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孙国忠

孙国忠

孙国忠,音乐学家,音乐评论家。加利福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加利福尼亚州 at Los Angeles)音乐学博士(Ph. D. in 音乐学),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西方音乐史研究方向博士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客座教授,西方音乐学会常务理事,上海音乐家协会理事。

简介

在1977-1981年,孙国忠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本科。1981-1985年任教于上海交通大学文学艺术系。1985-1988年在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读研究生(西方音乐史),师从谭冰若教授,1988年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0年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音乐学系(Department of 音乐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Professor Malcolm S. Cole 和Professor Frank A. D’Accone,1997年获音乐学博士学位。2000年回国任教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至今。

教授课程

《西方音乐史》《音乐学导论》(本科);《音乐文献与研究方法》《历史音乐学导论》《西方音乐专题研究》(研究生)。

研究方向

西方音乐史、音乐学理论、交响曲艺术史、音乐批评、音乐文献翻译。

在研课题:西方当代音乐学术的走向及其借鉴与反思(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

专著

英文专著:Zhu Jian-er’s Symphonies: Context, Style, Significance (Ph.D. dis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1997).

论文

学术论文:

《贝拉·巴托克》(《人民音乐》1981年第5期)

《巴托克的管弦乐创作》(《音乐艺术》1984年第4期)

《论马勒的交响思维》(《音乐艺术》1988年第3期)

《马勒交响曲的哲理内涵》(《中国音乐学》1989年第4期)

《西方音乐断代史研究导论》(与杨燕迪合作)(《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第2、3期)

《\u003c戈尔德堡变奏曲\u003e:巴赫的晚期风格及其研究》(《音乐艺术》2000年第4期)

《罗勒:“第二实践”的先驱》(《音乐艺术》2002年第3期)

《朱践耳交响曲导论》(《朱践耳交响曲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

《音乐文献导论》(《音乐研究》2003年第2期)

《埃尔加与“英国音乐复兴”》(《音乐艺术》2003年第2期)

《当代西方音乐学的学术走向》(《音乐艺术》2003年第3期)

《音乐学研究与学术规范》(《黄钟》2003年第3期)

《柏辽兹与浪漫主义“诗化音乐”》(《人民音乐》2003年第12期)

《从UCLA看西方的历史音乐学学术训练》(《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前古典时期的音乐风格问题》( 《音乐艺术》2006年第2期)

《关于西方音乐史专业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思考》(《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西方音乐史学:观念与实践》(《音乐艺术》2010年第2期)

《古典音乐:时代·风格·经典》(《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马勒百年祭》(《黄钟》2011年第4期)

《西方音乐史研究:学术传统与当代视野》(《音乐研究》2013年第4期)

《尊重学术传统 再思研究路径》(《音乐研究》2014年第3期)

《古典主义音乐》(《音乐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4年)

《钱仁康先生的西方音乐研究对我们的启示》(《音乐艺术》2015年1期)

《十九世纪音乐:古典传统与浪漫主义》(《黄钟》2016年第1期)

乐评与音乐随笔:

《交响音乐艺术史》(《音乐知识手册·三集》,中国文联出版社,1990年)

《CD随谈》(《读书》1993年第2期)

《有“乐”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威廉姆·克拉夫特携他的\u003c定音鼓协奏曲\u003e即将访华》

(《音乐爱好者》1994年第2期)

《告别“世界名曲”》(《音乐爱好者》1995年第2期)

《读乐漫笔》(《爱乐》1997年第1期)

《浪漫夕阳中的北国之声》(《音乐爱好者》2007年第5期)

《名曲欣赏:打开古典音乐之门》(《音乐爱好者》2009年第11期)

《爱乐文字:学院派之外的音乐论说》(《音乐爱好者》2010年第7期)

《感悟民族之声》(《音乐爱好者》2010年第9期)

《二十世纪音乐经典的精彩演绎》(《东方艺术》2010年10月号)

《体验瓦格纳》(《音乐爱好者》2010年第11期)

《向交响乐传统致敬》(《音乐爱好者》2012年第1期)

《奥交响乐:深厚之中见真淳》(《音乐爱好者》2012年第4期)

《从古典到浪漫》(《音乐爱好者》2012年第5期)

《别开生面的马勒音乐演绎》(《音乐之友》2012年8月号)

《交响乐的辉煌:瓦格纳·布鲁克纳·勃拉姆斯》(《音乐爱好者》2012第12期)

《晚期贝多芬:心境与艺境》(《音乐之友》2013年第2期)

《钱仁康先生的学术遗产》(《人民音乐》2013年第5期)

《马泽尔·慕尼黑爱乐·\u003c春之祭\u003e》(《音乐爱好者》2013年第6期)

《为雅尼克喝彩》(《东方艺术》2013年8月号)

《黄晓同:中国指挥界的:“一代宗师”》(《新民晚报》2013年10月20日)

《倾听德意志》(《文汇报》2014年2月24日)

《柏林爱乐的“古乐”情怀》(《音乐之友》2014年4月号)

《五月的音乐奉献》(《音乐爱好者》2014年第7期)

《浪漫之声的绚烂与美妙》(《音乐爱好者》2014年第12期)

《浪漫派交响乐:困境与创造》(《书城》2015年第2期)

《\u003c幻想交响曲\u003e:柏辽兹的音乐叙事与艺术创意》(《东方艺术》2015年第3期)

《表演艺术的生命体征需要艺术家来激活》(《文汇报》2015年3月20日)

《指挥大师的气场》(《新民晚报》2015年6月20日)

《这个初夏,我们聆听纽约爱乐》(《新民晚报》2015年7月18日)

《莫扎特:从神童到经典艺术家》(《新民晚报》2015年9月20日)

《古典风格:聆听与感怀》(《音乐之友》2015年10月号)

《\u003c尼伯龙根的指环\u003e:交响声中的随想》(《文汇报》2015年10月23日)

《怀念谭冰若先生》(《人民音乐》2015年第11期)

《拯救与向往》(《新民晚报》2015年11月14日)

《莫扎特的音乐人生》(《书城》2016年第11期)

走进“古典音乐”(系列文章):

《走进古典音乐——引言》(《音乐爱好者》2003年第1期)

《遥想缪斯之美——古希腊与古罗马的音乐文化》(《音乐爱好者》2003年第2期)

《中世纪之声(上)》(《音乐爱好者》2003年第3期)

《中世纪之声(下)》(《音乐爱好者》2003年第4期)

《倾听文艺复兴》(《音乐爱好者》2003年第5期)

《文艺复兴音乐的两代大师》(《音乐爱好者》2003年第6期)

《巴洛克:新的音乐实践》(《音乐爱好者》2003年第7期)

《科雷利与巴洛克早期器乐曲》(《音乐爱好者》2003年第8期)

《歌剧:从“卡梅拉塔”到\u003c奥菲欧\u003e》(《音乐爱好者》2003年第9期)

《巴赫:巴洛克音乐的艺术顶峰》(《音乐爱好者》2004年第2期)

《古典主义的兴起》(《音乐爱好者》2004年第3期)

《海顿:古典的风范》(《音乐爱好者》2004年第4期)

《永远的莫扎特》(《音乐爱好者》2004年第5期)

《走进贝多芬》(《音乐爱好者》2004年第6期)

《通向浪漫主义》(《音乐爱好者》2004年第7期)

《舒伯特:长久的音乐瞬间》(《音乐爱好者》2004年第8期)

《梦幻的歌之翼:门德尔松与舒曼》(《音乐爱好者》2004年第9期)

《浪漫的激情:柏辽兹与李斯特》(《音乐爱好者》2004年第10期)

钢琴诗人肖邦》(《音乐爱好者》2004年第11期)

《勃拉姆斯:浪漫时代的古典回声》(《音乐爱好者》2004年第12期)

译著

李斯特传》( Wilkinson原著,与杨燕迪洛秦合译,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

《吉尼斯古典音乐大师》(Shadwick原著,与汪启璋、吴佩华、沈旋等合译,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

《古典音乐: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的时代》(与沈旋、伍维曦、孙红杰合译,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年)

参考资料

上海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2016-12-23

贝拉·巴托克.中国知网.2017-02-08

巴托克的管弦乐创作.中国知网.2017-02-08

论马勒的交响思维.中国知网.2017-02-08

马勒交响曲的哲理内涵.中国知网.2017-02-08

西方音乐断代史研究导论.中国知网.2017-02-08

戈尔德堡变奏曲.中国知网.2017-02-08

罗勒:第二实践的先驱.中国知网.2017-02-08

音乐文献导论.中国知网.2017-02-08

埃尔加与英国音乐复兴.中国知网.2017-02-08

当代西方音乐学得学术走向.中国知网.2017-02-08

音乐学研究与学术规范.中国知网.2017-02-08

柏辽兹与浪漫主义“诗话音乐”.中国知网.2017-02-08

从UCLA看西方的历史音乐学学术训练.中国知网.2017-02-08

前古典时期的音乐风格问题.中国知网.2017-02-08

关于西方音乐史专业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思考.中国知网.2017-02-08

西方音乐史学:观念与实践.中国知网.2017-02-08

古典音乐:时代·风格·经典.中国知网.2017-02-08

马勒百年祭.中国知网.2017-02-08

西方音乐史研究:学术传统与当代视野.中国知网.2017-02-08

尊重学术传统 再思研究路径.中国知网.2017-02-08

钱仁康先生的西方音乐研究对我们的启示.中国知网.2017-02-08

十九世纪音乐:古典传统与浪漫主义.中国知网.2017-02-08

CD随谈.中国知网.2017-02-08

有“乐”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中国知网.2017-02-08

告别“世界名曲”.中国知网.2017-02-08

浪漫夕阳中的北国之声.中国知网.2017-02-08

名曲欣赏.中国知网.2017-02-08

爱乐文字.中国知网.2017-02-08

感悟民族之声.中国知网.2017-02-08

向交响乐传统致敬.中国知网.2017-02-08

德奥交响乐.中国知网.2017-02-08

从古典到浪漫.中国知网.2017-02-08

交响乐的辉煌.中国知网.2017-02-08

钱仁康先生的学术遗产.中国知网.2017-02-08

马泽尔·慕尼黑爱乐·《春之祭》.中国知网.2017-02-08

五月的音乐奉献.中国知网.2017-02-08

浪漫之声的绚烂与美妙.中国知网.2017-02-08

浪漫派交响乐:困境与创造.中国知网.2017-02-08

怀念谭冰若先生.中国知网.2017-02-08

莫扎特的音乐人生.中国知网.2017-02-08

走进古典音乐.中国知网.2017-02-08

遥想缪斯之美.中国知网.2017-02-08

中世纪之声(上).中国知网.2017-02-08

中世纪之声(下).中国知网.2017-02-08

倾听文艺复兴.中国知网.2017-02-08

文艺复兴音乐的两代大师.中国知网.2017-02-08

巴洛克:新的音乐实践.中国知网.2017-02-08

科雷利与巴洛克早期器乐曲.中国知网.2017-02-08

歌剧:从“卡梅拉塔”到《奥菲欧》.中国知网.2017-02-08

巴赫:巴洛克音乐的艺术高峰.中国知网.2017-02-08

古典主义的兴起.中国知网.2017-02-08

海顿:古典的风范.中国知网.2017-02-08

永远的莫扎特.中国知网.2017-02-08

走进贝多芬.中国知网.2017-02-08

通向浪漫主义.中国知网.2017-02-08

舒伯特:长久的音乐瞬间.中国知网.2017-02-08

梦幻的歌之翼.中国知网.2017-02-08

浪漫的激情.中国知网.2017-02-08

钢琴诗人肖邦.中国知网.2017-02-08

勃拉姆斯.中国知网.2017-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