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棨
董棨(1772-1844),清代画家,字石农,别号梅溪老农,出生于秀水(今嘉兴市)。他的绘画技艺多样,擅长花卉翎毛,晚年时更是融入了自己的风格。此外,他还精通山水、人物及杂品的创作。董棨的作品《曲水流觞》是他中年的代表作之一。
人物经历
董棨,清朝时期的人物,字石农,又被称为梅溪老农,是秀水(现位于浙江省嘉兴市)的人。他是涵子的儿子。他在花卉翎毛方面的技巧得到了方薰的传授,到了中年时期,他开始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到作品中。他的用笔和着色手法丰富复杂,但笔触清新脱俗。在山水、人物、杂品等领域的创作中,他继承了前人的规范,展现了深厚的功底。他的作品《曲水流觞》长卷是他的中年时期的得意之作。他的楷书师承于颜真卿,行草则受到董其昌的影响。他也擅长雕刻。董棨性格豪爽,曾在禾中苕上游历多年。尽管他的收入丰厚,但他自己生活节俭,将大部分钱财用于帮助他人。他撰写了《养素斋画学钩深》,对绘画的基本原则有着深入的理解。在他去世那一年,他已经七十多岁了。
主要作品
董棨的一幅名为《秋冬山水图》的作品,是一张立轴,尺寸为高131.5厘米,宽38厘米,采用纸本绘制。画面描绘了秋天和冬天的景象:山脉曲折环绕,树木稀疏,近景的杂树仍有茂密的枝叶,而中景和远景的树木只剩下树枝,没有树叶。画面上没有摩尔纹,留白的部分像是结冰的水面,从画的底部延伸到画中央。山坡遮挡了一部分道路,同时也露出了两个角色的上半身,他们正在走向深处。在画面的最远端,即顶部,有一座带有尖顶的建筑,可能是寺庙。因此,这幅画的主题可以理解为“寒山问道”。左上角有一个长款行书:“子久画平淡天真皆由淡入浓从此为趋向之准不以铅华取之也识者鉴之戊寅荷月上院雪畋仁兄大人法正董棨写。”下方有两个印章,一个是白色的篆书“董棨”,另一个似乎是红色的篆书“乐间”。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国画[超话]# ....新浪微博.2024-11-15
董棨《花鸟册》,设色明快.搜狐网.2024-11-15
世居横屋街,清代画家董棨.搜狐网.202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