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蒂凡尼的早餐

蒂凡尼的早餐

《蒂凡尼的早餐》是美国作家杜鲁门·卡波特于1958年出版的中篇小说,被誉为其代表作。该作品以二战期间的纽约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名叫霍丽的十九岁女孩的浮华白日梦。霍丽是一个只身来到纽约闯荡的乡下姑娘,她在这里经历着人生的辗转,努力追寻自身价值,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理想家园”。然而在已经异化的后工业化社会中,她单纯的梦想终究一个接着一个地消逝了。《蒂凡尼的早餐》曾入选《时代周刊》百部最佳英文小说。

内容情节

清晨时分,纽约第五大街上空无一人,穿着黑色晚礼服,颈上挂着假珠宝项链,打扮入时的霍莉·戈莱特丽独自伫立在蒂芙尼公司珠宝店前,脸颊紧贴着橱窗,手中拎着一个牛皮纸袋,边吃着袋里牛角面包、喝着热咖啡,边以艳羡的目光,观望着蒂梵尼店中的一切。然而,霍莉心中真正“想”吃的,不是什么早餐,而是晋身蒂梵尼所影射的上流社会。霍莉这位外貌清秀俏丽的年轻女子,为了金钱,也为了完成她十四岁以来的梦想---和最爱的哥哥佛雷德一起到墨西哥牧马,她整日追逐名利,周旋在众多英俊的富豪巨子、政界名流之间,成了红牌交际花。为了赚取一小时五十美元的交际费,她甚至不惜到监狱与黑手党老大“社交”,直到某日楼下搬来一位言谈举止温文儒雅的男士。他本名为保罗·瓦杰克,梦想有朝一日成为大作家,却仰赖有钱女人的“馈赠”维生。

两人同是拜金主义者,有趣的是,随着两人之间逐步的交往,彼此的距离就拉进了一点,而内心世界也多解放了一些,慢慢地,两个人萌生了一段相知相惜的情愫。坠入爱河的保罗·瓦杰克,洗心革面,不再做午夜牛郎,并向霍莉表露了爱意,霍莉却宣布巴西富豪追求她的消息。不久,霍莉邀请保罗共进早餐,并亲自下厨。从未做过料理的霍莉,边听着葡萄牙语,边在脸盆大的沙拉碗中,堆放了满满的莴苣,随兴地淋上橄榄油大红浙醋,接着,颇有韵律感地拌匀三者。

保罗向霍莉求婚,霍莉却顾左右而言他,自冰箱取出一瓶红酒,说她将和巴西人贺西结婚,虽然事实上,贺西尚未向她求婚。保罗再度向她求婚,她又说她准备了“墨雷”调味的鸡肉沙拉。压力锅这时扑扑作响,等到霍莉趋身向前想熄火时,只听到一声爆炸声,鸡肉与汤汁飞溅四处,霍莉情急之下紧抱保罗。即将远走巴西的霍莉,着手开始学习葡萄牙文,另一方面学习做拉丁美洲的菜肴。这道失败的“墨雷辣酱鸡肉沙拉”,似乎预言了她的美梦──建造一座巴西农场,当有钱的巴西家庭主妇──终将如泡沫般瞬间幻灭。然而,这顿高潮迭起的早餐,最终如何收场。

保罗·瓦杰克绝望之际,却有了意想不到的转机,使得两人之间的恋情因祸得福。警方以涉嫌贩毒之名逮捕了霍莉。最后,霍莉戴着保罗送给她刻着蒂梵尼字样的戒指,怀抱着失而复得的小猫---或是她失去的浪漫天真,与保罗相拥于倾盆大雨中。毕竟,世间还有什么比和相爱的人,相拥一起吃顿“爱情早餐”,来得更甜蜜幸福的奢侈呢。

人物介绍

霍丽

霍丽·格莱特利年幼时丧失了亲人,和弟弟逃荒求食到道克的农庄,为道克所收留。道克是一个憨厚朴实的庄稼汉,妻子早逝,留下一群孩子,家里无人照应,生活一塌糊涂。过了不久,年方13岁的霍丽,就给道克做了老婆,当了那些比她还大的孩子的“妈妈”。

农庄里的生活艰苦、原始,没有交际,没有娱乐,这些对于道克是再正常不过,但霍丽天性里却有着一些不同的东西。比如说,婚后她唯一的消遣,也是她与众不同的地方,是爱看电影、杂志。电影、杂志为她提供了外面世界的信息,她开始心情郁闷,喜欢一个人出去乱走,其结果是越走越远,终于有一天,她一去不归,从此再无消息。那时她才15岁。

霍丽只身闯入纽约,在演艺界和社交圈子里混,多年下来,混出了不大不小的名头,裙下有一大帮仰慕者,享受她的美貌,供给她上流社会的生活。这些人中既有大亨,也有骗子,更有黑社会的人物。自恃有些小聪明的霍丽,以为她可以从容周旋其中,永远过这种无忧无虑的声色犬马的日子,岂料无意间充当了黑帮大佬的传信密使,成了警方抓捕的罪犯。霍丽无奈,只得借保释之机,仓皇逃往南美。

霍丽在名利场中终有厌倦的一天,当她企图为自己寻找一个安定的归宿时,才发现从前的海誓山盟全不作数。她去南美的机票,就是一个已决定要娶她、却在最后关头变卦的“有情郎”留下的,那原本是两人预备双栖双飞的。

叙述者“我”

卡波特小说的叙述者是个与霍丽为邻的作家,他和霍丽始终保持在亲密朋友的关系上。小说结尾,作家在一个风雨之夕送霍丽到机场,那时他十分清楚,霍丽的梦已经做到了头,没有人再能够挽救她了。他心中对霍丽的那点隐约的爱,变成了此后岁月中同样隐约的叹息。

作品鉴赏

《蒂凡尼的早餐》中,霍丽·格莱特利最终迎来了什么样的结局,在书中并未写明。但无论她身处何等境况之中,读者都很难相信她能从对“恶心的污垢”与幽闭的恐怖中完全逃脱出来。主人公“我”想再见霍丽一面,但又并不积极,便是害怕看到她失去“纯洁”这一羽翼后的模样,而且恐怕他已经有了此种预感。他希望将霍丽作为童话故事的一部分,永远地留在脑海里。这对他是一种拯救。

卡波特对霍丽的描绘映衬若明暗交界处的自己。她的人性是矛盾的,既天真率性又时常轻松虚荣,祈望未来又望而止步,谙熟功利的手腕,却一直怀着美好的原则:千万别作—个懦夫。一个装腔作势的人,一个感情上的骗子,一个妓女:我宁可生病也不要一颗不诚实的心。”于是,当她得知哥哥死去的消息后并没有担心失去巴西富翁而隐藏自己的感情,而是激烈地摔着房内所有的东西。即便是象征着名利世界的“蒂凡尼”,也与物质虚荣相距甚远。

霍丽化解“红鬼病”的方法是坐出租车去蒂凡尼。因为“那儿那么清静,气派那么富丽高贵,要是我能找到一个真正的生活的地方。使我感到像蒂凡尼一样,我就会购置些家具,并且给这只猫起个名字。

名和利是霍丽想方设法达成的目标,但她向往的,不是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而是个能让她呼吸顺畅的自由空间,她的欲望是其个人价值的实现。她认为自己是个“野性的东西”——还是喜欢保持着我的自我。“当我在一个晴朗的早晨醒来,上蒂凡尼去吃早餐的时候,我愿意我还是我。“她大胆而执着地追逐她认为触手可及却不存在的将来。而她最终的下落不明似乎显示着其身份和精神的落空,也给读者一种“无可奈何花路去,残香依旧在人间”的惆怅。但事实上,卡波特却通过霍丽指出了心灵的真正归属来自人们的互爱。

作品奖项

《蒂凡尼的早餐》曾入选《时代周刊》“百部最佳英文小说”。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获多项奥斯卡大奖,奥黛丽·赫本在片中的形象深入人心。

作品评价

美国作家诺曼·梅勒:《蒂凡尼的早餐》没有一处用词可以替换。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每一次读到这部作品,都为它精心打磨,简洁洗练的文字折服,真是百读不厌。

创作背景

作者背景

杜鲁门·卡波特,美国著名作家,两次获得欧•亨利短篇小说奖。1924年生于新奥尔良,17岁受雇于《纽约客》开始写作生涯。1948年处女作《别的声音,别的房间》获得世界性的成功。1958年,奠定其大师地位的杰作《蒂凡尼的早餐》出版。1966年,完成了巅峰之作《冷血》。1984年8月25日晚,敏感、复杂和饱受争议的卡波特,因用药过度,猝死于友人家中,终年59岁。

故事背景

《蒂凡尼的早餐》的故事背景设定在1940年代的纽约,具体来说是上东区的一栋棕石公寓。这个地区在内战后经历了许多变化,在世纪之交发生了最大的变革。广义上说,棕石公寓(霍莉居住的建筑类型)被重新包装成更“时尚”的居住地,而不再被视为破旧过时的建筑。到了1940年代,这里已经成为一个相当富裕的地区。小说的背景在情节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来自上东区的各种富裕人物进出霍莉·戈莉特利的生活。

故事发生在1943年秋天,无名的叙述者结识了霍莉·戈莉特利。两人是曼哈顿上东区一栋棕石公寓的租户。霍莉(18-19岁)是一个从乡村变成纽约咖啡社交界女孩。因此,她没有工作,靠与富有的男人交往生活,他们带她去俱乐部和餐馆,并给她钱和昂贵的礼物;她希望嫁给其中的一个。根据卡波特的说法,戈莉特利不是妓女,而是一个“美国艺妓”。

故事中介绍了一系列不断出入霍莉公寓的人物。在这一场景中,她与叙述者谈论了蒂凡尼的早餐是她在感到焦虑或不安时唯一能平静下来的地方。小说的标题就来源于这一场景。

叙述者和霍莉的友谊发展,但他们因一件琐事而发生争执。然而,当叙述者怀疑霍莉被人监视时,他决定结束争吵,警告她这个人。他被一直监视她的人所对抗。这个人告诉叙述者霍莉的过去。他透露她出生在得克萨斯州,名叫卢拉梅·巴恩斯,他是她的丈夫,道克·戈莉特利。道克试图说服她回得克萨斯州,但她坚持要留在纽约。他们分道扬。

霍莉得知她的哥哥在战争中去世,这使她陷入情感的漩涡。她最终与一个名叫何塞·伊巴拉-耶格的人建立了关系,并计划与他一起搬到巴西。

最终,霍莉对监狱的访问引起了怀疑,她在进一步的证据揭示萨利·番茄经营着一个毒品交易集团后被逮捕。何塞给她写了一封信,解释说他因为她的逮捕而看不到未来。保释出狱后,她计划离开,不带何塞去巴西。在离开之前,她放走了她从未给过名字的猫。叙述者收到了她的一张简短的便条,但再也没有消息。他希望她已经找到了一个像家一样的地方。

出版历史

《蒂凡尼的早餐》最初以 2,000 美元的价格卖给了《时尚芭莎》,并打算在 1958 年 7 月刊上出版。大卫·阿蒂(David Attie)用一系列蒙太奇照片来说明它,他被哈珀的艺术总监阿列克谢·布罗多维奇(Alexey Brodovitch)雇用。然而,在计划出版后,长期担任《哈珀》杂志编辑的卡梅尔·斯诺(Carmel Snow)被该杂志的出版商赫斯特集团公司(Hearst Corporation)赶下台,赫斯特的高管们开始要求改变中篇小说的酸涩语言。此时,阿蒂的蒙太奇已经完成,《哈珀》杂志的小说编辑爱丽丝·莫里斯(Alice Morris)回忆说,虽然卡波特最初拒绝进行任何更改,但他心软了,“部分原因是我给他看了布局......六页,带有美丽、大气的照片。”然而,赫斯特命令哈珀无论如何都不要出版这部中篇小说。它的语言和主题仍然被认为“不合适”,人们担心主要广告商蒂芙尼公司会做出负面反应。

愤怒的卡波特很快以 3,000 美元(今天为 40,600 美元)的价格将这幅作品转售给了 Esquire;根据他自己的说法,他明确指出,“如果 不使用 Attie 的 原始系列照片,他就不会感兴趣”。他写信给《时尚先生》(Esquire)的小说编辑鲁斯特·希尔斯(Rust Hills),“我很高兴你使用阿蒂的照片,因为我认为它们很棒。但令他失望的是,《时尚先生》只刊登了一张整版的阿蒂的照片(另一张后来被用作至少一本中篇小说平装版的封面)。阿蒂的照片是霍莉·戈莱特利(Holly Golightly)的第一次视觉描绘——人们在夜总会里笑着笑着。这部中篇小说发表在1958年11月号上。不久之后,卡波特的中篇小说集和三篇短篇小说由兰登书屋出版——热烈的评论使《时尚先生》杂志的销量飙升。阿蒂和布罗多维奇后来都与卡波特合作开展了其他项目——《阿蒂谈布鲁克林高地:个人回忆录》和《布罗多维奇谈观察》,这两本书均于1959年出版。

2021 年,《时尚先生》在网上重新播放了这部中篇小说,将文本与阿蒂的许多原始图像重新结合在一起。

该系列已与其他短篇小说《花之屋》《钻石吉他》和《圣诞记忆》一起多次重印。这部中篇小说本身已被收录在卡波特的其他作品中。

2013 年 4 月,新罕布什尔州的一家拍卖行出售了卡波特的原始打字手稿。它以306,000美元(相当于2022年的384,000美元)的价格卖给了俄罗斯亿万富翁企业家伊戈尔·索辛(Igor Sosin)。索辛说,他计划在莫斯科和蒙特卡洛公开展示它。

衍生作品

电影

1961年时《蒂凡尼的早餐》翻拍成电影版本,由知名女星奥黛丽·赫本主演,她在片中身着连身黑长裙、手持烟杆的打扮,是其个人极有象征性的剧照画面之一。

音乐剧

1966 年,音乐剧版的《蒂凡尼的早餐》(又名 Holly Golightly)在波士顿首演。最初的演出受到评论家的抨击,尽管爱德华·阿尔比(Edward Albee)进行了重写,但它在四次预演后关闭,从未正式开放。

电视剧

音乐剧改编三年后,斯蒂芬妮·鲍尔斯(Stefanie Powers)和杰克·克鲁申(Jack Kruschen)出演了另一部改编作品《霍莉·戈莱特利》(Holly Golightly,1969年),这是一部未售出的ABC情景喜剧。克鲁申的角色是根据卡波特中篇小说中的主要角色乔·贝尔(Joe Bell)改编的,他在电影版中被省略了。

戏剧

这部中篇小说曾两次被改编成舞台剧,均由肖恩·马蒂亚斯执导。第一部作品由塞缪尔·亚当森(Samuel Adamson)编剧,于2009年在伦敦皇家干草市场剧院(Theatre Royal Haymarket)上演,由安娜·弗里尔(Anna Friel)饰演霍莉·戈莱特利(Holly Golightly),约瑟夫·克罗斯(Joseph Cross)饰演威廉·帕森斯(William “Fred” Parsons)。第二个版本由理查德·格林伯格(Richard Greenberg)为2013年在科特剧院(Cort Theatre)的百老汇制作而写,由艾美莉·克拉克(Emilia Clarke)饰演霍莉·戈莱特利(Holly Golightly),科里·迈克尔·史密斯(Cory Michael Smith)饰演弗雷德(Fred),乔治·温特(George Wendt)饰演乔·贝尔(Joe Bell)。格林伯格的戏剧于2016年在英国制作,被称为“音乐戏剧”。该剧于2016年6月至9月在伦敦西区的皇家干草市场剧院上演,由Pixie Lott饰演Holly Golightly。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