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山口水库
石山口水库位于罗山县城西南33公里,是一座以防洪、城镇供水为主,结合农业灌溉、发电、生态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2014年省政府批准石山口水库为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库周边现已建成饮用水水源取水口7个,担负着县城及水库周边乡镇40万余人口的生活饮水供水任务。
水库简介
水库水质一直保持Ⅲ类及以上,尤其2021年以来,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标准。石山绕秀水,绿意围湖面,库区天然林和生态林茂密,植被达80%以上;库面碧波荡漾,浪花如雪,岸线蜿蜒曲折,库区苍松青翠,水鸟群居。冬春秋三季,野鸭、鹭鸶、大雁、白天鹅等十多万只水鸟聚集,彼此和鸣,群集群翔,是河南水鸟种类与数量最多的典型湿地之一,多次被作为河南省典型湿地水鸟资源调查点。
水库规模
水库枢纽工程包括主坝、副坝、溢洪道、输水洞、南干渠首闸、北干渠首闸等。主坝为粘土心墙砂壳坝,坝顶高程85.62米,最大坝高25.62米,坝顶长295米;副坝长373米,最大坝高13.12米。主溢洪道为开敞式宽顶堰,堰顶高程70米,溢洪闸为3孔10х11.3米弧形闸门,最大泄流量1973立方米每秒。输水洞为圆形有压隧洞,最大泄流量27立方米每秒。
水库改造
一是实施保护工程,改善水生态。罗山县持续加大石山口水库水源地生态修复工作力度,累计投资1.5亿元实施石山口水库饮用水水源地隔离防护工程,清淤上游河流底泥31.6万立方米,生态护岸6040米,在水库周边河流入库口及库汊等滩涂地种植水杉、池杉、落羽杉、芦苇、荷花、水生美人蕉等,新建小黄河湿地、洗脂河湿地、黄脂湿地、张桥湿地等4处湿地,湿地面积达200万平方米。同时推进国土绿化,修复水源涵养林300余亩,森林抚育和改造500余亩,林地总面积达1050亩。二是从严精细管控,提升水环境。专门成立石山口水库灌区事务中心,负责石山口水库水利工程维护和管理,加强水库日常巡查和库区周边环境常态化整治;加强与公安、环保、水利、法检等部门联动,定期开展联合执法巡查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污染水体行为。持续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水污染防治及饮用水源地保护等专题宣传活动,累计发放宣传资料4万余份;开通手机短信平台,温馨提示前来库区的群众保护环境,日均提醒短信4800条;同时利用抖音、户外电子屏加强水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宣传。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畜禽业污染防治管控的通知》《罗山县畜禽养殖禁养区调整方案》,依法取缔了石山口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内56家养殖场(户)。投资4.6亿元兴建“引九济石”工程,跨流域调用九龙河水源补充石山口水库水量,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三是挖掘资源底蕴,做深水文化。罗山县积极用好水资源,挖掘水文化,讲好水故事,编制《石山口水库水利风景区总体规划》,依托石山水库山水人文,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河湖周边配套设施,建设亲民便民设施。
历史沿革
1959年开始施工,1960年6月输水洞基本完成,内径1.7米。大坝为粘土心墙坝,高约15米,因溢洪道未挖通,不能安全渡汛,在左坝端扒口渡汛。1962年整修加高大坝,坝高18米,加深临时溢洪道底低于坝顶6米,开始拦洪蓄水,发挥灌溉效益。
1963年信阳地区水利设计队重新规划设计,防洪标准仍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千年一遇洪水校核,总库容1.73亿立方米。当年冬组织施工,1968年10月建成。土坝加高到20米,坝顶高程80米;临时溢洪道堵复改为副坝;在主坝右侧800米处建泄洪闸3孔,最大泄量1423立方米秒。
1975年大水后,经水文核算防洪标准偏低,当年将主副坝坝顶加高至85.62米高程,最大坝高25.62米,坝顶设防浪墙高1米。开挖副溢洪道,底宽107米,底高78.5米,设有粘土斜墙砾石堵坝。
1986年经省水利设计院复核,可能最大洪水时最高水位84.33米,相应库容353亿立方米,最大泄量1676立方米/秒,副溢洪道可不启用。全部工程投资182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401万元,自筹422万元。完成土、砂、石方277万立方米。pp水库建成以后,多次拦蓄了较大洪水,1982年7月23日,入库流量1300立方米/秒,仅下泄288立方米/秒,不及下游河道安全泄量一半,保护了下游9万亩农田的安全。 水库水源可供设计灌溉面积31万亩,电站装机3台共765千瓦,效益发挥较好。
参考资料
石山口水库.河南省生态环境厅.2024-09-08
十四、 石山口水库.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2024-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