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夔
陶,男,生卒年不详,约生活于东晋咸康至元熙年间(335~420年),丹阳陵(今南京市)人,三国吴交州陶璜后代。司马曜太元十九年(394年),任晋安郡太守。据魏收《魏书·晋司马》记载,陶夔于晋司马德宗义熙元年春二月丁酉(二月初五)奉留台宋武帝之命,备法器前往江陵县迎请安帝回京。在三月甲午(三月十三),陶夔在临近建康的板桥地方因江上突起大风,所乘龙舟侧翻沉没,陶夔与同行十余名官员一同遇难。魏书上记载:“德宗复僭立于江陵,改章义熙。尚书陶夔迎德宗达于板桥,大风暴起,龙舟沉浚,死者十余人。”
个人简介
陶夔廉政爱民,且关心地方文献。郡治自严高建城后,已历113年,文献残缺,久无图志。陶夔探访耆宿,搜罗旧闻,亲自核实,于次年撰成福建省首部方志《闽中记》,内容涉及晋安郡所辖原丰、侯官、罗江、晋安、温麻县五县的舆地、风俗、人文、旧事。此书至隋朝散佚不传,今仅存数则佚文,散见于《太平寰宇记》和《三山志》。陶夔笃信佛教,有位僧人名群,戒行出众,蔬食诵经,隐居于罗江(今罗源县)霍山。陶夔慕名渡海寻访,遇风雨而未果。境内因其虔佛,佛寺日增。两年后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