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状侵入体
层状侵入体是一种地质现象,主要出现在稳定构造环境中的岩床状或岩盆状区域,其规模变化较大。这些岩体的特点在于它们呈现出类似于沉积岩的层理构造。
形态特征
层状侵入体通常由多种岩石类型组成,包括超镁铁质岩、辉长岩以及中酸性岩。岩体内部的层次分明,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底层通常是超镁铁质岩,如橄榄岩、纯橄榄岩和辉石岩;中层则以辉长岩为主,如苏长岩和普通辉长岩;上层则包含浅色辉长岩、斜长岩、闪长岩以及花岗石等。层状侵入体的层理构造是其显著的特征之一,而超镁铁质岩在化学成分上属于铁质系列,且岩体周围常常伴随有接触变质带。
与矿床的关系
层状侵入体与钒钛磁铁矿矿床有着紧密的联系。研究表明,层状侵入体的形成可能是由于岩浆在冷却演化过程中,因结晶分异作用而导致的不同岩浆类型的依次沉积。这一过程可能遵循一定的顺序,即底层形成超基性至基性岩浆岩,中间层为中性岩浆岩,顶层则是酸性岩浆岩。此外,也有可能出现相反的顺序,即酸性岩浆首先沉积在底层,随后是中性岩浆,最终是基性岩浆。
参考资料
Petrogenesis of the Poyi mafic-ultramafic layered intrusion, NE Tarim Plate塔里木板块东北部坡一镁铁质-超镁铁质层状侵入体岩石成因.百度学术搜索.2024-11-04
层状侵入体韵律层理形成过程的定量模拟——以四川攀枝花层状岩体为例.百度学术搜索.2024-11-04
塔里木板块东北部坡一镁铁质.百度学术搜索.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