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大沙头码头

大沙头码头

大沙头码头,这个曾起飞过革命的飞机、担当广州市水运枢纽角色的地方,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广州滨水风情特色的旅游休闲胜地,大沙头游船码头是广州最大的珠江游码头。

地理寻访

万人登陆的港口成为二手市场

大沙头游船码头于广州市市中心,东邻广州东山湖公园二沙岛省体育集训中心,西邻东堤桥、海珠桥,隔江与滨江大道相望,交通十分便利。大沙头客运站由解放初期的40多家私营船务行于1954年3月组成联营,1956年3月全行业实行公私合营合并而成。大沙头客运站曾经是是广州连接珠江沿岸各大、中、小城镇的水路客运始发点和终点。日最大通过量为4万人次以上,由于九十年代中后期水路客运受陆路客运飞速发展的影响,大沙头客运站逐渐取消了各条航线,转型为以珠江游为主的旅游码头,现在的大沙头客运站拥有现代、智能化的售票大厅、综合候船大楼、有250个小型车车位及30个大巴车车位的大型停车场、1层商业区、800米长的景观堤岸及3万平方米江畔生态公园等配套设施,是目前广州市整体配套设施最完备的珠江游游客集散中心和最大的珠江游旅游船“母港”。

广州地铁6号线,东湖地铁站B2出口,从地铁口步行到码头,仅需8分钟。

码头英姿

航空港声名显赫

翻开大沙头的历史,首先便发觉如今人烟繁盛的商业旺地,80年前原来是警卫森严的航空基地。20世纪20年代初,孙中山政权辖下的航空局便设在大沙头,革命军政府制造的第一架战斗机“乐士文一号”也是在大沙头机场首度起飞。

说起大沙头的老军用机场,其实是有一段典故。孙中山先生主张“航空救国”,大力发展航空事业,选择广州市东南部的东山作为航空基地,在此处设立了航空局、机场、飞机制造厂和广东航空学校。后来广东航空学会、空军坟场亦位于此,从而使东山成为中航集团事业的重要基地。l920年11月,在赶走桂军后,孙中山从上海市返回广州,第二次在广州建立革命军政府,在大沙头设立航空局,时有水陆飞机9架。1923年2月,孙中山回广州就任大元帅,重组革命军政府。3月,航空局局长杨仙逸着手重建空军,后将从美洲筹款所购的数架飞机运至大沙头,并在此建立了飞机场。

辉煌历史

“水上的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大沙头码头对于广州市人来说,可以称得上是“水上的白云机场”。从20世纪60年代初大沙头码头开始正式营运,到2000年该客运码头宣告内河航运业务暂停,这期间从此处登船远行的市民不计其数,码头连接岸、船的舷梯,更记录了无数珠三角地区群众踏入广州的第一个脚印。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内外交往的增加,上世纪70年代大沙头迎来首个客运高峰期,成为广东省内河旅客转运较集中的站点,共有36条沿海及内河主要航线和150多个沿途站点,沟通了省内水路内河沿线,衔接内河沿岸各县市。旅客年出口量308万多人次,平均每天出口约8000人次。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广州港口各客运站根据客源情况,增加了一批新航线,拓展了客运业务。大沙头客运站在客源调查中发现职工集体旅游增多的新情况,及时与航方合作开办旅游航线业务,开辟了广州市至清远飞霞、惠州汤泉、肇庆市桂林市封开县蛇口、珠海石景山区等旅游航线;对一些客源充沛而运力不足的航线与航方合作,进行调剂运力和加班航行。1983年,该客运站经营客运航线32条,直达航线29条,每日发出“红星”客运班船45艘次,旅客年通过量680万人次,日平均1.86万人次。春节客运高峰期间,日最大通过量为4万人次以上,达到该码头历史上第二个客运高峰期。如此的盛世,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逐渐削弱,大沙头码头的辉煌和式微,同时也记录着广东省省内河航运在建国后的兴衰荣辱。

广州旅游名片

珠江夜游母港(广州外滩)

大沙头游船码头是广州市最大的珠江游码头。

如今的大沙头游船码头位于珠江广州河段的黄金水域,东接海印大桥,西临江湾大桥,地处广州市最大的滨水休闲广场――港湾广场,岸线长450米,拥有12个泊位,能同时停泊12艘珠江游游船,2011年游客接待量超过100万人次,占广州市珠江游游客接待量的一半以上。码头拥有现代、智能的售票大厅、综合候船大楼、有250个车位的大型停车场、1层商业区、800米长的景观堤岸及3万平方米江畔生态公园等配套设施,是目前广州市整体配套设施最完备的珠江游游客集散中心和最大的珠江游旅游船"母港",码头在建工程完工后将是广州市集旅游、娱乐、购物、餐饮于一体的最具特色的全开放式的滨江休闲胜地,堪称广州"外滩"。

地铁上盖的港澳直通车车站

广州至港澳首个直通车站昨天在大沙头码头正式启用,从而宣告广州没有专门的港澳直通车站历史结束,也使广大民众港澳出行又有了一个方便的乘车地点。由于坐大巴去香港特别行政区票价比坐火车便宜,而且该车站位于老城区内,所以开业首日已经吸引了大批街坊光顾。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