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亭镇
聊城市莘亭镇位于山东省西部,聊城市西南部,聊城市莘县县城北2公里,人口3.6万,耕地5.7万亩,禹范、范莘、临商、蒙馆三条省道纵贯全境。镇驻地距平九铁路和济铁路聊城站25公里,距济聊高速公路1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聊城市莘县工业园区就位于聊城市莘亭镇境内。这里土质肥沃,自然条件优越,是传统的农业重镇,境内有“聊城莘亭伊尹耕处”碑亭,相传为商朝贤相伊尹躬耕之外。
经济农业
聊城市莘亭镇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强镇、富民为总目标,一方面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现有冬暖式大棚5600个,大中弓棚5000多亩,露地菜面积18000亩,总面积达到28000亩,粮经比例达到4∶6。2001年9月被省农业厅批准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生产的“莘绿”牌圆葱、大蒜被认定为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养殖业长盛不衰,现蛋鸡存栏450万只,肉食鸡年出栏800万只。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重点围绕钢村加工、电线电缆、防包装、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培植了“立信食品有限公司”“聊城电力塔杆有限公司”等龙头企 业,实现民营经济新突破。2006年,全镇固定资产投入2.5亿元,招商引资1.6亿元,实现工业销售7亿多元,利税1168万元。先后被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单位”、“发展民营经济先进乡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先进乡镇”、“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
特色产业
聊城市莘亭镇冯东村结合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形成规模生产,成为远近文明的“无粮”村,是莘亭镇特色产业与商贸流通相结合共促增收的典型村庄。近几年来,该村在莘亭镇党委,尤其是镇妇联的领导下,发挥妇女优势,积极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促进规模化生产。
一、香菜盛产香飘万家。冯东村作为我镇妇联重点扶持村,充分发挥妇女会的作用,利用劳动力密集的优势,发展露地菜种植,并最终建成露地菜种植生产基地,同时带动周边村庄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带动周边村发展。
二、尊重群众意见,多方发展。冯东村与关金路相连,东临聊莘路,交通便利。在长期的蔬菜种植,该村群众积累出了圆葱——玉米——香菜一年三种三收的种植模式。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全村蔬菜面积发展到3390亩,收入达到1239万元。
三、搞好招商引资工作,促进村工商户发展。2007年年初,该村响应镇党委政府的号召,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在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联系外地客商,在村东北建设大型恒温冷库一座,预计投资15万元。冷库一旦建成使用,将更加有利于蔬菜的饿保鲜和销售,更能使我们的露地菜走出莘县,走向省外。
历史名人
伊尹,夏末商初人。姓伊名挚,尹是其官名。传说是黄帝时代大将力牧的后裔。其母居于伊河之畔,遂以伊为姓氏。《吕氏春秋》说:有莘女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今曹县北境),即为伊尹。伊尹自幼聪慧过人,成年后博学多才,胸怀大志。时值夏朝末年,朝廷衰落腐败,危局难支,政权易手已是大势所趋。《孟子?万章上》中说,时“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伊尹只身来到地广人疏的“有莘之野”(今莘县莘亭镇一带),白天开荒种地,夜晚则探究尧舜之道的精髓。他的政治态度是:“使是君为尧舜之君!使是民为尧舜之民!”伊尹离莘赴商。他常以烹之理讲述治天下之道,受商汤赏识,被举以为相,辅佐成汤共治天下。伊尹因势利导,不断增强本国实力,获得人民支持;他结交被夏桀遗弃的元妃妹喜,进行离间活动;建议成汤结交夏朝属国,剪除夏桀羽翼。最终助成汤灭夏,建立商朝。成汤死后,伊尹又辅佐三位继世的商王,为史书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贤相。
“聊城莘亭伊尹耕处”碑位于莘亭镇大里王村西古莘亭遗址。聊城莘亭始建于汉代,后来莘亭毁。旧有伊尹庙,历经多次重修,最终毁于明末。“伊庙松风”曾被列为莘县旧志“八景”之一。清康熙帝五十五年(1716年),东昌府区知府程光珠凭吊莘亭古迹时,在伊尹庙旧址立“莘亭伊尹耕处”石碑一通,并亲笔题写“尧舜之道,亩之中,圣作物睹,龙云虎风”赞语。碑面朝西,高1.83米,宽0.74米,厚0.23米,下有1米左右的碑座,字系清代“馆阁体”楷书。伊尹耕过的地,后人称之为“伊田”,是莘县名产“莘麦”、“莘桑”的主要产地。