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居寺
云居寺,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境内,始建于隋末唐初,北京地区著名的寺院之一,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云居寺占地面积70000多平方米,寺内珍藏着石经、纸经、木板经及众多文物古迹,其中尤以14278块石刻佛教大藏经著称于世,被认为是中国佛教文化宝库之一。1937年七七事变后,云居寺遭日军焚毁,寺中文物也被洗劫。新中国成立后,云居寺修复工程全面启动。1961年3月4日,云居寺塔及石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荣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同年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双认证。2006年,云居寺成为北京市唯一一家独立申报的世界文化遗产单位,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
云居寺曾作为世界上保存石刻经版最多的寺庙入选“北京旅游世界之最 ”。此外,曾连续四年被评为“北京市文明旅游景区”并荣获“京郊环境建设示范景区”和“北京花园式单位”等荣誉称号。
历史沿革
云居寺始建于隋末唐初,初名“智泉寺”,后改称“云居寺”,寺院占地面积0.07平方公里,经过历代修葺,形成五大院落六进殿宇。
云居寺建成后的第一次大修是在唐开元十八年(730)。金仙公主奏请李隆基将寺旁大片果园、田庄、麦田及环山林麓赐给云居寺,并重新扩建、修缮云居寺。会昌三年至五年唐末至五代十国战乱频仍,云居寺屡遭破坏,石经刊刻也陷入停顿。
辽金时期,当权者大力提倡佛教,云居寺几经修缮和扩建,逐渐形成中云居寺(原云居寺上寺)、东云居寺、西云居寺(原云居寺下寺)的格局,后又因朝代更迭几经损毁。
清朝时,康熙帝、爱新觉罗·弘历等多位清代皇帝曾为云居寺御书题匾。至清代后期,只剩下西云居寺香火繁盛,此后的云居寺其实就是当时的西云居寺。
1937年七七事变后,侵华日军多次派飞机轰炸云居寺,将云居寺焚毁,寺中文物也被洗劫。千年古刹化为一片废墟,只剩下一对石狮、一座北塔和一处残破的山门。
新中国成立后,云居寺的保护和修复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
1981年11月27日,在雷音洞发掘出舍利两颗,经原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与专家鉴定为释迦牟尼佛舍利,与中国北京八大处的佛牙、陕西西安法门寺的佛指,并称为“海内三宝”。
1985年,云居寺修复工程全面启动。1992年,云居寺作为世界上保存石刻经版最多的寺庙入选“北京旅游世界之最“。到1999年,云居寺修复面积达8353.44平方米,清末民初时三路建筑、五层院落、六进殿宇的古刹风貌得以重现。
2001年,云居寺荣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同年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双认证。
2006年,云居寺塔、藏经洞及石经经过严格筛选,成为北京市唯一一家独立申报的世界文化遗产单位,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
位置境域
云居寺位于北京西南房山区境内,距市中心70公里。
典藏文物
云居寺现存文物32502件,除14278块房山云居寺石刻佛教大藏经经版外,还有佛经类、佛像类、碑刻类、文牍类、书画类、器物类等文物2万多件。其中,明代纸经21200卷,清代木经版保存完好的有4798块,明清铜器107件,钱币222件。
房山石经
《房山石经》全称为房山云居寺石刻佛教大藏经,是大藏经的石刻本,囊括佛经千余部,是佛教经典的汇编。房山石经刊刻始于隋大业年间,历经隋、唐、辽、金、元、明六个朝代,共刻佛经1122部、3572卷、14278方,共计3500万字,建成了全世界最大、最古老的石刻图书馆,创造出中华民族乃至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文化奇迹,被誉为“石经长城”。所刻经版封存在石经山九个藏经洞和石经地宫中,其中辽刻石经是久已失传的《契丹藏》为底本镌刻。房山云居寺石刻佛教大藏经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珍贵缩影,记录了自隋唐到明代书法的历史演变,14278方石经、6800余条题记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历史内涵和史料价值。
舌血真经
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高僧祖慧滴血为墨,写就《大方广佛华严经》共80卷,60万字,后世称为“舌血真经”。存放至今已近400年光阴,色泽仍旧鲜艳如初。底本为唐武周时期武则天请三藏法师实叉难陀重译版本。
龙藏木经
龙藏木经总共近八万块,大部分藏于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是国家版本馆的“镇馆之宝”,暂未对外界开放。另有7000余块在云居寺“龙藏木经馆”。
主要景观
古塔
云居寺素有“碑海塔林”之称,其中唐塔7座、农安古塔5座,清塔3座。据专家考证,全国保存完整、并有确切铭刻记年的唐塔仅有二十几座,云居寺占三分之一。古塔上的铭文及浮雕为研究中国唐、辽时期北京及周边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艺术提供了丰富、珍贵的资料。
碑刻
《嘉庆御碑》碑阳是爱新觉罗·颙琰在嘉庆十四年第一次来云居寺时写下的《瞻礼二十韵》。碑阴是嘉庆皇帝在嘉庆十八年留下的《再游云居寺》。
古钟
铜钟铸造于清代康熙四十年(1701),重量1700斤,高1.95米,口径1.42米,为国家三级文物。钟身上铸有“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的铭文。
其他
铜锅
在云居寺毗卢殿的北侧,有大小两口铜锅,是国家三级文物。
紫铜大佛
云居寺四宝之一,每一层殿内供奉的铜铸佛像,为明代铸造,最重的7.8吨,最轻的2.1吨,为国家一级文物。
开发与保护
保护
1956至1958年,中国佛教协会对石经山9个藏经洞和云居寺定陵地下宫殿的石经进行发掘与整理。拓印后,石经全部放归原处。
1961年3月4日,云居寺塔及石经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居寺通过多年科学的文物保护研究,使得《乾隆大藏经》木经板历经300年依然能完美印刷。
1999年,为使房山云居寺石刻佛教大藏经免受风雨销蚀,中国佛教协会举行云居寺辽金石经回藏法会,将辽金石经回藏到了云居寺新建的地宫中。
开发
云居寺历史文化展
2013年起,“中华文化奇迹—房山区云居寺历史文化展”先后走进全国40余个城市和地区,到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云南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高校,北京故宫博物院、云南普洱市博物馆等各地知名博物馆展出,并走出国门,到仰光舍利佛寺和曼德勒绿宝佛寺、德国柏林大师会堂、米兰举办文化外展。2019年,此展览入选了国家文物局公布的年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展览以云居寺千年刻经史为主线,从“云居春秋”“刻经伟业”“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四个部分展开,以文物拓片、图文实景和摄影作品等多种形式,再现云居寺历史、最具代表性文物的文化内涵,以及文物保护工作背后的故事,同时,在展陈方式上充分运用VR等现代科技手段。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文化活动
2022年7月4日,千年古刹云居寺第六届晒经文化节开幕。
2024年8月29日晚,第十届“盛世云居”音乐会在云居寺静琬广场开幕。本场音乐会分为盛世云居、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十年经典、华彩中国四个主题,以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表现中华传统文化魅力。作为云居寺的重要文化品牌活动之一,“盛世云居”音乐会已成为展示云居寺文化的重要窗口。
参考资料
云居寺.北京市人民政府.2025-02-14
云居寺.北京市人民政府.2025-02-14
北京房山云居寺历史文化展在马来西亚开幕.中国新闻网-今日头条.2025-02-14
寺以经贵的云居寺.史志北京-今日头条.2025-02-14
北京房山云居寺石经博物馆.北京市人民政府.2025-02-14
云居寺.北京市人民政府.2025-02-14
“云居撷珍——云居寺珍贵文物艺术展”在云居寺石经博物馆开展.企业家日报社-今日头条.2025-02-14
祈福迎新春,云居寺春节打卡指南来啦~.北青社区报房山版-今日头条.2025-02-14
“中华文化奇迹——北京房山云居寺历史文化展”走进湖北十堰博物馆.北京房山-今日头条.2025-02-14
纪念房山石经回藏25周年,云居寺举行书画笔会活动.九派快讯-今日头条.2025-02-14
山河永定|走进千年古刹云居寺,探寻中华文化瑰宝奥秘.中国青年网-今日头条.2025-02-14
“中华文化奇迹——北京房山云居寺历史文化展”在武汉BigHouse当代艺术中心开展.北京房山-今日头条.2025-02-14
第六届云居寺晒经文化节开幕 近千件纸经木经国宝亮相.千龙网.2022-07-05
千年古刹云居寺举办“盛世云居”音乐会.北京日报客户端-今日头条.2025-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