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化叶绿体
黄化叶绿体(Etioplast),也被称为黄色体或黄质体,是白色体的一种,主要存在于被子植物门的细胞中。它是由叶绿体在无光照条件下退化形成的,因此缺乏活化的色素,导致叶片呈现出淡黄色的颜色。经过短暂的光照刺激,黄化叶绿体能够逐渐转变为正常的叶绿体。
形成机制
黄化叶绿体的形成通常发生在植物连续数天处于低光照环境下的情况下。在此期间,原本应发展成为叶绿体的原质粒体(proplastids)会发生变化,最终转化成黄化叶绿体。在正常叶绿体的形成过程中,原质粒体内的小泡会不断增多并融合,形成层状结构,进而构成类囊体。然而,在低光照环境下,这一过程会显著减缓,使得原质粒体未能形成典型的类囊体结构,而是形成了三维管状的原片层体(prolamellar body)。
内含物质
黄化叶绿体虽然不含活化的叶绿素,但它含有大量的叶黄素和其他类胡萝卜素。这些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受到八氢番茄红素聚合酶(Phytoene synthase)的影响,这是一种关键的酶,负责启动类胡萝卜素的合成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