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弥勒苣苔

弥勒苣苔

弥勒苣苔,Paraisometrum mileense W. T. Wang,苦苣苔科云南省特有。为多年生草本。叶均基生,有柄,叶片圆卵形,基部浅心形,边缘浅裂或浅波状,裂片三角形,两面被短柔毛,下面还被腺毛;叶柄两侧有波状翅。

形态特征

弥勒苣苔(Paraisometrum mileense W. T. Wang),一种原以为已经灭绝达百年之久的中国苦苣苔科特有属植物,最近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高山植物研究组的税玉民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张美德和赵厚涛等人在进行石林彝族自治县石灰岩山植物区系调查时再次发现,这也是一百年来首次在野外发现该种的活体植株。弥勒苣苔的模式标本由法国传教士F.Ducloux于1906年在弥勒市首次采集并存放于法国巴黎植物标本馆(P),1997年王文采院士在编写“Flora of China”中的苦苣苔科资料时,根据巴黎植物标本馆(P)的该份标本,认为这是一个很特殊的单种属,将其命名为弥勒苣苔属(Paraisometrum),为云南省特有。

生长环境

弥勒苣苔一般生长在海拔约2000至2600米左右的石灰岩林内石壁上。

分布范围

仅分布于滇东南弥勒菩萨石林彝族自治县

主要价值

弥勒苣苔野外居群于21世纪再次发现,对于研究云南喀斯特地区物种多样性、中国苦苣苔科植物的起源与分化、喀斯特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都将有较重要的研究和参考价值。

一种原本以为已经绝种一百多年的珍贵植物在中国边远山区的悬崖岩石间被发现之后,它的种子现在送到自英国保存。

这种长有黄色小花的中国苦苣苔科特有属植物“弥勒苣苔”(Paraisometrum mileense) 在中国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石灰岩山植物区系再被发现。这是一百年来首次在野外发现该种的活体植株。

弥勒苣苔的标本由法国传教士迪克卢(F. Ducloux)1906年在弥勒市首次采集并存放于法国巴黎植物标本馆。

最新被发现的弥勒苣苔的种子现存放在英格兰共和国西塞萨克斯郡(West Sussex)韦克赫斯特(Wakehurst Place)的千禧年种子库(Millennium Seed Bank)。

种子库与全球180个伙伴机构合作,保存受威胁的植物种子。

参与采集工作的中国科学家说,这项发现令植物学家和保育学家鼓舞。它的未来也受到保护,不只能从植物标本箱内看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