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浮龙属

浮龙属

浮龙属(学名:Plotosaurus),又称游龙属,学名的含义为“游泳的蜥蜴”,是沧龙科的一属,生存于白垩纪晚期(马斯特里赫特阶)。化石首次发现于加州费雷斯诺县。浮龙最初在1942年由柏克莱大学的古生物学家Charles Lewis Camp命名为Kolposaurus,意为海湾蜥蜴;在1951年,Camp发现已有一种幻龙目使用这个名称,因此改为现名。浮龙属是一种已灭绝的蜥蜴形类,体型巨大,是一种海洋爬行纲。化石记录表明,浮龙属可能是一种优秀的游泳者,其身体结构适应了水生生活。

形态特征

浮龙属在沧龙科中具有数个独有特征。它们的鳍状肢狭窄、尾鳍大、身体呈流线型,游泳速度可能比其他沧龙类快。浮龙的眼睛也相当大,这可能有助于在水下寻找食物。

分类

根据亲缘分支分类法研究,浮龙可能是种相当衍化的沧龙类。模式种是P. bennisoni,种名是以发现化石的Allan Bennison为名,他在1937年发现浮龙的化石。P. bennisoni的身长约9米,是加利福尼亚州第一个发现的沧龙类。

第二个种是P. tuckeri,是在1937年由Frank Paiva与William M. Tucker发现。P. tuckeri的体长约13米,大于P. bennisoni约40%。后者对水生环境的适应程度较前者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