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翁捉蚌
《渔翁捉蚌》是一种源于鄞州区布政地区的传统舞蹈,最初讲述的是渔翁祖孙与危害村庄的背角无齿蚌精斗争的故事。随着时间推移,这种舞蹈已成为庙会等民间文化活动中常见的表演项目。历史上,“宋家班”作为当地的民间艺术团体,传承了这一舞蹈百余年。1954年,《渔翁捉蚌》参加了浙江省民间舞蹈比赛并获得二等奖。此外,该舞蹈还被收录进《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浙江卷》,并被评为市级优秀民间舞蹈。
舞蹈特点
《渔翁捉蚌》的故事情节简洁明快,表演风格生动活泼。舞蹈开始时,一位年轻女子扮演的蚌精出现,她手持彩色贝壳,随着音乐节奏摆动身体,展现出妖娆的姿态。随后,渔翁祖孙登场,他们多次尝试捕捉蚌精,最终使用船桨成功击败蚌精。整场舞蹈伴随着以锣鼓为主的打击乐器演奏,融合了戏剧表演元素和浙东地区水乡的文化特色,因此广受欢迎。
传承与发展
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尤其是原有艺人的老龄化以及年轻人转向其他行业,这一民间艺术面临着失传的风险。幸运的是,当地政府已经采取措施,每年投资约10万元,致力于建立基地,培养新一代艺术家,以保护和继承这一独特的民间舞蹈。
参考资料
渔翁捉蚌.旅景特产网.2024-11-04
南太湖文化基因|百年非遗,看《渔翁捉蚌》焕发光彩!.搜狐网.2024-11-04
非遗项目有传承 《渔翁捉蚌》焕新生.澎湃新闻.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