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郎玉麟

郎玉麟

郎玉麟,男,1911年生,湖州市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浙西抗日英雄代表,一生南征北战。

1986年返回湖州定居。

2006年病逝,遗体捐给祖国医学事业。

人物生平

1911年出生于潘店村,早年就读于浙江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教书育人、建设家乡”是郎玉麟毕业后的梦想。

1930年开始,他在陶行知“以学校为中心改造社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回到家乡潘店村从教,并制定了建设新农村的计划;“七七事变”后不久,日本侵略军在攻占上海市后,分兵进攻南京、杭州市,这中间又向湖州市进攻;烽火不绝,家园沦陷,郎玉麟的梦想化作泡影;正当郎玉麟为国家和民族忧心如焚之时,地下党员王文林和彭林的出现,为他指明了救亡图存的道路。

1937年,郎玉麟投笔从戎,加入中国共产党。

经过积极筹备,1938年1月1月,吴兴县抗日游击大队在南埠铜盆寺成立,郎玉麟任大队长,王文林任政训员、党支部书记,彭林任参谋;游击队民运组把抗日歌曲、日军暴行、铁蹄下同胞的苦难、中国国民党的腐败等内容编成《文化课本》和文艺节目,在驻地开展抗日宣传文体活动,使游击队和群众的关系更加融洽;由于游击队纪律严明,深受当地群众欢迎,被亲切地称之为“郎玉麟部队”或“郎部”;“当年,郎玉麟的部队主要以打游击战为主;由于他是土生土长的潘店镇人,在当地又办过学,深得民众信任,不少民众慕名带着武器前来投奔部队”。“郎部”成立后,很快就投入到抗日游击战中。

1938年2月,获悉外出“扫荡”的日军将夜宿妙西南埠,“郎部”迎头痛击了下乡扫荡的日伪军,打响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浙西抗日游击战斗的第一枪。潘店伏击日军汽艇大捷、菱湖安澜桥痛击日军、镇压汉奸、处决匪首……西苕溪畔的这颗红色火种,燃起了抗日杀敌的熊熊烈火。

1938年3月26日,当天,反动武装红枪会袭击“郎部”;腿部负伤的王文林在掩护部队转移时挺身而出,被手持红樱枪的红枪会暴徒乱枪戳身,不幸牺牲。

在郎玉麟的回忆录中,他写到:“王文林同志是我的入党介绍人,是我平生最崇敬的战友之一;我们相处虽刚满半年,但在战斗生活中结下的友情,却可比高山,可比大海;他为了民族的复兴和人民的解放,转战南北;这样的好同志、好战友牺牲了,我们全体战士都无限悲痛”。王文林牺牲后,郎玉麟意识到,只有提高警惕,坚持党的统一战线,才能生存立足。

1939年11月,“郎部”调防浙东地区;次年5月,他重返浙西重组武装。重回浙西的郎玉麟受中共浙西特委单线领导;不到半年时间,郎玉麟以“浙西第二经济游击大队”的番号组织起200多人的武装,继续开展抗日游击战。

1941年的夏天,为了拔除湖州市西门外三里亭的伪军哨卡,郎玉麟亲率7名短枪队员,身穿便服,搭上长兴钮店桥至湖州的一艘航船;待船到三里亭哨卡,郎玉麟飞速上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哨卡开火;瞬间,一个班的伪军被歼灭。这支敲诈勒索、鱼肉乡民的伪军被歼灭后,“郎部”更受到当地民众拥护;几个月后,郎玉麟根据民众的请求,智擒了伪军大队长余应山,后又取得拔除长兴吕山小桥伪军据点等多次战斗的胜利。

1945年新四军开辟浙西抗日根据地后,几经辗转的郎玉麟重新回到党的怀抱,并担任吴兴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

1945年10月,郎玉麟任新组建的新四军苏浙军区十二支队支队长,跟随新四军主力南征北战。他还先后担任华东野战军一纵一旅三团副团长、特种兵纵队供械部部长、华东军区炮兵后勤部军械处处长、军委总后勤部助理员等职。

1986年,回湖州市定居。

2006年,病逝,遗体捐给祖国医学事业。

人物事件

战友情深

王文林,“七七事变”后不久,日本侵略军攻占上海市,其后分兵进攻南京、杭州市,这中间又向湖州进攻;在日军的铁蹄下,湖州沦陷,烽火不绝;正当郎玉麟为国家和民族忧心如焚之时,地下党员王文林和彭林的出现,为他指明了救亡图存的道路;当年,他便投笔从戎,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3月26日,反动武装红枪会袭击“郎部”,腿部负伤的王文林在掩护部队转移时挺身而出,被手持红樱枪的红枪会暴徒乱枪戳身,不幸牺牲;

在郎玉麟的回忆录中,他写到:“王文林同志是我的入党介绍人,是我平生最崇敬的战友之一;我们相处虽刚满半年,但在战斗生活中结下的友情,却可比高山,可比大海;他为了民族的复兴和人民的解放,转战南北;这样的好同志、好战友牺牲了,我们全体战士都无限悲痛”;

郎玉麟之子郎民苏在一次采访中说,“王文林的墓就建在如今郎部公墓的正中央,我父亲亲自撰写了1000多字的碑文,记述其生平事迹;生前每次去墓地都要在他墓前说说话,聊聊他们当年短暂相处的一些往事”。

郎部战友,为国捐躯的23名“郎部”英烈,郎玉麟从未忘记过;1939年3月,为了安葬牺牲的战友,“郎部”修建了公墓;1943年4月,在修缮“郎部公墓”时,郎玉麟怀着对抗日英烈无比崇敬及对抗战必胜的豪情壮志,亲自撰文并由敖汝南书写了《郎部公墓志》;

时代变迁,命运沉浮,郎玉麟也未放下对“郎部公墓”的牵挂;1986年,在郎玉麟等人的积极推动下,“郎部公墓”得以重建,时任国防部长张爱萍上将亲自题写了墓名;“在艰苦的战争中,‘郎部’先后有20多名战士牺牲;我父亲常常说,战士们浴血杀敌,奉献了自己的生命,应该为他们做点事情,让他们的事迹被后人知道;”郎玉麟之子郎民苏说。

奉献终生

战争年代,郎玉麟随新四军主力南征北战;1986年,回湖州市定居后担任了多所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先后为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作革命传统教育报告数百场。2006年12月17日,郎玉麟在湖州逝世,按照老人生前的意愿,其遗体捐赠于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

后世纪念

郎部公墓

郎部公墓位于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杨家埠街道潘店村金斗山,山麓面积不大,拾级而上,两旁松柏常青,陵墓寂静肃穆;建墓人是抗日英雄郎玉麟,在这里长眠的,是烽火年代为国捐躯的23名“郎部”英烈以及后来迁来的1名新四军十六旅烈士共24名烈士;

1939年3月,为了安葬牺牲的战友,“郎部”修建了公墓;1943年4月,在修缮“郎部公墓”时,郎玉麟怀着对抗日英烈无比崇敬及对抗战必胜的豪情壮志,亲自撰文并由敖汝南书写了《郎部公墓志》;

时代变迁,命运沉浮,郎玉麟也未放下对“郎部公墓”的牵挂;1986年,在郎玉麟等人的积极推动下,“郎部公墓”得以重建,时任国防部长张爱萍上将亲自题写了墓名;“郎部公墓”先后被命名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市级青少年道德教育基地。

“现在每到清明节等一些节日,党员干部、学生都会前来扫墓,到村史馆参观,缅怀英烈。”潘店村书记金柏林说,近些年来,“郎部公墓”先后被命名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市级青少年道德教育基地。

纪念馆

2017年初,投资约1000万元、占地约1000平方米的“郎部革命纪念馆”在金斗山脚下开始建设,计划将于当年年底完工;金柏林说,届时,村内的“郎部”抗战史记展将搬进纪念馆,成为湖州市又一个红色教育基地。

参考资料

“抗日英雄”郎玉麟.湖州在线.2017-08-06

郎玉麟(1911—2006).安吉新闻网.2017-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