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昌
张燕昌(1738年-1814年),字芑堂,号文鱼,又号金粟山人,清代海盐县人。他是著名的篆刻家、书法家和画家,擅长多种书法字体以及金石篆刻艺术。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具有超越世俗的艺术趣味。张燕昌是浙派篆刻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其创始人的得意门生。他不仅在艺术上有所成就,还是一位勤奋好学的学者,对古代文物有着深入的研究。
人物经历
张燕昌出生于乾隆三年(1738年),逝世于爱新觉罗·颙琰十九年(1814年),享年七十七岁。他在乾隆四十三年(1777年)成为优贡,嘉庆元年(1796年)被推举为孝廉方正。张燕昌以其精湛的篆、隶、飞白、行、楷书技艺闻名,同时也精通金石篆刻和勒石技术。他对绘画也有着深厚的造诣,尤其擅长绘制兰竹,同时也能创作山水、人物和花卉等题材的作品。张燕昌曾拜师于嘉兴市张庚,并在杭州市与梁同书、翁方纲等人交流学术,孜孜不倦地探索研究。
艺术贡献
张燕昌在艺术领域勇于创新,尝试将飞白体融入印章制作中,这一做法被视为浙派篆刻的重要发展。他还推动了海盐地区文人治印风气的变化。张燕昌善于鉴别古物,对于商周的青铜器和汉唐石刻碑拓都有深入的研究。他曾自行摹刻古文字并汇集成册,名为《金石契》,收录了大量的吉金贞石资料。此外,他还前往宁波天一阁摹刻石鼓文,并在家建造石鼓亭,将这些珍贵的文字刻石留存。
家庭与教育
张燕昌的儿子张开福,字质民,也是一位篆刻家,并且同样热爱藏书。张燕昌家中设有多个藏书楼,如“娱老书巢”和“冰玉堂”,其中收藏了许多珍贵的书籍。他的藏书印包括“芑堂手拓”、“石鼓亭”和“张氏燕昌藏”等。张燕昌的著作丰富,包括《金栗笺说》《金石契》《三吴古砖录》《古来飞白书考》《石鼓文释存》和《芑堂印存》等。他的儿子张开福继承了他的艺术才华和藏书爱好,拥有自己的藏书印,如“文渔父”、“石鼓亭”、“闲情”、“金粟山人”、“白苗嘉谷”和“鲍廷博主人所贻”。
主要作品
张燕昌的主要作品包括《飞白书》《石鼓文考释》《芑堂印存》和《和鸳鸯湖棹歌》(共100首)。他的篆刻作品多样,如“瓠巴鼓瑟而沉鱼出听”、“幽独赖鸣琴”、“乐夫天命”、“翼”(飞白体)、“之”(飞白体)和“情之所钟”等。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着由张燕昌刻制的梁同书铭檀香紫檀书筒。张燕昌的事迹也被记录在《桂馨堂集》《鸥波渔话》《墨香居画识》《墨林今话》《耕砚田斋笔记》《湖海诗传》《墨余赘稿》和《广印人传》等文献中。
参考资料
【壬寅嘉禾星光历】张燕昌:浙派篆刻的“负弩前驱”.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2024-08-15
八家后续清代主要浙派印人,六大名家生平简介及代表作品.搜狐网.2024-08-15
张燕昌.族谱网.2024-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