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缝蝇子草
石缝蝇子草(学名:Silene foliosa Maxim.)是石竹科心瓣蝇子草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度在25-40厘米之间。其根部粗壮,木质,具有多头根颈。茎丛生,直立,纤细,下部被逆向毛覆盖。该植物分布在日本、俄罗斯、朝鲜以及中国大陆的黑龙江省等地,主要生长在海拔100米的河岸砾石缝中或林下。目前,石缝蝇子草尚未被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25-40厘米。根粗壮,木质,具多头根颈。茎丛生,直立,纤细,下部被逆向毛。基生叶花期枯萎;茎生叶叶片线状倒披针形或披针状线形,长2-4厘米,宽3-6毫米,基部渐狭,顶端渐尖,下面沿中脉被短柔毛,边缘具短缘毛。花序圆锥状,花梗细,长4-6毫米,具粘液;苞片披针状线形,边缘基部膜质,具缘毛;花萼卵状钟形,长6-8毫米,无毛,萼齿宽三角状卵形,顶端钝,边缘膜质,具缘毛;雌雄蕊柄长2-2.5毫米,被微柔毛;花瓣白色,露出花萼长约1倍,爪倒披针形,无毛,瓣片轮廓狭倒卵形,深2裂达瓣片的1/2或更深,裂片线形,顶端钝;副花冠片乳头状;雄蕊明显外露,花丝无毛;花柱明显外露。果长圆状卵形,长5-7毫米,直径2.5-3毫米;种子肾形,灰褐色,长约1毫米。花期7-8月,果期8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河岸砾石缝中或林下。
分布范围
产自黑龙江省(东部)。日本、朝鲜、俄罗斯(俄罗斯远东地区)也有。模式标本采自黑龙江下游。
相关变种
小花石缝蝇子草(变种)(新拟)
茎纤细,常密被短柔毛。叶片线形,两面均被短柔毛。花萼小,长约5毫米。花期7-8月,果期8-9月。
产内蒙古自治区(南部)、山西省、陕西省(北部)、甘肃省(庆阳市)和宁夏等省区。生于海拔1 300-2 000米的山地草坡。模式标本采自内蒙古。
本种与长柱蝇子草(S. macrostyla Maxim.) 相似,区别在于:花通常对生,花萼卵状钟形;而后者的花呈假轮伞状,花萼宽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