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武德
杨武德,男,1960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山西省人大代表,山西省科技创新标兵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山西省教学名师,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中国杂粮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态学会农业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作物学会副理事长。农业部华北黄土高原地区作物栽培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站长,山西省现代农业杂粮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山西农业大学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学术带头人,山西农业大学旱作农业工程研究所所长,研究生院院长。
人物履历
1983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农学专业,1991年获山西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1998年获浙江大学生态学博士学位。2006年2月至2007年2月在加拿大农业部Brandon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
长期从事作物生态和作物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参加国际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攻关等项目21项。在《Soil \u0026 Tillage Research》、《Soil Science and Plant Analysis》、《中国农业科学》、《作物学报》、《农业工程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等国际和国家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多篇。荣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主编《现代杂粮生产》著作1部,副主编十五规划教材《普通生态学》和《地理信息系统》及十一五规划教材《农学概论》、《地理信息系统》和《农业信息技术》5部;参编《作物栽培学》(北方本、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农业生态基础》著作2部。
工作学习简历
学习简历
2006-2007 加拿大农业部Brandon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1995-1998 浙江大学生态学博士
1979-1983 山西农业大学 农学专业学士
工作简历
2002-今山西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博士生导师
2001-今山西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教授
1997-2001 山西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副教授
1992-1997 山西农业大学核技术农业应用讲师
1983-1992 山西农业大学核技术农业应用助教
2013-今山西农业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2009-今山西农业大学旱作农业工程研究所所长
2001-今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
1999-2001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农学与耕作学系主任
2003-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作物学)成员
2003-2015,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2008-今山西省人大代表
2009-2019,山西省现代农业杂粮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
2011-今农业部华北黄土高原地区作物栽培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站长
2016.9-山西农业大学副校长
2019-今,教育部高等学校植物生产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任免信息
2016年7月,拟任山西农业大学副校长。
2017年12月,当选山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研究方向
1.3S技术与作物生产
2.旱作栽培与作物生态
教学科研概述
在教学上,主讲本科生的《精确农业基础》、《农业生态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等课程,硕士研究生的《农业生态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和《高级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题》等课程,博士研究生《作物生理生态》、《可持续农业发展导论》等课程。
先后主持和参加国际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攻关等项目26项。在《Soil \u0026 Tillage Research》、《中国农业科学》、《作物学报》等国际和国家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80多篇。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教学科研项目
1. 山西特色小杂粮产业化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2010-2011,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主持
2. 冬小麦冻害遥感监测及灾损评估,2012-2014,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博导类),主持
3. 基于GIS的荞麦品质生态区划,2008-2010,国家留学人员科研项目,主持
4. 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机理与技术,2007-2009,山西省重点学科项目(200705001),主持
5. 基于4S的冬小麦氮肥管理应用系统研究,2011-2013,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20110311038),主持
6. 基于4S的冬小麦长势动态监测与估产研究,2007-2009,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2006031114),主持
7. 中草药、害虫病菌数据库建设,2009-2010,山西省科技资源平台项目(2009091004-0905),主持
8. 岩石、矿物、土壤数据库建设,2007-2009,山西省科技资源平台项目(2005091006-0501),主持
代表性论文
1.第一作者.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red-soil erosion by an Eu tracer method. Soil \u0026 Tillage Research 2008, 101: 52–56
2.第一作者. Effect of Transgenic Bt Cotton on Bioactivities and Nutrients in Rhizosphere Soil. Communications in Soil Science and 植物界 Analysis, 2012,43: 689–700
3.第一作者. A europium tracer method for investigating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loess slopleland soil erosion. Communications in Soil Science and Plant Analysis, 2008, 39(5\u00266): 824-832
4.第一作者. 基于3S和实测相结合的冬小麦估产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2009,25(2):131-135
5.通讯作者. Monitoring Winter Wheat Freeze Injury Using Multi-Temporal MODIS Data.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2009, 8(9): 1053-1062
6.通讯作者. 基于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的水旱地冬小麦产量估测。农业工程学报,2010,26(11):183-188
7.通讯作者. 基于TM和MODIS数据的水旱地冬小麦面积提取和长势监测. 农业工程学报,2009,25(3):103-109
8.通讯作者. Identi?cation of tetraploid mutants of Platycodon grandi?orus by colchicine induction. CARYOLOGIA, 2011, 64(3): 343~349
9.通讯作者. 籽粒苋C4型磷酸烯醇式丙酸羧化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作物学报,2011,37(10):1801~1808
10.通讯作者. L-苯丙氨酸与UV-C对苦荞芦丁含量影响及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23):4772~4780
11.通讯作者. 秸秆扩蓄肥对土壤水分和马铃薯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2012,28(2):100~105
12.通讯作者. PEG胁迫对偏关苜脯氨酸代谢途径关键酶的影响. 草地学报,2011,19(6):1000~1004
13.通讯作者. 转Bt基因棉叶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18(2):307-311
14.通讯作者. 不同株型品种冬小麦NDVI 变化特征及产量分析.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 19(1): 87~92
15.通讯作者. 转Bt基因棉粉碎叶蕾样Bt蛋白降解. 核农学报,2011,25(1):0014~0019
专著教材
1. 现代杂粮生产,主编,2001,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3. 普通生态学,副主编,2005,中国农业出版社
4. 农学概论,副主编,2007,科学出版社
5. 地理信息系统,副主编,2008,中国农业出版社
6. 农业信息技术,副主编,2010,中国农业出版社
成果专利
1.土壤侵蚀定位土芯Eu示踪法及其应用研究,获2010年山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名
2.荞麦生长发育规律及生理生态反应研究,获1999年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名
3.黄土高原主要作物根土系统研究,获2002年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参加
3.基于4S的冬小麦长势动态监测及产量估测,2010年省四川省科学技术厅鉴定,国际领先水平,主持。
荣誉奖励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2.农业部华北黄土高原地区作物栽培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站长
3.山西省人大代表
4.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人选
5.山西省现代农业杂粮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
6.山西省科技创新标兵
7.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8.山西省教学名师
9.山西省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
10.山西省“12316”三农服务热线专家
参考资料
杨武德.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2022-01-18
学校召开干部大会宣布新任校领导并安排开学工作.山西农业大学.2016-09-02
杨武德.山西农大农学院.2012-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