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北雁南飞

北雁南飞

《北雁南飞》是张恨水创作的才子佳人小说,小说讲述民国时期一个凄凉的爱情故事,是比较典型的旧式才子佳人小说。

《北雁南飞》1934年2月起连载于上海市晨报》,后由重庆市出版社多次出版单行本。作者自序:"这部书的命意,很是简单,读者可以一望而知。这不过是过渡时代的一种反封建的男女行为。虽然他们反封建并不彻底,但是那时那已经是难能的了。我若写他们反封建而成功,读者自然是痛快,但事实决不会那样。"《北雁南飞》以作者少年时在江西三湖镇私塾的读书经历为背景,描写了少女姚春华与少男李晓秋的爱情悲剧,以真挚的感情,细腻的笔法,令人掩卷叹息的情节,以及三湖镇民风、民情、民俗的生动勾画,为我们提供了晓清江南小镇的社会情景以及学堂生活实录,从这些描写中不难寻觅到作家张恨水走过的足迹。

内容简介

《北雁南飞》写于1935年,堪称张恨水比较严格意义上的章回体小说中的精品。小说讲述了一个披上了新时代色彩的才子佳人的故事。李小秋从省城到父亲任职的江西新干县三湖镇度假,父亲却让他到当地一个著名的私塾先生姚廷栋处读半年文言文(约略相当于今人时称的“国学”)。私塾先生的女儿春华也跟着父亲读书,一对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就这样滋生了爱情。可是,春华的父母已按传统礼仪,将她订了婚配。在清末民初变化的年间,这就意味着是确定、不可变更的事,它关系到家庭乃至整个大家族的名声。谢小秋和春华的爱情注定了是一场无望的折磨。最后,春华屈从了父母的设计和安排,嫁为人妻,小秋参加了革命队伍。当他回到初恋的地方的时候,他说解放来得迟了这种兼有古典才子佳人与自由解放色彩的爱情,显然是张恨水心中最美好的爱情、幻想与记忆。同时,一方面是为了推动故事的发展,另一方面为了突出自由的色彩,小说还穿插了帮助小秋传递书信的毛三婶渐渐背叛其丈夫毛三叔、寻找到新的归宿的故事。《北雁南飞》1934年2月起连载于上海市晨报》,后由重庆市出版社多次出版单行本.小说以作者少年时在江西三湖镇读书为背景,描写了主人公姚春华与李小秋的爱情悲剧.作者自序:"这部书的命意,很是简单,读者可以一望而知。这不过是写过渡时代一种反封建的男女行为。虽然他们反封建并不彻底,在当时那已是难能的了。我若写他们反封建而成功,读者自然是痛快,但事实决不会那样.这书里,有些地方,是重儿女情爱的描写,但笔者自信,无丝毫色情意味。相反的,那正是描写被压迫者的一种呼吁。现在大都市里,婚姻是自由了,可是看看穷乡鄙野,像\u003c北雁南飞\u003e这种情节的故事,恐怕还很多。现在做父母的,应该比以前的人开明些,这书可作为人父母的一种参考。"

作品背景

故事的大背景是晚清至民国的交界。赣江边一个叫做三湖的小镇,小秋是县丞李秋圃李老爷的公子,喜好把玩风月,本随母亲在省城读书,听说父亲盖了个小花园,便催母亲带着弟弟妹妹追到三湖。纨绔子弟浅识风月,借寻诗料,一味赏玩风景来到渡头,初遇一女子,手拿一枝腊梅树,低着头走过去,却又三番两次地回转头开看这个在乡下地方很少见穿着讲究的公子哥儿,这里便是缘起了。可是作者这里也埋下了预兆结局悲惨的伏笔,小秋的手抄诗集命名为"南飞集",取自\u003c西厢记\u003e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起,北雁南飞"..小秋被父亲送到村里姚老先生私塾里求学,及至小秋到了学堂安顿下来,发现渡口那女孩偏巧是姚老先生的爱女,名曰春华,十四岁,且平日也在私塾里同着读书。他的那份惊喜就有些难以描绘了。"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为春华回应小秋"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小秋耳朵听着,心里哪里禁得住情思的冲动,于是卜突卜突地跟着跳了起来..开篇:"北雁南飞题签惊绮语,春华秋实同砚动诗心。" 那个时候,虽然西学东渐,可是民主,自由的风气已经开始在中国传播,但在闭塞的乡村里,儒家传统的道德伦理,礼仪规范仍然占据着至高的位置。春华若无早先定好的亲事(未婚夫是个癞痢头兼痨病患者,若不是未来丈夫实在要不得。春华和谢小秋或许又是另一番结局。.小秋和春华的爱情因为这种压制而显得无比纯洁,同时也因此而衍生了无比深的哀伤...小秋和春华在后园各处一室,明里按先生规定的诵读古文,实则以此告诉对方自己的消息或者心情心意..小秋抛个纸头进春华的窗子约她学堂后相会。小秋春华后各被约束,不得再见。姚三嫂、五嫂子这两个自身因婚嫁而已不幸的女人为了小秋和春华能得到幸福而不辞辛苦地奔忙,私传信息,及至最末,阴差阳错的,春华在一个黑夜被一乘小轿送到了父母择定的婆家。而同一时间谢小秋却雇了一只小船苦苦地等在和春华商定的地方...私逃失败,春华入了苦心计算她的人中,小秋也终没能逃过父母之命的结果。心情总是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起伏,新旧社会交替,新旧思想在新青年头脑中的反馈,而这些终因不能彻底反抗斗争而失败,终于"北雁南飞"去。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传统所设置的罗网与对个体朦胧自发的对自由的追求,形成了强烈的冲突与张力;人物之间可望不可及的悲剧命运,构成了小说扣人心弦的力量。而这种力量的达到,很大程度上又得益于这些冲突和矛盾,通过集中的、对比的形式强烈地展现出来。小说整体时间跨度很大,但在局部又呈现出时空的压缩或急速的跳跃,使得冲突和矛盾以电影般的形式,戏剧般地呈现出来。不能简单地说这些手法就是从电影那里直接间接吸收的,但是即使谨慎地考虑的话,从剪辑这一角度来切入,我们仍然可以认为,它能够被称为小说和电影之间的共享因素。柏杨也非常喜欢张恨水的小说,他说张恨水的章回小说才是真正的内家高手。张爱玲非常崇拜张恨水,她的小说深受张恨水影响。台湾的夏济安很推崇张恨水,认为其是天才,可以跟查尔斯·狄更斯相比,代表了一个时代。另台湾学者赵孝萱说张恨水是真正中国气派小说家。并说张恨水绝对是20世纪重要的好小说家,而非次一等的通俗小说家,张恨水的小说技巧远远超越如巴金,茅盾许地山,丁玲等等已受正典化的二流作家。

艺术特色

张恨水小说对社会风俗场景的描写可谓独具匠心,在他的成名作品里,他把20世纪上半叶文化场的肮脏、腐化,生活场的陈规陋习表现得淋漓尽致。有嫖客的豪横欺凌,有新闻从业者的丑陋行径,等等遗风陋俗不一而足。张恨水的走红并没有给他带来好运,长年战乱、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使他越来越关注民生的疾苦,他以后多年的流亡生涯,更加深了他对当时社会黑暗势力的憎恨。1939年12月,张恨水开始在重庆《新民晚报》上连载寓言式长篇小说《北雁南飞》。小说借鉴了《西游记》、《镜花缘》、《儒林外史》及晚清谴责小说的笔法,用14段荒唐的梦来抨击大后方的腐败荒淫和空谈误国等等恶劣现象,无情地鞭挞了那些醉生梦死的贪官污吏。《北雁南飞》是中国现代著名的通俗小说家张恨水先生在抗战期间创作而成的一部杰作。作品虽然表面上讲些荒诞不经的故事,其实影射真人真事,对当时重庆政府的腐败给予了有力的鞭笞。作品寓意深远,含蓄蕴藉,冲破了旧小说的樊篱,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标志着作者的小说创作走上一个新的台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简介

张恨水(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原名张心远,安徽安庆潜山市人。他是中国章回小说家,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1967年,张恨水在北京逝世,走完了自己的人生。

参考资料

北雁南飞 张恨水 著.起点中文网.2024-08-03

北雁南飞 (豆瓣).book.douban.com.2021-11-15

张恨水.豆瓣.2024-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