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哲贞
余哲贞(1907年-1927年04月27日),女,汉族,出生于广东省澄海的一个手工业者家庭。
早年经历
余哲贞自幼性格坚强,喜欢听爱国故事,尤其是杨门女将的故事,对穆桂英等古代女英雄充满敬意。随着新式教育的兴起,她对学习充满了渴望,希望像男孩一样有机会进入学堂。经过多次请求,家境并不富裕的家庭还是省吃俭用地让她接受了教育。
革命生涯
初涉革命
余哲贞的革命生涯始于汕头女子师范学校的校园内。1923年,她在这里接触到了革命思想,并迅速投入到工农革命运动之中,展现出卓越的表现。1925年,她作为第一批成员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6月,余哲贞与进步教师徐琛步入婚姻殿堂。婚后,她并未停下革命的步伐,而是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各种集会、游行、演说和募捐活动中,支持“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同年8月,共青团汕头地委正式成立,余哲贞被任命为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全身心地投入到妇女解放运动中。11月,国民革命军光复潮汕地区后,余哲贞等人召开了汕头市妇女联欢会,邀请邓颖超作了报告,这极大地激发了她的革命热情。她随即带领同志们前往工厂和乡村,宣传妇女解放和国民革命的重要性,动员了许多工农妇女加入革命斗争。在此过程中,余哲贞还特别注重培养妇女运动骨干,通过组织她们听取周恩来等人的演讲,显著提升了这些骨干的思想觉悟,促进了妇女运动的快速发展。就在这一年,余哲贞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北伐时期
1926年7月,北伐战争爆发后,余哲贞与徐琛一同参加了工作组,随军北伐。他们在旅途中以记者的身份,负责对学生和工农群众进行宣传教育。无论走到哪里,余哲贞都会召集当地的妇女开会,宣讲北伐战争的重大意义,讲解国民革命的理念,激励妇女们踊跃参战,组建妇女协会,争取自身的解放和自由。
福州岁月
到达福州后,余哲贞按照党的安排,协助中共福州特委开展工作。她不仅担任了特委的妇女部长,还在紧张的战斗生活中,不辞辛劳地深入工厂、学校,向女工、女学生和女教师讲述妇女受压迫的缘由,宣扬广东妇女运动解放的成功经验,帮助她们建立妇女协会,为福州的妇女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最后的抗争
1927年春,中国国民党右派破坏国共合作,殴打共产党员,余哲贞参与组织了一次规模庞大的游行示威,要求惩治反动分子,并取得了胜利。然而,形势急剧恶化,特委决定除了少数人继续隐蔽斗争外,其他人都要撤离。余哲贞和徐琛接到命令返回广东省。12月,当船只抵达厦门市时,两人不幸被捕。在狱中,余哲贞面对严刑拷打毫不屈服,痛斥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的行为。1927年6月2日,余哲贞和徐琛等四位共产党员被杀害。在走向刑场的过程中,余哲贞高喊“中国共产党皇帝!”“打倒中国国民党反动派!”等口号,展现了其视死如归的精神。在刑场上,当刽子手准备先处决徐琛时,余哲贞坚决表示要与他生死相依,最终两人的鲜血洒满了大地。
后世纪念
余哲贞牺牲时年仅20岁,但她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1957年7月21日,党和政府追授余哲贞为革命烈士。为了缅怀这位烈士,1958年4月15日,澄海区人民政府在人民大公园建造了革命烈士纪念碑,余哲贞和其他224位革命烈士的名字被永久铭刻在碑上。
参考资料
福州烈士事迹 ⑯ | 余哲贞.福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2024-09-19
余哲贞:为妇女解放而献身.福州新闻网.2024-09-19
七夕丨一同追寻这些革命者的爱情故事 .搜狐网.2024-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