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龙山街道

龙山街道

龙山街道,隶属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地处郏县中南部。

截至2011年末,龙山街道总人口有68281人。截至2020年6月,龙山街道下辖14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西大街69号。

2011年,龙山街道农业总产值0.9亿元,实现农业增加值0.485亿元;工业总产值为9亿元,比2010年增长36%;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5亿元,比2010年增长23%。

建置沿革

清代,龙山街道境域设有城保。

民国十八年(1929年),属中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设一区(城关)。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设城厢镇。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建城关镇,属一区(大屯)。

1951年,改称七区(城关)。

1958年,成立城关公社。

1982年,改称城关镇。

2009年12月29日,撤销郏县城关镇,析城关镇、王集乡白庙乡部分地域,设龙山街道。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龙山街道下辖西大街、东关街、东街、东中心、西关街、南街、崇文区、南后街、北大街、大观堂、小东门、迎宾街、朝阳区、新华14个社区;下设127个居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龙山街道下辖14个社区:西大街社区、东关街社区、东街社区、东中心街社区、大观堂街社区、南后街社区、小东门街社区、南街社区、崇文街社区、西关街社区、北大街社区、朝阳街社区、新华街社区、迎宾街社区,街道办事处驻西大街69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龙山街道地处郏县中南部,东与东城街道相邻,南与王集乡接壤,西南与广阔天地乡相连,西与渣园乡毗邻,北与白庙乡为邻,总面积19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2011年,龙山街道有耕地1.4万亩,人均0.6亩,林地面积0.6万亩。

人口

2010年,龙山街道人口有76816人。

截至2011年末,龙山街道总人口有68281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3925人,城镇化率64%;另有流动人口23519人。总人口中,男性34359人,占50.32%;女性33922人,占49.68%;14岁以下10550人,占15.45%;15—64岁53293人,占78.06%;65岁以上4438人,占6.5%;以汉族为主,达62832人,占92.02%;有回、蒙古、满、苗4个少数民族,共5449人,占7.98%,其中回族5407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9%;蒙古族22人,占0.4%。2011年,龙山街道人口出生率6.80‰,人口死亡率3.69‰,人口自然增长率3.1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594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龙山街道财政总收入5332万元,比2010年增长31.2%;人均财政收入2318元,比2010年增长31.3%;农民人均纯收入7703元。

农业

2011年,龙山街道农业总产值0.9亿元,实现农业增加值0.485亿元,占生产总值的5.4%。龙山街道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龙山街道生产粮食8313吨,人均345千克,其中小麦3877吨,玉米4192吨,其它244吨。龙山街道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蔬菜等。2011年,龙山街道棉花种植面积0.2万亩,产量126吨,可向社会提供42吨商品棉;蔬菜种植面积0.8万亩,产量31600吨。龙山街道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2011年,龙山街道生猪饲养量1.4万头,年末存栏0.7万头;羊饲养量0.7万只,年末存栏0.4万只;牛饲养量0.5万头,年末存栏0.3万头;家禽饲养量24.5万羽,上市家禽13.5万羽。2011年,龙山街道生产肉类1382吨,其中猪肉600吨,牛肉222吨,羊肉560吨;畜牧业总产值为0.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3.3%。

工业

2011年,龙山街道工业总产值为9亿元,比2010年增长36%,实现工业增加值6.3亿元,比2010年增长40%,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68%。截至2011年末,龙山街道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家,职工1459人,其中有大中型工业企业1家,职工50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6亿元,比2010年增长30%。

商贸

截至2011年末,龙山街道有商业网点3860个,职工1.7万人。2011年,龙山街道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5亿元,比2010年增长23%;城乡集市贸易1.6亿元,比2010年增长24.8%。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龙山街道有幼儿园26所,在园幼儿5380人,专任教师180人;小学6所,在校生4580人,专任教师12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初中2所,在校生3000人,专任教师21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PERCENT。2011年,龙山街道教育经费达0.022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0.019亿元。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末,龙山街道有文化艺术团体6个,演职人员122人,全年演出的剧目有《三哭殿》《三凤求凰》《骨肉恩仇》《朝阳沟》;有文化站1个,图书室1个,藏书1000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136人,其中事业单位从业人员14人。龙山街道主要文化艺术团体有西大街社区铜器队和业余豫剧团等。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龙山街道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5个,其中有卫生院1个;病床3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0.4张,固定资产总值150万元;有专业卫生人员31人,其中执业医师4人,执业助理医师2人,注册护士7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0.4人。2011年,龙山街道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7481人次,出院病人600人次。龙山街道主要的医院有县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中医医院。2011年,龙山街道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51.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5万人,参合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龙山街道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2728户,人数2728人,支出676.9万元,月人均162元,比2010年增长11%;城市医疗救助148人次,支出28.8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058户,人数1065人,支出124.7万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3人,支出3.6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24人,支出3.4万元;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7人次,共支出1850元;农村临时救济46人次,支出3.2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06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21.2万元,比2010年增长3%。截至2011年末,龙山街道有社区服务设施15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14个。2011年,龙山街道新增就业人员450人。2011年末,龙山街道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782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813人,比2010年增加134人,参加医疗保险的农民工25530人,参加工伤保险800人。

交通

龙山街道有省道洛界公路和郑南西线在境内交汇,由龙山大道向东可直达郑尧高速公路

历史文化

龙山街道因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郏城县曾改称为龙山县,故名。

龙山街道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铜器舞等;2008年7月,铜器舞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龙山街道古迹有孔子庙大成殿、文奎楼、山陕会馆等。

街道简介

郏县龙山街道办事处驻县城西大街69号,位于县城中部偏南,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区面积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93公顷,共辖14个社区居委会,常驻人口9.18万人。辖区内名胜古迹有文庙、大成殿、文奎楼、山陕会馆等,交通便利,省道洛界公路和郑南西线在此交汇,由龙山大道向东可直达郑尧高速公路,至各乡镇均有省级公路相通。

近年来,龙山街道办事处紧紧围绕郏县建设“特色经济县”、“生态宜居县”两大工作重心,紧扣“城市建设、招商引资、社区建设、安全稳定”四项重点工作,制定了“以城市建设统揽工作全局,以旧城改造工作为抓手,促进全街道经济社会全面繁荣”的工作思路和“一年大变样、三年变大样、五年建新城”的旧城改造工作目标,大胆创新工作方法和思路,全街道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旧城改造工作全面展开,社区服务功能进一步强化,取得了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龙山街道办事处先后荣获“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精神文明先进乡镇”、“河南省文化艺术之乡”、“平顶山市依法行政先进单位”、“平顶山市先进卫生乡镇”、“郏县财政工作先进单位”和“郏县目标管理金杯奖”等荣誉称号。

内设机构

1、行政机构3个:郏县龙山街道党政办公室(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牌子)、郏县龙山街道社会事务办公室(挂计划生育办公室牌子)、郏县龙山街道经济发展办公室。

2、事业机构4个:郏县龙山街道农业服务中心、郏县龙山街道文化服务中心、郏县龙山街道村镇建设发展中心、郏县龙山街道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心。

所获荣誉

2019年2月2日,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参考资料

龙山街道介绍.地名网.2016-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