨道交通首列电动客车下线.搜狐网.2024-01-24

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电动客车陆续“体检”.新华网手机版.2024-01-24

兰州轨道交通2号线列车更安全更可靠更经济.百家号.2024-01-24

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通过批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2024-01-24

解码兰州地铁“黑科技” “地铁小姐姐”讲述你不知道的秘密.甘肃频道.2024-01-24

兰州市轨道交通票务政策.官网.2024-01-24

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 车站装饰装修设计方案.官网.2024-01-24

人物∣奋战在兰州地铁线上的交大MBA校友-张虹.微信公众平台.2024-01-24

43座城市地铁标志(logo)及含义新解.搜狐网.2024-01-24

事关兰州地铁3、4、7号线,规划来了!征求意见→.百家号.2024-01-24

价值意义.www.lzgdjt.com.202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