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吻喙鲈
尖吻喙鲈(学名:Mycteroperca acutirostris),又名西方尖吻鲈或波状尖吻鲈,是鲈形目尖吻鲈科的一种鱼类。
形态特征
尖吻喙鲈体延长,稍侧扁。背、腹面皆钝圆,以背面弧状弯曲较大。吻尖而短。眼中等大,前侧上位。口中等大,微倾斜,下颌突出,稍长于上颌。上颌骨后端扩大达眼眶后缘下方。鳃盖骨有一扁平小棘。二背鳍基部相连,第一背鳍具7~8硬棘,第二背鳍11~12软条。体色上侧部为茶褐色,下侧部为银白色。尾鳍呈圆形。体青灰色,吻背面及眼间隔棕褐色。胸鳍无色。其他各鳍灰褐色。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东南亚、印度、澳洲北部、百慕大群岛、墨西哥湾西北部至巴西海域。
栖息环境
该物种的栖息深度为3-40米,体长可达80厘米。尖吻喙鲈的稚鱼通常生活在海草床、红树林和浅水珊瑚礁,而成鱼则生活在较深的珊瑚礁区。
生活习性
肉食性鱼类,体长1~10cm尖吻鲈,胃内20%浮游植物,其余为小鱼虾。较大者为肉食性,70%为虾,30%为小鱼。体长0.5~0.8cm,饲养15~20d,体长可达3cm左右,经100d饲养,体重达1kg即可上市。湛江市近海常捕获5kg以上,南海海峡东部曾捕获2尾20kg以上。尖吻鲈栖息于河口、江河以及湖泊中生长、发育,到繁殖季节,然后再洄游到海洋中进行产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